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要闻 发展观察 新闻跟踪 经济发展 减贫救灾 社会发展 全球招标投标 商务资讯 观察思考 发展报告 数字报告 白皮书 中国之窗 世行在中国
政策解读 宏观经济 区域发展
行业动向
行业规划 金融证券
金融法规
贸易发展 工程项目 企业发展
国情公报 经济数据 经济名词
发展要闻  -中国女干部比例近40% 已有9位女性国家领导人 妇女就业比例45% -4月份CPI维持3%高位 央行或有后续紧缩政策 CPI向上趋势难改 -第60届世卫大会再度拒绝涉台提案 国际卫生条例适用于中国全境 -交行A股开盘14.20元涨79.75% 海外投资者一周内从股市撤出$5亿 -中石油获世界最大汽田钻探权 国企将成企业义务石油储备主力 -基金私募将开闸 单笔不低于5000万 银行参与股指期货将有章可循 -"十一五"我国将重点发展八大高技术产业 扩大民用飞机产业规模 -中国6省份争夺第3个新特区名额 长三角城市居民收入增14.6% -免费师范生办法出台 国家鼓励终身从教 须回生源地执教十年以上 -中国将采取五项举措提高企业职工工资
文化部部长:提高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能力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1 月 05 日 
字号:    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加强民族文化自主创新,大力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能力,既是发展中华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维护民族文化独立性和国家文化安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目前,我国已与166个建交国中的145个国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定,签署了752个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与近千个国际文化组织和机构有着不同形式的文化往来。年对外文化交流量1360起,与10年前相比增长了5倍。我国在驻80个国家使领馆设有95个文化处、组,在法国、韩国、埃及等多个国家建有中国文化中心。我们与法国互办“中法文化年”,在美国举办“中国文化节”,与荷兰共同推出“中国文化节”,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示范效应;举办国际文化高层论坛,参与国际间文化对话,宣传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对外宗旨和“和而不同”的文化思想,倡导世界文化多样性,赢得了世界尊重;每年在纽约、巴黎、伦敦、悉尼和曼谷等国际大都市开展“春节品牌”活动,举办艺术展览、文艺表演、讲演会、民俗展示、电影周等活动,集中展示了中华文化的活力、魅力和潜力,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利用国庆日、建交日等契机,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既宣传了当代中国,也拉近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现在,“中国热”正在许多国家逐渐形成,学习汉语、了解中华文化,已成为他们一项自觉的选择。可以说,文化外交已经成为我国继经济、政治外交之后的第三大支柱。我们要总结经验,继续创新,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的成果。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产品和服务通过市场的渠道“走出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李长春同志指出:“要支持和鼓励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形成一批对外文化交流的文化品牌,不断扩大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文化市场份额,逐步改变文化产品出口严重逆差的局面。”我们要下决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尽快打造一批在国际市场上能够站住脚的品牌项目,增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实力。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完善,涌现出一批实力较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较好的涉外演展经营机构,并且已自成网络,形成了涉外演展市场的基础框架,一些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在海外市场获得了不菲的经济回报。如我国的杂技在国际市场上就很抢手,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潜力很大。我们的一些电视剧、民族音乐等音像制品在周边国家和西方华人中很受欢迎,一些电影在国际市场上也崭露头角,有着较高的票房收入。经过文化体制改革,我国的一批文化企业蓄势待发。

但是由于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规模小,在质与量上均处于弱势,文化贸易逆差明显,这势必导致我在国际上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因此,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加快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步伐,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树立我国和平发展形象、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战略选择。

要提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能力,最为关键的是必须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强对文化市场主体——文化企业的培育,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文化产品,内容为王。要着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实施品牌战略,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的感染力和市场竞争力。要促进各类文化企业遵循和适应文化发展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不断提高掌握文化贸易规律的能力,努力提高市场运作的水平和技巧,从整体上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力量。在此基础上,着力培养一批拥有著名文化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经纪机构,支持它们到国外独立经营商业演出、展览业务,将我国优秀的艺术院团和有品位的艺术展览,特别是反映当代中国风貌的现代文化产品推介到国际市场。对于具有重大商业价值潜力的文化产品和项目,政府可先作为官方交流项目出资,帮助打造国际知名度,为其进入国际文化市场铺设道路。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外文化贸易的体制和机制建设,发挥政府的调控和推动作用。加快建设对外文化贸易的法律法规体系,为企业创造对外文化贸易的良好法律环境。完善对外文化贸易的配套政策,对出口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给予优惠。在金融、保险、外汇、财税、人才、法律、信息服务、出入境管理等方面,为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力创造必要条件。建立对外文化贸易的统计指标和信息研究系统,为政府的政策制定、企业决策提供服务。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全面推进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将更加有效地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民间交流为主体,市场机制为杠杆,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使政府交流与民间交流相结合,文化外交与文化贸易相结合,努力扭转文化贸易的严重逆差,进一步开创对外文化交流的新局面。(作者:文化部部长孙家正)

来源: 《求是》

相关文章:
相关专题:
图片新闻:
2007世界竞争力评比:中国大陆首度超过台湾地区
中石油称冀东南堡油田可开采100年 开发成本近60亿
更多 >>

观察与思考
中国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点
· 2008北京奥运商机
· 07中央财政资金流向 三农重中之重
更多>>
中国发展报告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 / 中国数字报告
· 中国企业家看社会责任
· 全国农业统计报告 / 农业发展报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