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新的一年,压力与机遇并存。各项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滨州发展将面临新考验。同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纳入全省“一基地四区”规划,高铁、高速公路、货运铁路建设等将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长期的发展实践启示我们,只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科学把握分析形势,主动应对各种挑战,就一定能办好自己的事情,就一定能实现更大的作为。
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六个更加注重”发展思路,聚力抓好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城乡建设、基础设施、改革开放、生态文明、改善民生七项重点工作,加快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小康滨州。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5%左右,进出口总额平稳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左右和8%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4‰以内。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以上预期目标,突出了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突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稳中求进既是对经济工作的要求,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要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在稳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有一定速度的增长。具体工作中,重点抓好“七个聚力”:
(一)聚力新旧动能转换,壮大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要围绕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坚持以“四新”促“四化”实现“四提”,实施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点推动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向高端迈进。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是滨州经济的压舱石、顶梁柱,是转型升级、高质高效发展的主力军、主战场,市、县区各级各部门都要向五大产业倾斜,全力搞好服务支持。要突出规划引领,健全完善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强化规划引领政策支持,加快国家级轻质高强新材料产业基地、高端石化产业基地、粮食加工转化基地、新型纺织产业基地、优质畜牧水产基地和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形成高质量、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格局。要坚持创新驱动,启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大技术研发力度,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推进技术升级、产品升级、价值链升级。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广魏桥与苏州大学、西王与中科院、滨化与清华工研院等合作模式,扶持各类研发平台建设,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档次,实现借梯登高、借力发展。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牢固树立靠科技兴产业、靠人才强企业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采取各种形式引进、用好人才,努力争取每个产业都有科研合作、每个骨干企业都有专业人才团队。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加快滨州知识产权学院建设,打造山东知识产权数字信息中心。要深入推进质量提升行动,大力实施质量强市和标准化战略,引导企业更多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活动,培育更多领军企业、单项冠军产品。要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全面落实省非公经济“十条意见”,努力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支持区域特色民营经济发展,培植壮大滨州汽车轻量化、博兴金属板材及商用厨具、惠民化纤绳网、阳信餐具等产业,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要加快服务业发展,发挥万达广场、山东圣豪、京博物流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鼓励各类服务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在大数据、共享经济、教育、卫生、养老、文化旅游等领域实现较快发展。要加快各类开发区建设,强化开发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税收增长主阵地作用,支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配套完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搭建产业、项目、人才、资金集聚平台,确保发展质量、速度优于县区、乡镇。规范发展各类园区,落实“进区入园”要求,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支持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智慧海洋、医养健康等新兴产业发展,支持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各级干部要对企业真帮实扶,努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培养壮大企业家队伍,鼓励企业在政策法规范围内放开手脚、大胆创业。
(二)聚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壮大提升粮食加工、畜牧水产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积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产业链条前端向良种培育、种植养殖延伸,打造规范、稳定的供应链;中端不断提升加工能力、水平;后端向产品销售、品牌推广领域深化,形成高附加值的价值链,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增加“渤海粮仓”推广面积。发展肉牛、肉羊、肉禽标准化养殖,大力推广粮改饲。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实施标准化生态池塘改造、种业提升和工厂化养殖,加快发展“虾贝虫”经济。要改善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扩大“十统一”面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改造中低产田和盐碱荒地。加强水资源管控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抓好旱田水源配套,大力发展节水灌溉,加强黄河水资源调度,支持县区争创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县,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新增造林面积25万亩。建立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基地,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涉农乡镇为农服务中心全覆盖,提升供销社服务“三农”水平。要深化农村改革,落实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鼓励农民进行土地经营权流转,积极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有实力的企业进入农业领域,集中发展一批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挥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沿黄生态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区带动作用,扩大优质粮品、蔬菜、瓜果、食用菌等种植面积,提升京津冀“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市场份额。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和市场销售凭证“双证制”管理,创建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示范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三)聚力推进城乡建设,打造优美宜居家园。要推进“四环五海”提升工程,围绕原规划,进一步完善提升规划水平,在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基础上,加快编制控制性详规,推进“城市双修”试点。研究做好“水”的文章,实施城区水系提升工程,解决好外环河水系不通、城区水质不好等问题。规划建设市城区南部污水处理厂,推进中水回用。开展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深度整治张肖堂干渠、秦台河、码堡沟等城区河道,抓好黑臭水体治理。研究做好“绿”的文章,开工建设市植物园,实施街头游园和绿道建设工程,加强城区绿地精细化养护,提升绿化档次和水平,确保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审。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开展城市违法建设治理,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加快棚户区改造,做好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安置区建设,新开工3.7万套、基本建成1.5万套。加快市人防科普教育体验馆建设,力争上半年开馆试运行。加大调控力度,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满足市场合理住房需求。要推进美丽乡村“十百千”工程,实现至少10个示范乡镇美丽乡村全覆盖,创建100个市级以上示范村,完成1000个村的提升工作。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开展农村道路“三通”回头看,提升完善配套建设水平,建立管护长效机制。巩固旱厕改造、煤改气(电)工作成效,推进农村危房改造,不断提升群众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