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狠抓重大项目。坚持项目为先,以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公共服务等为重点,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开建宁韶高速公路,加快蒙华铁路、长益复线、益娄高速长沙段和南、北横线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启动海尔科技长沙基地、清控创新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中国通号、格力生产基地二期、中信戴卡等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力争完成重点项目投资3000亿元左右。提振民间投资。深化银企合作,健全以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为主的财政支持体系,放开民间资本投资领域,降低投资门槛,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公共服务价格调整机制,用足用活PPP模式,引导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领域。加强招商选资。坚持项目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平台走,按照平台的功能定位和全产业链要求,充分发挥产业基金、风险基金的投资引导作用,重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招商引资,提高引进项目的质量和层次。坚持内外资一视同仁,对外资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瞄准世界500强、全国百强,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项目和企业。特别注重以商招商、二次招商、终端产品与产业链招商,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实际利用外资50亿美元以上。
(七)着力提升城市品质。优化规划设计。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提升城市战略发展远景规划,强化规划刚性执行。推动“多规融合”,统筹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和土地利用规划,统筹交通组织、生态绿地和地下管网建设,加强天际线、山际线、滨水线管控,进一步做好重要区域和节点等城市设计,注重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打造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步道,促进城市有机更新。建设重点片区。以高铁南站、会展中心为重点统筹高铁新城发展,以打造“中国种业硅谷”为重点加快隆平新区建设,以暮云经开区为重点推进南部新城建设,加快金霞、金桥、金阳、沩东等新城建设,规划开发苏圫垸、解放垸。完善基础配套。加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地铁3-6号线建设,启动1号线北延一期,开展长沙至浏阳、宁乡城际轨道规划工作;推进湘府路、湘江中路、红旗南路、三一大道、万家丽路北延线快速化、快捷化建设,推进潇湘北路、机场大道、湘江大道南延线等道路建设。建设公交都市,加快汽车南站综合枢纽和市府等公共停车场建设,新建和改造自行车专用道200公里,优化一批片区微循环体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完成地下综合管廊试点任务。完善污水收集管理,在新建城区实行雨污分流。加快岳麓二期、洋湖再生水厂二期、雷锋水质净化厂等污水处理厂建设。强化精细管理。建设一批“智慧长沙”项目,实施市政设施全寿命周期管理,以信息化手段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成果。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落实拆违控违常态机制,强化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提升城区绿化美化亮化水平。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推进老旧小区居民家庭餐厨油烟净化治理,完成生活垃圾深度综合处理清洁焚烧项目建设。规范网约车管理。加强生态保护。做好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全面推广两型标准认证,加快安青、铜丁、金霞等两型示范片区建设。探索工业用地弹性供地机制,提升存量土地利用效率。以“河长制”推动“河长治”,深入推进以湘江、浏阳河为重点的“一江六河”治理,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建成圭塘河生态引水工程。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推进老工矿区综合治理,启动生猪生态养殖及粪便资源化利用试点。实施绿心地区生态补偿,推进跳马绿心保护与发展试点示范片建设,规划建设暮云两型产业示范城。实施新三年造绿大行动,推进千园之城和环城绿带生态圈建设,让百花吐露芬芳,让绿色拥抱家园。
(八)着力建设湖南湘江新区。坚持高端引领。按照高端发展、品质发展、融合发展的要求,促进高端要素向新区集聚,以高端产业支撑新区做强,以国际品质立起新区形象,以创新开放厚植新区优势。推进产城融合。推进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加快恒大童世界和国际健康城、高铁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湘江欢乐城、华谊兄弟电影小镇、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建成智能无人区测试场。拓展新片区,规划建设长沙西中心,加快建设湘江西岸、梅溪湖-雷锋湖城市中轴线等重点区域。强化联动发展。充分调动新区内各方积极性,强化新区与各园区、区县及周边城市联系,规划发展中运量交通,加快枫林三路西延线建设,建成长株潭城际铁路长沙段、岳宁大道。创新管理体制。完善新区土地管理制度,形成差别化的土地供应新模式。优先开展国家级改革试点,建设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加快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打造全国行政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程序最透明的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