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9:00,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进行大会发言。中国网现场直播。
3月8日上午9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2008-03-08 08:49:58
各位委员,现在开会。今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让我们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向全体女委员和女工作人员表示节日的祝贺。
2008-03-08 09:00:56
今天大会的执行主席是廖晖、白立忱、黄孟复、董建华常务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今天的大会。让我们对他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上午的大会是发言,共有14名委员发言,首先请李德水委员发言。
2008-03-08 09:00:57
主席,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切实做好“两防”。
2008-03-08 09:03:30
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说明,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完全正确、非常成功的。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经济工作,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并且指出当前“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我觉得,要顺利完成“两防”任务,有许多工作要做,而最核心的问题是必须从资金源头上实行有效调控。
2008-03-08 09:03:52
总理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指出:“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但一年来,这个矛盾为什么未能得到缓解呢?首先是由于人们对产生流动性过剩的原因认识还不太一致。大家对造成流动性过剩的直接原因是国际收支不平衡,还比较认同。而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又是什么,说法就很多了。有的认为是经济结构扭曲造成的,有的说是外贸管理不善导致进出口顺差过大,还有的则归咎于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政策,等等。这些意见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但却忽视了国际因素,没有充分注意到来自外部的干扰和压力。
2008-03-08 09:04:11
从2004年10月的西方七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上美国对我人民币升值施压开始,几年来愈炒愈热,引起国内外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过高预期,加上美元的急剧贬值,导致国际过剩资本通过合法、非法的各种渠道大量进入国内市场;我国企业和居民也将手中的美元纷纷送到银行结汇。由此使我国外汇储备近几年出现了异常的过快增长。
2008-03-08 09:04:53
我国外汇储备从1978—2003年用了25年才达到4033亿美元,而2004—2005年两年就翻了一番多,达到8189亿美元,2006年又增加2473亿美元,2007年更猛增4619亿美元,年末达152万亿美元。央行不得不发行相应的基础货币去收购这些外汇,使外汇占款高达十多万亿元人民币。
2008-03-08 09:05:24
而这些基础货币在流通中会产生几倍的乘数效应,就必然出现资金流动性明显过剩的现象。如果不是央行采取强有力的对冲手段,我国货币供应量不知要泛滥到何种程度。流动性过剩客观上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物价上涨过快,以及房市和资本市场价格的上涨提供了资金支持。可见,解决好流动性过剩问题是“两防”的总闸门。只要资金源头调控得当,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就失去了基本的动力。但是,由于认识不一致和其他一些复杂因素,我们至今没有能够完全打掉国内外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过分预期。大量境外热钱的非法流入,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2008-03-08 09:05:37
我们更要看到,去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前景出现了团团疑云,防止经济衰退和遏制通货膨胀已经成了全球的热门话题。最近,西方主要央行已先后向商业银行注资1万亿美元,使本已相当严重的国际流动性过剩雪上加霜。大量国际游资要千方百计去寻找新的出路,一些金融巨头和国际炒家还可能借此转嫁危机,大发横财。其通常做法是以各种方式向某个国家或地区输入大量资金,人为制造或做大经济泡沫,在泡沫行将破裂的关键时刻迅速撤资,获取丰厚的回报;等到该国或地区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再回过头来大举廉价收购那里的资产,再一次获得巨额财富。
2008-03-08 09:05:50
面对国际环境出现的这种新情况,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我国经济已经和世界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世界经济出了问题,我国经济必然要受到影响。美国消费下降、经济增长趋缓,将直接影响我国对美国的出口。更值得关注的是,美联储连续五次降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从去年9月的525%降至3%。人们预测,本月还可能再次降息。
2008-03-08 09:06:28
目前,人民币年存款利率为414%,两者的利率水平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倒挂。而市场对美元和人民币的预期则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美元还会进一步降息和继续贬值,人民币却还将升息和加快升值。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资产和作为人民币资本品载体的中国股市、房市等成了全球为数不多的避风港,将会有更多的国际投机资本通过各种渠道涌入中国。
2008-03-08 09:06:46
据有关研究机构分析,目前进入我国的“热钱”存量约在5000亿美元,如果不能有效挡住新的“热钱”流入,将会进一步加剧我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也使我国流动性过剩的问题更加恶化,增加中国资本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并推动经济走向过热,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最后甚至可能引发金融风险。
2008-03-08 09:07:02
国际经济环境的这些新情况,确实使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有着诸多“两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对的办法很多,最关键的一条是:看好国门,决不允许国际短期资本(一年及以内)“说来就来,想走就走”。在《政府工作报告》关于今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的三个方面重要内涵的论述中,已明确指出要“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从宏观调控角度看,也许这正是做好“两防”的首要任务,需要各方面密切合作,认真贯彻落实。
2008-03-08 09:07:17
请马培华委员发言,请黄瑶委员做准备
2008-03-08 09:07:30
主席、各位委员,我代表民建中央发言的题目是“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统筹”。
2008-03-08 09:08:23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这表明发展县域经济已成为按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2007年民建中央就县域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调研,形成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2008-03-08 09:11:15
县域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县域国土面积占全国的92%,人口占全国的71%,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总额都约占全国的50%。从全国看,经济社会城乡统筹发展较快的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地区都是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县域经济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知识化,并最终实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战备支点。
2008-03-08 09:11:23
长期以来,以城市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思想在我国居于支配地位,要素配置过度向大城市倾斜。目前,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以下主要困境。一是产业支撑弱。多数县域的产业层次较低,产业结构单一,链条短。县域经济整体上表现出“农业大县、工业小县、经济弱县、财政穷县”的基本特征。二是财政缺口大。在全国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中,县域仅占22.8%和32.2%,多数县财政处于入不敷出或处于“吃饭财政”状态。据估计,全国赤字县赤字总量占这些地方财政总量的近80%。三是规划建设差。多数县域缺乏县域规划的科学性和长远性。2006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县域仅占35.2%。县域建设普遍缺水少电,信息等基础设施不配套。四是金融严重失血。许多农村地区60%—70%的资金流向城市和工业区。2006年,县域内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占全国的35.3%,贷款余额只占20.64%,存贷差高达10482亿元,大量农村资金“非农化”。五是建设人才大量外流。
2008-03-08 09:11:44
为了促进城乡统筹,必须调整经济布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2008-03-08 09:12:01
一要培育和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创业型经济。要推进县域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要基于市场比较优势,根据县情,选择农业服务牵引型、工业催生型、城市辐射型、旅游开发型、矿产资源型、农产品加工型等不同县域产业发展模式,通过专业化、规模化的产业集群战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要重视民间资本、减低投资门槛、优化创业环境。
2008-03-08 09:12:17
二要推进行政体制创新,增强县级政府的财政能力。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和“扩权强县”。将县域作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基本单元,继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值税地方留成比例向县域倾斜。在欠发达地区可以考虑免征增值税。适度降低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增值税率,或实行增值税部分返还。减轻农村物流业的营业税税赋。提高矿产资源补偿费,调减中央分成比例。分类处置县域债务问题。
2008-03-08 09:12:33
三要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扩大县域经济资金来源。人民银行要明确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在城乡的存贷资金比例,出台刺激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县域经济中的作用。国家对农信社的政策性贷款提供风险补贴。在发达地区可组建民营投资公司;在民间借贷比较普遍的地区,可组建区域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社区银行。积极探索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村民组织合作,简化理赔过程,扩大参保农户范围。
2008-03-08 09:12:49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我们相信,县域经济的发展必将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更有力的推动作用。谢谢大家!
2008-03-08 09:13:18
请黄瑶委员发言,请梁燕君委员做准备。
2008-03-08 09:15:33
主席、各位委员,我发言的内容是“2008年抗击特大雪凝灾害的体会和启示”。
2008-03-08 09:15:34
今年1月中旬到2月初,我国南方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低温雪凝灾害。这次灾害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二是影响范围广;三是冰冻程度重。就贵州而言,这三个方面都突破了历史极值。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抗灾救灾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灾后重建工作正在全面展开。
2008-03-08 09:15:51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抗灾救灾中,我们有几点深刻的体会。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是抗灾救灾工作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二是各级党委、政府措施有力、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三是中央国家机关,兄弟省市、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对抗灾救灾大力支持,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四是人民解放军在抗灾救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充分反映了他们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人民军队。
2008-03-08 09:16:51
二是要有科学的判断与决策。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今年特大雪凝灾害之初,部分同志对灾情认识不足,还以为是“瑞雪兆丰年”的好兆头,结果雪凝越来越大,不少地方因准备不足而吃了大亏。
2008-03-08 09:19:29
三是要建立救灾资金多元投入机制。要在加大政府救灾投入,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拓宽救灾资金和物资筹集渠道,建立企业、非政府组织、社会民众、国际社会和灾民自己的社会化救灾资金投入体系,使灾害救助工作更具开放性。(1)进一步健全完善经常性社会捐助服务网络。在各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小城市结合城市社区建设,确定社会捐助接收工作站点的布局、规模和管理方式,实现社会捐助活动由集中性、突击性向经常性、日常性转变。(2)研究充分利用企业、社会和资本资源,共同推进救灾工作的市场化运作。(3)注重按照我国的有关规定和国际公法、国际惯例联系和接收国际援助款物。
2008-03-08 09:19:45
四是要增强全民防灾意识。要有意识地培养公民,使之树立灾害袭来时的自救互救意识。这次受灾较大的南方电网,许多电线杆被雪凝压断,但在灾情最重的贵州大方县大山乡,他们的电线杆却很少被拉断。原因是灾情发生后不久,乡党委、政府就动员农民沿电杆线用竹杆打击冰块,使之脱落,土办法办了大好事。
2008-03-08 09:20:19
五是要尽快建立综合减灾管理体系。据了解,我国迄今无综合防灾减灾的管理机构和完备的综合减灾管理体系。建议成立由政府及公安、消防、军队、信息、气象、地震、防汛、交通等职能部门共同组成的防灾减灾体系,逐步把综合防灾减灾管理体制上升到“危机综合管理体制”。同时,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对灾害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中央和本地区的救灾物资储存、调拨和紧急配送系统,全面提高我国的综合抗灾能力。
2008-03-08 09:20:46
六是要精心重建基础设施。目前,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但各地在重建中不要简单把“灾后重建”当成“断了的电杆拉起来,电线接起来”,而应借这次灾后重建之机,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抵御灾害的标准,并将标准法制化,强制执行。
2008-03-08 09:21:23
现在请梁燕君委员发言,请赖明委员做准备。
2008-03-08 09:21:35
主席、各位委员,今天我和叶惠丽委员发言的题目是对当前物价上涨的看法和建议。
2008-03-08 09:22:32
物价问题是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今年,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防治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
2008-03-08 09:23:28
总体上看,当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食品价格是造成物价加速上涨的根本动力。但也应该看到自2006年以来非食品类价格(核心通货膨胀率)没有出现明显加速增长的迹象。我认为,非食品价格的加速全面上涨才是典型的通货膨胀。因此,还不能得出全面通货膨胀已经出现的判断。分析此轮物价上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008-03-08 09:23:49
第一,国内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今年初的雪灾造成了1000多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使农产品供应减少。同时,交通、物流不畅,间接地推动了物价的上扬。
2008-03-08 09:24:25
第二,前期大幅上涨的肉、蛋等畜禽产品受生产周期的限制,短期内难以恢复到正常的供给水平。因此,在一段时期仍会保持高位运行。
2008-03-08 09:24:41
第三,全球化背景下原油、粮食等基础商品价格上涨的输入性影响。加之全球的粮食、肉蛋奶的价格带有较强的刚性,这也是推动CPI上涨非常重要的结构性因素。
2008-03-08 09:24:58
第四,由于原油等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涨,许多国家加大了对替代能源的研究开发。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的高速发展,导致对作为其原料的玉米、棕榈油等粮食作物的需求急剧增长。
2008-03-08 09:25:15
综上,应该说成本推动是一个重要因素。因而治理结构性的物价过快增长必须多管齐下。
2008-03-08 09:25:38
第一,增加短缺农产品的供给。一是要增加技术投入,提高农产品的自给能力;二是要继续加大对农村水利及其它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农业、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三是要重点落实扶持粮食、生猪、油料、奶业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要适当提高主要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水平。同时,提高对种粮农民的直补标准;五是建立主要农产品原料收购价格机制,形成稳定的原料供应关系,同时要加强国家对重要农产品储备的调节作用。
2008-03-08 09:25:52
第二,充分发挥宏观政策对稳定物价的调控作用。一是继续小幅加息,逐步改变实际负利率的状况。由于目前存款负利率的情况仍没有得到有效的扭转。因此一年期存款利率存在继续上调的空间,以使短期利率尽快转化为正值;二是在我国财税收入连年高位增长的前提下,适时免除个人存款利息税;三是进一步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这不仅是惠及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重要举措,也是十七大强调的“再分配更应注重公平”的具体体现。
2008-03-08 09:26:10
第二,充分发挥宏观政策对稳定物价的调控作用。一是继续小幅加息,逐步改变实际负利率的状况。由于目前存款负利率的情况仍没有得到有效的扭转。因此一年期存款利率存在继续上调的空间,以使短期利率尽快转化为正值;二是在我国财税收入连年高位增长的前提下,适时免除个人存款利息税;三是进一步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这不仅是惠及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重要举措,也是十七大强调的“再分配更应注重公平”的具体体现。
2008-03-08 09:26:35
第四,关于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一些省市列出的申报备案的商品普遍比国家规定的多。有些规定列入干预的商品不管提价幅度多大,只要提价就必须备案,从而影响了企业自主合理的定价。二是该措施的重点应逐步放在抑制某些公共服务品(如教育、医疗)和龚断性产品“跟风”涨价上,以规范市场行为;三是强化干预商品的价格监测、价格巡查和专项检查制度,畅通价格举报渠道;四是防止干预措施长期化。
2008-03-08 09:26:50
第五,通过信息引导,减弱公众通胀预期。首先,典型的通货膨胀应该是非食品价格的加速全面上涨,而目前我国此轮物价上涨的根本原因来自于食品价格的剧烈变动。也就是说,此轮价格上涨也包含着由于农产品和其它资源、要素价格的合理回归引起的因素,其次,目前除部分农产品外,大多数工业品是供大于求的。所以,尽管目前社会对通胀的预期较强,生产和服务企业不应表现出强烈的涨价冲动。
2008-03-08 09:27:18
第六,强化价格监测和成本监审。政府有关部门应深入重点生产加工企业了解企业原料购进价格和生产成本的变化情况,同时加强对粮油、肉蛋等主要农产品种植养殖意向、生产成本、产销和收购价格的调查。提高政府对价格波动的应急处理能力。另据报导,广东省物价部门对电力行业进行成本核算和审查后发现仅一个省的电网一年就有142亿元的巨额利润。广东的做法值得学习。各地物价部门应强化对各行业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的成本监审,让成本利润都暴露于阳光之下。
2008-03-08 09:27:35
谢谢大家!
2008-03-08 09:27:47
现在请赖明委员发言。
2008-03-08 09:30:31
主席、各位委员,我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发言的题目是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升科技投资效益。
2008-03-08 09:31:0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雄厚的科技投入作支撑。五年来,我国科技投入逐年增长,达到同期GDP增长的2.2倍。但是,科技投入的效益亟待提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浪费不起;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耽误不起。如何将有限的科技投入用到刀刃上,取得更好的效益,这既是我们面临的难题,也是在竞争中求发展的重要选择。
2008-03-08 09:31:45
当前,我国科技投入管理缺乏有效的整合机制,政出多门、条块分割,往往造成重复立项与支持不足同在、投入不足与浪费低效并存。以太湖治理为例,国家已将其列入重大科技专项,但众多部门还是对其各自进行科研立项,而且这些项目之间缺乏协调与统筹,造成了科技投入分散和科研立项重叠。为此建议:
2008-03-08 09:32:06
加强顶层设计,深化科技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建立统揽科技全局的宏观协调管理机制。由国家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与规划、科技政策和重大科技计划的制定,统筹协调国家部门、领域的科技计划以及科技投入的分配,监督并考核各部门、各领域科技计划和科技投入的使用。二是建立健全国家科技决策咨询机制。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由政府、科技界、企业界及其他相关领域的战略专家组成,为国家提供科技发展战略和科技政策方面的决策咨询;成立若干专门委员会,由各个学科领域的杰出科学家组成,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凸显的重大科学与技术问题提出重大计划和项目等相关建议;设立动态专家库,就相关科学与技术问题为政府提供多层次的咨询,并参与科技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技术监督。同时,鼓励争鸣,促进决策科学。
2008-03-08 09:33:10
加强对科技投入使用的监督和评估,是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目前,政府部门既是“出资人”,又是“经营者”,还是“监督者”,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决策不当、资源浪费乃至腐败现象增多,甚至形成了“跑项目比做项目更来劲,做学问替搞公关打工”等奇怪现象。为此建议: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决策、执行和监督相分离的管理机制。一是确保决策权和执行权分离。政府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负责科技投入的规划、计划和预算决策;同时,建议成立若干社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性质的、分门别类的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项目的管理。二是建立多层次的监督问责机制。基金管理委员会负责项目的评估,并评价和监督项目承担者的信用;政府有关部门监督、审计基金管理委员会在项目审批、资源分配和评价过程中的公正性,并对结果进行追踪问责和后评估。
2008-03-08 09:33:30
当前,科研功利化倾向越来越明显。由于对科研的评价过于重视获奖和论文数量,评价结果直接与科研单位和人员的利益挂钩,致使科研过程急功近利,疲于拼命争项目、乐于拼凑编文章、疏于潜心做研究,直接影响了科学研究的质量和效益,甚至还催生种种科研造假行为。为此建议:加强政府导向作用,建立科学的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一是加强政府导向作用。建立符合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体现学科特点的、分类导向的成果评估与评价体系;减少奖励种类与数量,引导科学与技术研究向支撑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引领攀登科学高峰、夯实发展后劲基础方向发展。二是建立科学的科技人才评价标准。科研院所和高校要建立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建立以学术与技术级别为主的、辅以绩效考核的薪酬制度,给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的研究环境。
2008-03-08 09:34:35
科研成果如果不能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国家竞争力,也会大大降低科技投入的效益。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专利技术的交易率也只有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为此建议:要面向市场,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一是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法规和激励措施。如“首创首台”和“国家核心技术”的政府采购立法问题。二是拓宽科技成果转化融资渠道。除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开办创业板外,建议尽快开办区域性科技银行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信贷支持。三是完善对技术交易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对技术转移方的税收优惠基础上,建议对技术受让方和技术交易服务机构也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
2008-03-08 09:36:56
谢谢大家!
2008-03-08 09:38:14
请万钢委员发言。
2008-03-08 09:38:36
主席、各位委员,我代表致公党发言,题目是“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共建人力资源强国”。
2008-03-08 09:39:14
近年来,海外留学人员回归势头增强。大量留学归国人员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将有力地加速我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
2008-03-08 09:39:40
海外人才的成长一般有三个阶段:首先是学习阶段,物质生活上要求不高。其次是工作阶段,在国外有比较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积累了知识和工作经验。第三则为创业阶段,希望通过创业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处在创业阶段的这类人才,是我国目前急需引进的人才。为此我们建议:
2008-03-08 09:40:09
一、要健全吸引海外回国人…掌握我国留学人员的实际情况,及时地发布国内人才需求和信息评估分析的报告,为有意回国创业的人员提供决策参考。这一点希望外交部和驻外使馆给予支持。建立海外人才和公开招聘评价准入制度,积极吸引对于科技创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方面紧缺的人才,对符合条件的海外流血人才回国要构筑绿色渠道,要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的职能优势,形成合力的推进、西晋人才的工作。同时,要整合社会资源,借助专业机构、中介的力量来开展工作,请组织和人事部给予高度重视。
2008-03-08 09:40:19
二、我们要实施吸引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的长远规划,要以创新服务的形式为目标,鼓励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投身创业,积极探索任用、聘用、项目承包等服务的形式,逐步建立留学人员以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机制,办好各种形式的留学人员的项目交流会,为国服务团等搭建交流平台。要以创建留学人员创业园为载体,支持留学人员开办企业,兴办实业,逐步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留学人员,高新技术企业,突出的留学人员的创业基地,要以优化留学人员创新环境为重点,支持他们在国内转化科研成果,入股或者创办企业,并给予税收、融资、劳动人事方面的国民待遇。激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创业园区,设立或者专业化的风险投资基金或者创业基金,地方政府给予关注。
2008-03-08 09:42:38
三、研究制定更有针对性、操作性的吸收海外人才回国创业的配套机制。一是要切实解决海外人才回国后的生产上的后顾之忧,为在国内没有户口的留学人员及时解决户口问题,要把绿卡制度作为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的重要政策工具,对已经入了外籍的归国创业人才,经过有关机构认定后,应尽快发放绿卡,使他们享受国民待遇。对没有入外籍或者已经取得绿卡的人才,要妥善解决其家人和子女的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问题,这一点敬请公安部门和社保部门给予支持。切实解决困扰归国人员子女上学的问题,上中学的至少提供一次择校的机会,必须的择校费应该由用人单位承担或者由政府来补贴。对于归国人员子女上大学的,要给予参加高考的同等权利,同时优先纳入高校招生的范畴。对于外籍身份的子女,收费有相应的折扣,请教育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对于归国人才具有两个以上子女落户国内,要免收他们的社会抚养费,这一点请人口计生部门给予关注。为归国人才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有条件的省市应该建立海外归国人才中心,为归国后的生活问题提供招聘、推荐、落户、合法绿卡等一站式的服务。二是要给归国创业的要给予相应金融方面的支持,政府应该在认真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对留学人员兴办高技术企业提供融资的支持,这一点请金融机构给予关注。取消对外籍回国人员已经取得绿卡的科技人员参与创新,享受所获成果方面的限制,重点包括应该允许取得绿卡的外籍身份的归国人员根据其贡献来分享企业的股权,允许具有海外身份的人来参与支持国家的科技项目和申报国家的奖项,这一点请科技部和工商总局给予落实。大量留学归国人员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吸引更多海外人才回国创业,将有力地加速我国成为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
2008-03-08 09:45:40
三是给海外人才以政治上的关心,在制定涉及到海外人才政策法规的时候,应该通过一定的形式,征求他们的意见,要吸收更多符合条件,具有中国国籍的海外人才加入中国的组织,使他们有平台和机会发表意见和建议。在海外人才聚居的地方,兴办一些由所在国和本国双重承认的以中小学为主的专门学校,这样可以打大缓解目前在海外留学的高级人才最为困扰的子女教育问题以及国内政府机构派出人员和企业走出去人员最为困难的子女回国后的教育问题,这一点也希望教育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2008-03-08 09:46:02
我国具有海外人才向往的创业空间和舞台,但是目前社会保障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我们在致力于完善体系的同时,向有意回国创业的和为国服务的海外人士实事求是地说明我们的现状,用事业来吸引人才,用亲情来聚集人才,用政策来发展人才,吸收更多的海外高层次的人才回国创业,回国服务,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重大的贡献。
2008-03-08 09:47:22
谢谢大家。
2008-03-08 09:47:51
请梁季阳委员发言
2008-03-08 09:48:09
主席、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因土地资源管理不当引发严重经济社会问题的思考。
2008-03-08 09:50:13
一、土地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但是,对于什么是公共利益的需要,该法中没有做出界定或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土地资源被大规模开发利用,目前,不管国防、公共交通用地,还是商业经营性用地,均是以征地为方式,将集体所有的农地征用为国有土地,由国土资源部门与土地使用者签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用地单位按约定缴纳土地出让费。
2008-03-08 09:51:23
在其他国家,一般也有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征地的法律规定,但这种带有强制性的公权的运用是有严格限制的,而且补偿也是比较高的。
2008-03-08 09:52:11
在征地中支付补偿费用是几万元的一亩地,在有偿出让时价格可达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巨大的价差使得地方政府热衷于“以地生财”。《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政府是征地的主体,把双方争议的事项交由其中一方来裁决,显然是不公正的,被征地的农民完全处于被动的弱势地位。该条款同时规定:“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用土地方案的实施。”这显示了征用土地的强制性,也就是不管被征地农民同意不同意,征用土地的方案都照样执行。由于在土地资源利用管理中公权的过度运用,造成了一系列严重问题。
2008-03-08 09:52:31
二、土地管理不当引发的经济社会问题
2008-03-08 09:52:52
1.耕地资源锐减,粮食安全受到威胁。改革开放以来,耕地锐减的速度十分惊人。1996年,全国的耕地总量为19.51亿亩,人均耕地为1.59亩。2005年耕地总量为18.31亿亩,人均耕地为1.4亩。九年间,我国耕地减少了1.2亿亩。目前,中国耕地只有18.27亿亩,人均仅有1.39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预计我国人口增长可能达到16亿,至少需要18亿亩耕地,这是保证粮食安全的底线。但这条底线能否保得住,是令人担心的。
2008-03-08 09:53:11
2.被征地农民失地失业无保障,有失社会公正,社会稳定受到威胁。据估计,全国失地和部分失地农民的数量近5000万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成为失去耕地、没有工作岗位、又无基本社会保障的三无人员,成为弱势群体。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被征地农民所得到的补偿金的标准是很低的。加之有些地方政府为了能招商引资,擅自压低征地补偿标准,甚至零地价供地,还有些国家大型项目和地方基础建设项目,征地补偿标准低于法定标准,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同时,由于供地主体不明确,补偿安置费层层截留,真正到达被征地农民手中的钱所剩无几。1998年修改土地管理法,以货币安置代替了原来用地单位承担被征地农民安置的义务,也造成了被征地农民既失地又失业的状况。近年来,因征地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一直居高不下。征用农民土地引发的矛盾,已经是一些地方不稳定的因素。
2008-03-08 09:53:28
三、规范土地管理的当务之急是严格限制“公权”的运用。
2008-03-08 09:53:48
一种观点认为,解决当前的诸多问题,只有对土地管理制度进行彻底的变革。但是,目前土地权属的根本性变化将会影响国家稳定发展的大局,也不存在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在当前土地管理格局中,首先应该严格限制“公权”的运用:严格界定“公共利益”的内涵,缩小强制性征地范围。确与“公共利益”有关的大型工程项目的征地应该以市场价格足额补偿。对于经营性的土地开发,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应该是非强制性的,应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通过用地者与供地者协商,通过国土资源部门办理集体所有土地流转手续。提高补偿标准可以有效制约土地资源的浪费,并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和解决生活保障问题,也会有效抑制地方政府卖地的积极性。在土地管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办事,同时也要尽快根据实际情况对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完善,以确保各方权益。
2008-03-08 09:54:42
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已是刻不容缓,只有建立科学、公正的土地使用、流转制度,合理配置与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土地管理中公权与私权取得平衡,才能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社会和谐稳定,有限的土地资源才能保证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2008-03-08 09:55:54
谢谢!
2008-03-08 09:56:01
现在请徐辉委员发言。
2008-03-08 09:56:21
主席、各位委员,我代表民盟中央发言,题目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呼唤制度创新”。
2008-03-08 09:57:16
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巨大,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但实事求是地讲,无论规模还是质量,离人民满意还有不小的差距。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后劲不足,主要表现在:
2008-03-08 09:57:50
一是财政投入长期不足,高校大规模快速扩招与基础条件不足的矛盾凸显,教学管理、设备水平、师资力量、教育质量均出现“不适应症”。毛入学率快速攀升的同时,高校也背上了高达三四千亿元的债务负担,这个包袱将持续十年以上,这个数字不仅包括高校两千四百亿银行贷款,还包括高校内部的借款和垫资。据测算,要达到毛入学率30%的预期,还需投入超过1万亿元,按目前投入强度,若完全由财政承担,则需要40年以上!在义务教育仍需继续倾斜的情况下,这笔巨额投入全部依赖政府,显然不现实。
2008-03-08 09:58:13
二是地方公办高校由于财政支持水平更低,境况更为艰难,其学校数与学生数虽然分别占全国的92%和85%,教育经费却仅占57%。作为经费主要来源的地方政府拨款,到位率只有65%,很多地方高校举步维艰。
2008-03-08 10:00:11
三是民办高校身陷困境,民间资本畏缩不前。虽然《民办教育促进法》已经出台,但在种种因素的冲击和制约下,民办高校发展仍然相对滞后,2006年民办高校在校生和本科生仅占全国总数的7.6%和1.3%。
2008-03-08 10:00:44
世界各国经验早已证明,政府不可能也不必要包办全部的高等教育,社会力量是政府之外的又一支重要力量,办大学的“两条腿”不应是“财政+学费”,而是“政府+社会”。
2008-03-08 10:01:02
我们认为,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呼唤制度创新。其基本思路在于:尽快消除政策樊篱,以多种形式鼓励社会力量进入高等教育领域。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独资公办、国家资本与社会力量合办、民办等各类高校互相竞争、共同促进、政府投入、社会力量投入、慈善性捐赠携手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多元化发展格局。为此,我们建议:
2008-03-08 10:01:22
1.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尽快实施财政性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其中,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占GDP的比例须尽快由目前的不足0.6%提高到1%。
2008-03-08 10:01:57
2.积极推动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和投融资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以服务为中心的政府管理机制,由直接、具体管理转变为间接、宏观管理,政府逐步退出教育活动的微观领域和学校管理的微观层面,切实为包括民办教育在内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真正实现高校依法自主办学。优化政策环境,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高等教育,调动社会资金捐资助学的积极性。
2008-03-08 10:02:18
3.鼓励公办高校采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资本投入,建立多元产权结构。公办高校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学校董事会、基金会等管理运作模式,大量吸纳社会资金。选择部分地方公办高校进行改制试点,通过“国有民营”、“股份制”和“全额转制”等形式,解决高校投入不足和办学不活的问题,同时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2008-03-08 10:02:37
4.将民办教育规模发展和层次提高纳入高等教育长远发展规划,健全高等教育体系。修订《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实施条例,完善民办高校的法人属性、产权、合理回报等内容,将民办高等教育从成人教育系统划入高等教育系统。坚决消除政策歧视,建立财力保障机制,使民办高校在财政支持、抵押贷款、政府贴息补助、土地征用等方面与公办高校享受同等待遇,保证公办、民办高校平等竞争。
2008-03-08 10:02:51
只有“依法放权、学校自主,政府尽职、社会参与”,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公办、民办不仅两翼齐飞。惟其如此,我们才能有更多的公共财力投入基础教育,才能进一步加快实现教育公平的进程,推动整个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谢谢!
2008-03-08 10:03:29
现在请郑家纯委员发言
2008-03-08 10:04:40
主席,各位委员,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加强和完善农村远程教育体系建设。
2008-03-08 10:05:38
教育问题,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每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讨论的焦点。过去五年,我国教育事业成就显著,政府和社会都给予高度重视,并开展了大量工作。但我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2008-03-08 10:06:28
近年来,农民进城务工潮愈演愈烈,大多数民工由于没有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对发达地区贡献很大,但只能背井离乡,挣一些微薄的工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差距日益扩大,我国农村教育的发展不仅远远落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这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从长远来讲,落后的农村教育将严重制约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因此,大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农村提供人才显得更为重要。
2008-03-08 10:06:30
长期以来,我一直关注边远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在不间断地捐建学校,捐助学生。我强烈地感到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还需要更多助力。不论是国家的投入还是社会各界的资助,都是杯水车薪。这么多年来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教育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2008-03-08 10:06:58
通过长时间的调研,我感到除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继续加大投入力度,还应针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存在的师资不足、师资水平不高、教学手段落后等状况,建立新型的教育模式,大力加强远程教育体系建设,用高科技和现代化的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送给农村孩子。
2008-03-08 10:07:00
1.加大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农村远程教育体系,使之成为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的主要教育模式之一,使我国农村教育水平大幅度提升。
2008-03-08 10:07:16
2.加强管理,综合部署。在为农村地区添置先进的教学设施的同时,还要不断更新课程资源,让整个体系有效运转起来。
建议国家成立专门管理农村远程教育的部门,负责农村远程教育技术方案的论证及其体系建设。另外要继续发挥电化教育馆、教育电视台和广播电视大学的作用。
2008-03-08 10:07:54
3.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远程教育模式。要不断地用新的技术和装备去改进、提高科学和学习手段,以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要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引导社会资助将部分力量转移到捐助远程教育体系建设方面。
2008-03-08 10:11:43
要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引导社会资助将部分力量转移到捐助远程教育体系建设方面。现代远程教育突破时空的限制,使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参与学习成为可能,对于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力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为农村的发展培养优秀人才,使他们具有立足本地自主发展的能力,可以从根本上缩小差距,促进东西部之间、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教育和经济的均衡发展。
2008-03-08 10:12:40
现在请宋北杉委员发言
2008-03-08 10:13:15
主席、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保护劳动者权益和促进就业不可偏废”。
2008-03-08 10:13:34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对于中国的劳动关系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年。今年相继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无疑会对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产生重大影响。实施劳动法律,有必要十分重视正确处理保护劳动者权益和促进就业的关系,两者不可偏废。
2008-03-08 10:13:54
一、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就业的主渠道。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民营经济从业人员约占全国非农就业总数的80%左右,已经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就业是人民群众的生活之本,因此,对于为促进就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民营企业应更加鼓励、支持,促进其健康发展。
2008-03-08 10:14:14
二、民营企业劳动关系总体上比较稳定和谐,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全国工商联调研显示,近几年来民营企业在劳动合同签订率、劳动者工资收入、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都有明显进步,尤其大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总体比较稳定和谐。但不少民营中小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民营中小企业的劳动关系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劳动合同签订率较低,合同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规范现象、合同约束力不强,部分企业未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员工参保比例不高等。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不仅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也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2008-03-08 10:14:39
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民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我国现阶段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民营企业发展很不平衡,总体尚不成熟,平均寿命不足5年。既具有经营灵活、市场反应快等优势,又有易受季节或市场等因素影响、经营波动频繁和员工流动性大等特点。这些问题大多数还属于发展中的阶段性特征,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随着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许多问题都将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化解。
2008-03-08 10:15:35
四、全面实施劳动法律,是推进民营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分割,必须全面实施。既要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又要鼓励企业扩大就业,两者要同时兼顾。只有企业得到健康发展,劳动者才能得到稳定的就业。在和谐的劳动关系中,企业与员工的利益是一致的。
2008-03-08 10:16:29
(一)尽快制定劳动法律实施条例。实施条例一要充分考虑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量大、利润空间小、经营灵活、市场反应快但承受市场波动能力弱等特点,不仅要充分体现我国基本国情,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同时也要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二要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商会、协会的意见,在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同时,切实重视和保护民营企业就业主渠道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008-03-08 10:16:59
(二)加强政府劳动关系协调工作机制建设
针对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普遍认为缴费负担重,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困难,许多农民工不愿参保等情况,政府应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三方机制是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主要形式,当前的三方没有工商联是很不完整的。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作为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在推动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担负重要的职能,从制度上确立工商联在三方机制中的地位,将更加有利于推进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2008-03-08 10:17:32
(三)正确引导舆论,营造促进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社会氛围
宣传劳动法律,要全面阐释条款内容,减少可能产生的认识歧义。在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应宣传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不仅要使民营企业认识到保护好职工权益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有利于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也应使员工认识到,维护好企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员工的利益。要使全社会都充分认识到,和谐劳动关系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让我们努力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促进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2008-03-08 10:18:27
让我们努力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促进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贡献力量。谢谢!
2008-03-08 10:18:54
现在请张鸣起委员发言。
2008-03-08 10:19:32
主席、各位委员,我代表全国总工会发言的题目是“认真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实现广大劳动者体面劳动”。
2008-03-08 10:21:32
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指出:让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内容。实现体面劳动,最根本的是要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他们更多地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劳动合同法》是我国劳动法制建设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律。这一重要法律为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高度重视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各地党政部门和社会各界,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劳动合同法》,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取得了很大成绩。
2008-03-08 10:23:41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所面临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存在一些误读误解。一些用人单位认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将会导致用工机制僵化,重回计划经济时期的“铁饭碗”。不少用人单位担心《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会大幅增加用工成本。有些文章片面解读法律,造成负面影响。二是规避和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时有发生。一些用人单位采取“劝”职工“集体辞职”、“工龄归零”、“将职工集中转为劳务派遣工”等做法规避法律,有的甚至违法集体裁员,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致使劳动争议案件大幅上升,影响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三是《劳动合同法》相关配套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2008-03-08 10:24:53
我们认为,《劳动合同法》要解决的问题是规范用工制度,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其颁布实施与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没有必然的联系。据调查了解,《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一般企业的用工成本仅略有或小幅增加,对企业发展不构成影响,有些行业和企业用工成本基本没有增加。但一些以不缴纳社会保险等方法来降低用工成本,规避应承担法定义务的企业,用工成本则有大幅增加。然而,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基本上是劳动者依照《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应得的劳动权益,《劳动合同法》为这些合法权益的实现提供了保障,也保护了那些守法、规范用工的企业的利益,维护了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利于增强劳动者的归属感、责任心和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其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管理、解除上并无不同,不是“铁饭碗”,更不会僵化用工机制,一些用人单位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更不应当规避法律规定。为切实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推动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我们建议:
2008-03-08 10:25:17
一、高度重视《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将贯彻实施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按照“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积极解决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查处违法行为,制止规避法律行为,大力推动实施《劳动合同法》。
2008-03-08 10:25:45
二、进一步加大《劳动合同法》的宣传力度。结合宣传《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把《劳动合同法》的学习宣传推向深入。要重点加强对用人单位和职工群众的宣传培训,使他们自觉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通过合法渠道维护权利、反映诉求。
2008-03-08 10:26:12
三、尽快出台《劳动合同法》实施细则及相关规定。建议有关机关和部门抓紧出台司法解释,制定配套法规、规章。各地也应结合实际,依法制定相关的配套规定。同时,对现行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中与《劳动合同法》不一致的规定进行修订或废止,以适应法律实施的迫切需要。
2008-03-08 10:26:28
四、有关方面齐抓共管,协力推动《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一是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协调解决《劳动合同法》实施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加强劳动执法队伍建设,着力强化劳动监察工作。三是重视发挥新闻舆论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中的导向和监督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四是积极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平等协商与集体合同制度、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等,为《劳动合同法》实施奠定有利基础。
2008-03-08 10:27:47
五、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年内组织进行执法检查,全国政协组织开展视察活动,促进《劳动合同法》的实施。
2008-03-08 10:28:20
贯彻实施好《劳动合同法》是广大职工的殷切期盼,是实现体面劳动的内在需求。让我们行动起来,积极推动《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使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在“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中作出更大贡献。
2008-03-08 10:28:49
谢谢大家!
2008-03-08 10:29:08
现在请王健林委员发言。
2008-03-08 10:30:23
主席、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关于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几点建议”。
2008-03-08 10:31:42
民营企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重大成果之一,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现在,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民营企业数已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民营经济的总产值已经占到GDP的50%左右,民营经济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近一半,民营经济带动的就业已经占到新增就业的75%以上。总体而言,我国民营经济已经超越了原始、外延、粗放的“快”式发展阶段,正朝着创新、内涵、集约的“好”型目标迈进。在这种形势下,社会责任问题历史地提到了民营企业面前。
2008-03-08 10:32:03
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很重要,但对于究竟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尚缺乏共识。有人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参与公益事业简单地等同起来,也有人认为,只要把企业搞好,照章纳税就等于承担了社会责任。我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从理论层面讲大致分两类:一类是强制性的,即法律政策规定必须要做的。一类是道德层面的,即主要靠企业家的道德自觉履行。从内涵上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诚信经营,为社会提供合格、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依法照章纳税,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二是和谐关系,包括企业外部合作共赢的上下游伙伴关系和企业内部关爱员工。三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四是慈善捐助、扶贫济困。五是传承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作出贡献。为人讲“人品”,经商重“商德”,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就是良好的“商德”。我们必须积极倡导这种“商德”,大力弘扬这种“商德”。
2008-03-08 10:32:36
民营企业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没有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就不会有民营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这不仅是新时期社会对民营企业的必然要求,也是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须条件。根据有关机构的分析,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总体情况和趋势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满足于捐款捐物等社会责任的表层要求,忽视诚信经营、关爱员工、保护环境等社会责任的基本义务;缺乏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外部制度保证;没有将社会责任内化为企业的价值观,没有把企业的发展战略与承担社会责任有机结合起来。为此建议:
2008-03-08 10:33:05
一、结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民营企业中广泛开展企业社会责任的主题活动。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但要使这一重要指导方针,扎实深入地转变为企业的自觉行动,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贯彻力度。通过开展履行社会责任的主题活动,有助于提高民营企业对承担社会责任重要性的认识,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正确的财富观、价值观,努力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推动者、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者、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
2008-03-08 10:33:39
二、建立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需要有一套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制度和标准,主要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慈善捐助四个层面。目前,我国的一些大学、研究机构已经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但总体而言还是初步的,还没有形成社会共同认可的评价标准。建议权威机构,特别是政府有关部门能够参与主持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争取能够早日形成一套既与国际惯例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从而推动企业努力承担社会责任。
2008-03-08 10:33:59
三、制定激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相关政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离不开政府的作为。我国目前的一些政策和制度,还没有真正形成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正向激励,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尽早制定激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土地政策、荣誉政策。在全社会广泛形成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
2008-03-08 10:34:24
四、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对民营企业来说,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一个关爱员工、有着和谐劳动关系的企业本身就是对社会和谐的重要贡献。要把员工的社会保障、待遇福利、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内容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中,使员工能在企业里长工资、长本事、长品德、长幸福指数。
2008-03-08 10:35:12
谢谢大家!
2008-03-08 10:35:34
下面请欧成中委员发言。
2008-03-08 10:36:06
主席,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政府之间转移支付亟待立法”。
2008-03-08 10:37:38
政府间转移支付主要指中央政府财政资金对省的转移支付,同时也包括省级财政资金对市、县的二级转移支付,以及中央政府财政资金直接对地、市进行的转移支付。
2008-03-08 10:38:03
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在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后建立起来的。它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协调地方经济发展,抑制地区贫富差别,实施宏观调控,均衡各地财力,实现全国范围内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随着经济发展、财力增加,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据统计:中央对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2000年为800亿,2007年达到13991亿。与此同时,中央和地方财政在转移支付中缺乏统一、规范、透明的制度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其表现:
2008-03-08 10:38:34
一是“财政蛋糕”越切越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一般性财政转移太少,专项转移支付所占比重太多。据国家审计署披露:2006年,使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支持的项目多达44149个。其中,10万元以下的拨款项目,就有8825个。不仅如此,财政转移资金使用效果,也缺乏刚性监督和绩效审计。象这样“撒胡椒面”式的转移支付方式,直接导致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2008-03-08 10:39:03
二是“跑部钱进”愈演愈烈。专项补助资金分散在中央许多部门手里,钱应该给谁?为什么给?给多少?没有统一的标准。据了解,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涉及的门类多达239个,专项补助资金额约占财政转移支付总额的64%。资金流向透明度不高,随意性很大。助长不正之风泛滥蔓延。为什么驻京办事处多如牛毛?其中原因不言而喻。
2008-03-08 10:39:32
三是“跑冒滴漏”情况普遍。根据国家审计署提供的信息:2005年,中央财政对20个省拨付转移支付资金7733亿,其中编入地方预算的只有3444亿,当年有56%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游离于地方财政预算之外,脱离各级人大的监督。
2008-03-08 10:40:05
财政转移支付出现上述管理漏洞,主要原因:一是政府间事权、财权界定不清。一些应该是地方财政负担的支出,却由中央财政承担,而一些本应该是中央财政负担的支出,却推给了地方财政。
2008-03-08 10:41:37
二是转移资金分配缺乏合理标准。财力转移,从上到下始终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计算公式和测算办法。资金拨付,要么根据基数增长,要么基于主观判断,分配缺乏科学的评估,使用缺乏严格的监督考核。
2008-03-08 10:42:01
三是立法层次太低,权威性不高。财政转移支付,现行的规范性文件是财政部1995年制定的《过渡期财政转移支付办法》。作为部门行政规章,难以保障制度的稳定性、执行的科学性、监督的权威性。
2008-03-08 10:43:03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财政制度改革的要求而产生,并将长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立法滞后,没有一部《财政转移支付法》约束各级政府转移支付行为。我国现行的《预算法》没有涉及转移支付的条款。《监督法》虽然规定财政转移支付情况应向人大常委会报告,但是要求过于笼统。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有必要制定专门的法律,以便依法规范、依法操作、依法监督。
2008-03-08 10:44:17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因此,我们建议:为使政府公共资金支付管理尽快达到统一、规范、透明的目标,必须加快《财政转移支付法》的立法工作。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各级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内容、安排规模、适用范围、绩效稽核、监督方式、处罚规则等。杜绝眼下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监督缺失、不正之风滋生、使用效率低下的现象。
谢谢大家
2008-03-08 10:46:44
下面请张春江委员发言。
2008-03-08 10:47:55
主席、各位委员,我发言的题目是“抓住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推动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
2008-03-08 10:48:21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前,我国抓住全球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历史性机遇,通过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经济潮流,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世界制造业大国,创造出GDP持续二十多年增长的“中国奇迹”。如今以服务外包为主要载体的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再次出现,我国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
2008-03-08 10:48:48
中国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中国是电信大国,具有庞大而先进的技术应用与网络基础设施;中国更是世界制造业中心,具有大规模制造业基础与市场;中国还是引资大国,拥有大量已进入的跨国企业;伴随国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的实施,中国具有不断增长的国内IT服务市场以及大量初级人才储备,这些优势都为中国发展现代服务业奠定良好基础。
2008-03-08 10:49:09
然而,如何有效开展服务外包,需要我们认真学习与思考。印度是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成功者,2006年已经占据全球信息基础设施与应用外包65%和业务流程外包47%的市场份额。印度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特别是“零税赋”政策,使之形成突出的低成本优势。
2008-03-08 10:49:58
与国际上服务外包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交付能力、行业专业知识、人才储备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根据专业统计,中国排名前30的软件企业只有20%的企业获得CMM4或CMM5级认证,国外领先的服务外包产业已经高达88%;中国最大的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企业年产值还不到印度公司年产值的十分之一;中国的传统经营方式与服务外包理念之间也存在巨大差距。现实对中国现代服务产业发展形成巨大压力。中国要建立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就必须要增强产业发展的紧迫感与危机感,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2008-03-08 10:50:29
1.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要求,需要从政府各部门层面尽快达成共识,积极制定推进我国服务外包的国家战略。
2.进一步研究优化扶持政策,放宽服务外包企业进入门坎,降低企业税赋标准,延长优惠期限,将针对软件公司的税收优惠扩展至整个服务外包企业,确保中国企业的成本优势。
2008-03-08 10:50:52
3.建立政府对企业需求的快速响应机制,并把开展服务外包纳入对外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的范畴之中,发挥国家整体优势,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
4.建立适应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设计并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培训课程体系。
2008-03-08 10:51:16
5.制定中国服务外包品牌战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功案例,通过品牌建设引领产业发展,逐步树立中国在全球服务外包领域的领先地位。
6.建议各级政府率先推行服务外包,并号召中国大型企业外包非核心业务。通过国内需求拉动,为离岸外包规模经营奠定基础。
2008-03-08 10:51:37
7.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建立并完善重要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数据隐私保护法规,创建有利于保护与鼓励服务外包的信息安全环境。
8.加速电信企业重组,开展全业务经营,推动电信网、广播网与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建设一个新一代的宽带信息通信网络,更好地利用通信与互联网高新科技成果,为现代服务业的腾飞发挥重要作用。
2008-03-08 10:51:51
谢谢14位委员的发言。今天上午的大会议程已进行完毕,现在休会。
2008-03-08 10:5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