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时间:2018-02-28 16:05:54  |  来源:沈阳日报  |  作者: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建设,发展,企业,沈阳,加快

(六)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完善体制机制,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落实市领导一对一、点对点工作机制,推动机床集团等12户重点企业改革取得新突破,“一企一策”改革在市属国有企业全面推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战略管控和风险防控,健全外部董事制度,实现外派监事会全覆盖。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扩大市场化选聘经理层范围,开展薪酬差异化试点。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开展员工持股试点。充分发挥“3+1+N”国资运营平台作用,完善国资授权经营体制,加快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促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下大力气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启动厂办大集体改革,继续做好“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僵尸企业”处置工作。市属国有企业今年要整体扭亏为盈。

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推进底图叠合、数据融合、政策整合、管控协和,实现全域一张蓝图、全域“多规合一”。完善综合管理、空间协同、联合审批三大平台,实施项目救济机制,促进项目高效生成、快捷审批。积极推广应用“多规合一”成果,加快形成以规划为主导的经济社会管理体系。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强全口径预算编制管理,提高专项资金使用效率。创新政府资金使用方式,推进专项资金基金化运作,向中小企业、新兴产业倾斜。加强政府债务管控,严控总量、减少存量,严格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规范操作PPP项目、政府引导基金和政府购买服务,防范隐性债务风险。推进县乡财政体制改革,因地制宜实施“统分结合”“分灶吃饭”,增强乡镇自我发展和保障能力。

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坚持把开发区(园区)作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完成行政区与开发区(园区)体制分离,复制推广“开发区+主题园区”“管委会+平台公司”模式。创新投融资方式,形成“开发-收益-再开发-再收益”的良性循环。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实施项目“满园扩园”“腾笼换鸟”行动,提高土地利用强度,各开发区(园区)要完成产业项目引进任务,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8%、9%和15%以上。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新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推进市场化开发建设运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达到上海自贸区3.0升级版,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完善商事仲裁等涉外服务,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促进服务业开放。确保综保区新B区封关运行,形成先进制造、再制造、融资租赁等产业形态。加快中德装备园建设,在技术标准、科技创新、双元培育等领域,加强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对接。完成沈阳港集团重组,推进沈阳港项目建设。办好世界冬季城市市长会议等活动,复航沈阳至法兰克福航线,开通沈阳至洛杉矶航线。

推进沈阳经济区建设。联合制定一体化发展共同行动战略规划,不断增强连接聚合扩散能力。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桃仙机场二跑道、沈白高铁连通桃仙机场项目,完善城际路网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强教育合作,建设医疗联盟,共同开发旅游线路。促进产业协作配套,支持区域龙头企业开放产业链,协同建设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园区。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共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推动金融市场、人才市场一体化。建立健全区域联动机制,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深化京沈对口合作。积极承接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盯住央企、京企开展项目合作,抓好京东电商物流基地、联东主题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拓宽资源要素流动通道,聚焦资本、技术、人才,积极开展投资机构沈阳行、院士专家沈阳行,推动辽股交挂牌企业走进“新三板”,引入中关村元素,加快建设“一街、一园、一平台”。拓展市场合作领域,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健全两地商会、协会对接机制,广泛组织名优农产品、文化旅游产品北京行等活动。进一步抓好与江苏、厦门、深圳、延安等地区合作项目实施。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