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28日在此间说,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突出特色,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灵魂。世界乡村旅游的实践证明,只有依托传统文化挖掘特色,乡村旅游才能充满魅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胡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些让现代游客浮想联翩的话语,形象地表明:古老而常新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乡村旅游的灵魂。
他说,按文化型产品开发的对国内外客源市场具有较大吸引力的民俗民族特色村寨,是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中的精品。对于具备开发潜力的民族民俗文化村寨,要引导和激发本地居民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认同性与自豪感,形成自发保护的内在动力和永久机制;要帮助制定高水平的规划和项目策划,重点挖掘原生态古村落、民族村寨和民俗风情的文化内涵、民族风俗以及生产生活特色,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方式。
邵琪伟说,要参照国家对文物遗迹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方式,加强对文物遗迹和民居、街道等古老建筑的保护,反对破坏风貌的拆建;要引进民族、民俗、历史、人类文化学等多学科的专家共同研究、开发和监测,引导高水平的开发和高水平的旅游欣赏。
据悉,近年来,全国各地注重挖掘本地乡村文化的内涵,展示传统风俗,保持固有特色,形成了丰富多样、各具特色、富含品位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例如云南的旅游小城镇、山西的民俗宅院、江浙的旅游古镇等,都已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乡村旅游品牌。贵州与新西兰政府合作,实施了为期两年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巴拉河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引进国际上生态化的理念,为保护贵州乡村生态环境与保持农耕文化传统做出积极贡献,得到世界旅游组织和世界银行充分肯定。(记者钱春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