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加强我国古籍保护工作,文化部制定了“中华古籍保护计划”。
28日,在江苏南京建邺区召开的“中埃古籍修复技术教育论坛”上,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图书馆处处长张小平介绍,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工作:一、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古籍普查,主要包括对古籍的数量、品种进行统计和登记,对古籍核定价值并进行定级,对古籍的破损程度进行认定。据了解,古籍普查的工作非常复杂,光公共图书馆就涉及到几千家。二、培养古籍修复人才,从根本上解决古籍保护中所存在的问题。三、建立国家古籍保护重点实验室,提高古籍保护中的知识含量,尽早改变目前古籍保护工作同科技发展水平不相协调的局面。
张小平说:“通过这三方面的工作,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目前古籍保护的不利局面,为进一步传承、延续中华民族的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文物古籍修复人才极度匮乏
新华网南京3月29日专电 与浩如烟海的中华古籍文物资料不相适应的是,目前我国的文物古籍修复人才总共才有100多人,而且素质参差不齐。
据初步统计,我国留存下来的古籍和民国文献就有约40万种,各类拓片1000万件,历朝历代遗存的历史档案更是浩如烟海。但现在,这些珍贵的文献大多遭受着虫蛀、霉变、风化的侵蚀。
28日在南京举行的“中埃文物古籍修复技术教育论坛”上,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图书馆处处长张小平表示,令人担忧的是,全国各地的古籍修复专门人才仅有100多人,且大多数都已年过半百,队伍严重老化,古籍修复技术的传承基本还停留在师徒口手相授的传统形式。
据了解,2003年文化部下发了《中国古籍特藏保护计划》,明确提出国家在20年内拨款4亿元,分期开展全国古籍修复工作计划,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分层次培养古籍修复人才,并决定在北京、上海、江苏三省市开展培养古籍修复人才试点工作。
张小平说,但试点工作进展情况不甚理想。目前,仅江苏南京莫愁职业中专开展了古籍修复专业人才培养的工作,其他两地的工作还没有启动。“试点的工作尚且如此,要想在全国大范围地培养古籍修复人才的难度可想而知。”(记者 蔡玉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