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2017年工作建议
2017年,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市推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实施“十三五”规划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省委“三大发展战略”和省政府部署,围绕市委“157”总体思路,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大逻辑,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以“六大行动”为抓手,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深入实施系列2025规划,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调控目标控制在103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进一步降低。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
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工业“一业定乾坤”,持续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围绕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完成工业投资2850亿元、增长30%以上,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0%以上,力争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20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规划建设龙泉山东侧工业发展走廊,加快建设“大创造”“大智造”“大车都”工业板块,加强都市组团和卫星城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形成“3+N”工业发展格局。持续开展工业“竞进拉练”,开工建设吉利新能源汽车、四川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等123个项目,加快建设中电子8.6代液晶面板、科伦生物医药、成都芯谷等151个项目,推动京东方第6代AMOLED生产线、中电锦江等158个项目竣工投产。提升产业发展质量,优化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优势产业,培育壮大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集群成链发展,加快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改造提升轻工、食品、建材等传统产业,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支持工业设计、创意咨询等专业机构和行业商(协)会发展,大力推广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开展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应用试点示范,建设更多“智慧工厂”。
二是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提高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优化生活性服务业结构,培育新兴消费模式,提升服务业标准化发展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深入实施经济证券化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消费金融,力争新增上市公司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70家,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总量达1200家。加快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推动航空大世界、万达文化旅游城等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打造龙门山(大青城)和“三湖一山”生态旅游功能区,推动旅游景区提档升级,用好大熊猫、美食两张名片,大力开展城市全球营销,力争游客总数达2.1亿人次。加快打造国际购物天堂,实施“商圈提升年”行动,推出创意经典“成都礼物”,深入推进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加快打造国际会展名城、国际赛事名城,办好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等展会赛事。
三是优化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和质量安全监管。推动农业集约式发展,加快实施1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推进“都市农业创新创业园区+特色小镇”建设,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大力推广“土地预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农业共营制等模式。推动农业经济型提升,继续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天府源”公用品牌价值,打造国家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城市、世界乡村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智慧农业、低碳农业,积极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农业增加值增长3.3%。
四是大力发展新经济。加快发展大数据经济、智慧经济、分享经济、创意经济等新业态,抢占经济新高地。加快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形成增长新动力。加快发展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拓展发展新领域。力争新经济指数进入全国前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