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突出绿色发展,狠抓环境治理,构建美丽宜昌新生态
强力推进污染防治。加大机动车和船舶尾气、工业废气、燃煤、建筑扬尘、餐饮油烟、秸秆露天焚烧等防治力度,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72%。深化“河长制”改革。严格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长江宜昌段干支流综合治理。加大清江、黄柏河、沮漳河、香溪河等流域污染防治力度,确保考核断面水质达标。完成清江库区网箱养殖取缔任务。加快整治城区11条黑臭水体。强化排污口和涉磷企业监管。巩固长江及其支流岸线治理成果,完成“规范一批、提升一批”码头治理工作。完成沙河、临江溪、点军第一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工程,加快点军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建立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制度,全面整治矿山尾矿、工业固体废弃物堆存场所。强化环境质量网格化监控。推动重点企业、重点单位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控全覆盖。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坚决抓好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改,确保认识到位、措施到位、整改到位。对环境违法行为零容忍,形成督查问责威慑力。严格执行生态环保责任清单制度,坚决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问责、终身追责”。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生态环保意识。
积极开展生态修复。深入推进生态治理“宜昌试验”,抓好生态守护、生态产业、生态金融、生态公民等试点工作。加强三峡库区生态保护和治理。加快磨基山公园、求雨台公园、卷桥河湿地公园、柏临河湿地公园等建设,启动东山公园二期、松林公园、石板森林公园等建设。加快城区山体生态修复,全面启动建成区山体绿化工程。完成植树造林4.9万亩、封山育林16万亩。积极发展装配式建筑。新增绿色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加快建设农村清洁能源、生态家园。新建25个美丽宜居村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0平方公里。启动全市第三次污染源普查。全面实施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抓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改革试点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严格落实资源环境生态红线保护制度。积极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动能耗、地耗、水耗强度持续下降,加快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创建一批生态循环高效农业示范县、示范乡。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提升计划,推动工业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猇亭园区、枝江等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建设,支持夷陵创建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加大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巩固“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市”创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