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机制活力。以“放管服”改革为契机,继续推进市级权力下放,赋予高新区、省级经济开发区更多的行政权力,提高园区管理自主权,增强服务企业的能力,真正把园区打造成“特区”。巩固高新区职员制改革成果,建立完善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作机构和运行机制,健全发挥机制作用,探索实行新的办法,以项目论英雄,激发园区工作人员的干事激情,形成大上项目、快干项目的生动局面。树立全域发展理念,统筹园区政策,共享载体平台,激活“飞地经济”模式潜能,把园区建成全市发展的主战场。
(五)锁定一体化路径,在统筹发展中建设新型城镇。抓住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和中等城市试点机遇,高起点完善规划、大力度推进建设、全方位提升品质,促进城乡融合并进、一体发展,全面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以精品理念打造城市。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多规融合”,加强全过程城市设计,完成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市级统筹高水平完成各镇总体规划,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和时代内涵。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固废处置中心、康龙污水处理厂改造、供热管网、文化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路畅、灯亮、河清、园绿、治违“五大工程”,稳步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新增供热面积162万平方米。深入开展违法建设治理行动,实施集中攻坚,保持高压态势,对违法建设“零容忍”,让城市环境更加精致有序。强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服务职能下沉,健全市容环境秩序管理购买服务运行机制,完善市政设施和园林绿化管护管理制度,加强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以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宜居度、群众满意度。
以棚改建设带动镇村。按照“开工一批、建设一批、验收一批”的要求,拓宽融资渠道,规范资金使用,加强安全监管,严格包保领导终身负责制,科学有序推进棚改建设,切实把好事办好、让群众满意。年内启动棚改项目51个、11494套,建成4000套,争取上级棚改专项资金1.7亿元。坚持棚户区改造与镇村建设相统一,按照“改造城中村、建设中心村、合并空壳村、保护特色村”的原则,推动改造区域化实施、资金集中式投放,统筹推进小城镇开发、美丽乡村建设、“两区”同建等工作,带动镇村环境好起来、产业兴起来、农民富起来、生活美起来。抓好石横镇省级新生小城市试点培育,提升边院镇、汶阳镇等重点镇辐射能力,开展国家卫生镇创建活动,打造一批具有较强集聚力、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加强传统村落和特色村保护,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覆盖率达到65%以上。
以区域统筹连通城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新型城镇化发展支撑力。加快推进青兰高速肥城段、济微路东移、泰肥一级路西延、肥梁路改造等工程建设,加速实现一级路绕城,形成对外互联互通的大交通格局。抓好“四好农村公路”建设,铺开王边路大修改造、潮泉至岱岳区旅游路建设,继续实施村级公路网化工程,全面完成410公里的改造任务。编制全市水系发展规划,着力打造河库相连、引蓄结合、城乡一体的大水系格局。积极推动城乡公交、供电、供气一体化建设,完善公交支线线路,实施乡村供电“配农网”工程,铺开建设天然气管网86公里。
(六)坚持绿色化方向,在改善环境中建设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力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持续改善区域环境,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肥城的天更蓝、水更清、生活更美。
推进绿色发展。认真落实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要求,严把项目建设环境准入门槛,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着力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倒逼企业转型、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全面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产业结构,持续提高发展的“绿色含量”。深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进企业节能挖潜改造,集中打造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示范单位。强化能源“双控”管理,加强高能耗行业管控,严格重点用能企业监管,完成万元GDP能耗下降年度任务。严格落实网格化环境监管机制,推行企业生态信用等级评价,依法惩处环境违法行为。
构筑绿色生态。开展“绿满肥城”行动,实施绿色城镇、绿色乡村、绿色青山、绿色交通干线“四绿工程”,深化森林乡镇、森林村居创建活动,推动全域植绿增绿,让绿色成为肥城的“底色”。完成植树造林2.5万亩,新增城区绿地13万平方米。着力推进泰肥一级路、青兰高速、孙牛路、肥桃路等沿线绿化,建设森林生态廊道,实现森林环抱城市、城市融入森林。开展“蓝天碧水净地”三大行动,深入实施“水十条”“土十条”,组织建筑扬尘、汽车尾气、储煤场地等集中整治;落实“河长制”长效管理制度,促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改善农村饮水安全条件;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土壤生态修复试点,实施整县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与资源化利用项目。以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为抓手,全方位铺开采煤塌陷地、工矿废弃地、破损山体修复工程,加强耕地保护,建设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倡导绿色生活。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设计规范,推广节电、节水、节气新技术新产品,推动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智能化应用,提高建筑节能环保水平。推动城乡环卫智能化、全托式管理,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水平,深化推进“厕所革命”,铺设改造污水管网11公里,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推行绿色出行,用好公共自行车系统,发展新能源公交,提高城市公交分担率。倡导绿色文化,积极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营造崇尚环保、绿色生活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