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两会上的航天专家:航天强国之梦何时能圆
主持人:记者 王明峰
嘉 宾:栾恩杰(政协委员、嫦娥工程总指挥)
顾逸东(人大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
戚发轫(政协委员、神舟飞船原总设计师)
“嫦娥”运行良好、“神七”即将升空,两会上不时有好消息传出,航天话题一时成为会内外热议的焦点。本报就此采访了航天领域的代表委员。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问:自主创新在推动中国航天技术发展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
栾恩杰:航天是高科技领域,发展高科技,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们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真正牢牢把握了发展的主动权。我们不能依附别人来决定自己的发展,而是要按照自己的发展道路决定自己的未来。
戚发轫:中国航天的发展就是一个创新过程。我说过一句话,不是很准确,但代表一种感情:中国航天产品、系统,不是世界最好的,但是我们自己的。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我们不能依赖利用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产品。他们不会给我们,怎么办?只能靠我们自力更生。我们的飞船,自己的设计,自己的材料,自己生产,自己发射,自己管理,我们中国航天员是坐着自己的飞船上去的。
建立航天事业基本体系
问:中国航天在世界上处于什么地位?
栾恩杰:经过52年的发展,中国航天事业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基础,研发、试验、验证、发射、测控的基本体系已经建立。从中国航天的规模、技术水平和未来发展来看,中国在全世界的航天国家中已处于中间靠上的位置。第一大团队是美国和俄罗斯,而在第二团队中,中国和欧洲排在前列。后面还紧跟着一批团队,如日本、巴西及亚洲其它国家。
中国在技术上已经掌握了很多与国民经济相关的航天技术。现在有任务,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通过研发完成,而过去可能要十几年、二十几年攻关才能实现。“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中国花了十几年时间,而“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却只用了4年。
会很快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问:中国离航天强国还有多远?
戚发轫:在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月球探测3个领域,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和非常好的突破,有了很好的开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是一流的,跟世界先进水平相当。但是,人家毕竟在几十年前就做了,我们落后这么多时间,好在我们速度很快,花的钱也比较少,时间也比较短,我相信我们会很快地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甚至超过。
栾恩杰:强不强是相对而言的,仅以多少年来表示并不精确,也没有意义。关键在于找到差距所在,思考怎么来攻克难关,如何解决问题。
顾逸东:载人航天实现、宇宙探测成功说明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在高科技和前沿科学技术领域的成功,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
发展到什么阶段,需要用什么样的运载工具。航天事业不是单个去比能力,我觉得,最终是比效益。当然,要达到很好的效益,能力也必须有。空间活动目的性很强,就是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推动科技进步。
吹响深空探测的号角
问:中国在未来怎样去赶超美国、俄罗斯这样的航天强国?
戚发轫:我国作为一个大国,没有一个强大的空间或者航天产业,国家地位会受影响。美国总统布什批准的《空间法》说,在新世纪,谁能够有效地掌握空间资源,就会比没有掌握的人获得额外的财富和安全。我们国家一定会重视航天事业,给予很大的投入和支持。
栾恩杰:中国想要成为航天强国,必须以加速度发展。一方面要靠基础技术的攻关来推动,另一方面也要有重大工程来拉动,比如载人航天、嫦娥工程等。有了这“一推一拉”,加速才能迎头赶上。
从未来发展看,中国航天赶上了一个好时候。现在中国非常注重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带动作用,自然也会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从探月工程开始,中国已经吹响了深空探测的号角。
顾逸东:我们要进一步有计划地、有重点地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空间应用,我们取得了非常巨大的成就,系列应用卫星也基本上布局全了。但要发挥它们的作用,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还需继续努力。
在政策导向上,我们应更注重空间活动的效益,包括科学效益、应用效益和应用产出,来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空间活动当中,我们还要注意科普的宣传,注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尤其要注重青少年科学兴趣和素养的培养。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