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思想再解放”为先导、以“项目大突破”为抓手、以“城建新提升”为目标,在生产、需求、供给、效益方面精准发力,“三大主题”工作成效显著,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尤其下半年以来经济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攀升的良好势头。
一、综 合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55.53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8.93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793.04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1643.56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0:49.0:45.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8756元,增长1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当年汇率折算达12645美元。
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43.56亿元,增长11.2%,占GDP比重达45.0%,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收入稳步提升。全年完成服务业税收收入216.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9%,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的比重为47.5%,比上年提升1.6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1.7%,涨幅较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从调查类别看,构成总指数的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分别呈“七涨一跌”走势,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4%、烟酒类价格上涨1.9%、衣着类价格上涨2.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1.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9%、居住类价格上涨0.6%;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0%。工业生产者价格持续下跌。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为96.0,跌幅较上年扩大2.9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为90.6,跌幅较上年扩大7.1个百分点, PPI、IPI双创“十二五”新低。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工业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有所扩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与市场需求不足矛盾并存,投资结构不尽合理,对外贸易依旧低迷,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生态环境和污染治理压力较大,民生保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等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粮食生产十二连增,全年总产量达329.35万吨,比上年增产0.8万吨,增长0.3%。其中,夏粮123.17万吨,比上年下降0.8%;秋粮206.19万吨,比上年增长0.9%。粮食播种面积为656.2万亩,比上年减少1.8万亩,下降0.3%。其中,棉花播种面积5.6万亩,比上年减少7.6万亩;油料播种面积69.2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蔬菜播种面积129.3万亩,比上年增加4.3万亩。粮食单产501.9公斤/亩,比上年每亩增加2.6公斤,增长0.5%。
林牧渔业发展稳定。全年肉类产量26.19万吨,比上年下降2.4%;禽蛋产量12.02万吨,比上年增长0.3%;牛奶产量4.58万吨,比上年下降5.7%;水产品产量39.36万吨,比上年增长2.3%。全市成片造林面积2768.3公顷,林木覆盖率23.0%。
农业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全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5333公顷、设施渔业面积491公顷。全年工商登记合作社(包含专业合作、土地合作、社区合作、村经济合作社)7800家,其中专业合作社5800家,614家合作社列入政府优先扶持名录;家庭农场3561家,110家家庭农场创成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276.8千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33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5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68.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1%。深入实施全面小康村建设“十百千”提升工程。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100个、十强村10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增长稳中趋缓。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0%,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173.68亿元,增长14.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2952.85亿元,增长11.9%;重工业产值8220.83亿元,增长16.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集体、股份制、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分别完成产值89.06亿元、152.92亿元、7867.42亿元、2484.96亿元,分别增长-9.9%、29.6%、17.2%、7.1%。分企业规模看,大中型、小微型企业分别完成产值5411.26亿元、5762.42亿元,分别增长10.4%、19.4%。分重点行业看,金属制品、通用设备制造、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实现产值1085.14、715.77、1033.12、1470.44、615.40亿元,分别增长16.1%、20.3%、9.7%、11.1%、15.6%;食品、纺织、医药、建材、冶金分别实现产值813.48、579.72、720.86、180.09、687.08亿元,分别增长10.6%、13.8%、8.0%、7.1%、9.4%。
工业经济稳中有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82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实现利润848.83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实现利税1450.73亿元,比上年增长20.9%。企业亏损面6.96%,比上年末上升1.9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工业小微企业工业总产值5762.42亿元,增长19.4%;主营业务收入5596.68亿元,增长20.2%;利税总额695.69亿元,增长28.4%;利润总额397.76亿元,增长27.0%。
民营企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实现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私营企业增长14.3%;民营工业企业实现产值819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私营企业实现产值4565.11亿元,增长20.5%;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044.43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利税562.53亿元,增长27.4%;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08.25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利润321.80亿元,增长24.9%。年末全市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7.75万户,当年新增0.91万户;注册资本3326.54亿元,比上年增长26.1%;从业人员107.24万人,比上年增长7.5%。年末全市工商部门登记的个体户23.04万户,当年新增1.71万户,注册资本608.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从业人员45.1万人,比上年增长9.4%,其中城镇从业人员33.48万人。
建筑业稳定发展。年末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685家;建筑业增加值247亿元,增长4.4%;建筑业总产值2662.55亿元,增长11.6%;竣工产值2286.6亿元,增长9.9%;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882.13万平方米,增长8.2%,其中新开工面积11700.08万平方米,增长8.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695.66亿元,比上年增长22.6%。从行业看,一产投资6.19亿元,二产投资1641.27亿元,三产投资1048.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4%、36.1%和6.6%。在二产投资中,工业投资1634.63亿元,增长36.6%,其中农副食品加工和食品制造业投资62.16亿元,增长69.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121.53亿元,增长1.3%;金属制品业投资190.71亿元,增长28.6%;医药制造业投资71.42亿元,增长5.1%;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230.43亿元,增长32.2%;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141.17亿元,增长58.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112.13亿元,增长40.2%。在三产投资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53.63亿元,增长12.9%;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43.46亿元,增长380.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11.82亿元,下降23.2%;教育投资24.91亿元,下降11.7%;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19.46亿元,增长28.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16.94亿元,增长21.8%。从类别看,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2448.18亿元,比上年增长28.1%;房地产开发投资247.48亿元,比上年下降14.2%。从新开工项目看,全年新开工项目3808个,比上年增加938个,完成投资1983.37亿元,增长22.8%。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36个,比上年增加179个,完成投资569.16亿元,增长31.6%;5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6个,比上年减少2个,完成投资196.87亿元,下降10.6%;10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22个,与上年持平,完成投资155.33亿元,增长0.6%。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东环高架建成通车,稻河古街区建成开街,省泰中新校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东风路、永定路快速化改造按序时实施,西客站片区改造、西北片区生态修复、西南城河综合改造等工程有序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全面完成,泰镇高速泰州段、兴泰高速、京沪高速江广段建设步伐加快。完成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300公里,镇村公交开通率达67.0%,新增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 5950座。
房地产开发降幅收窄。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47.48亿元,比上年下降14.2%;其中住宅投资198.93亿元,下降10.8%。商品房施工面积2296.1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5.3%,其中住宅1824.17万平方米,下降3.9%;商品房新开工面积422.2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5.1%,其中住宅340.70万平方米,下降26.0%;商品房竣工面积563.4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0%,其中住宅435.98万平方米,增长7.4%;商品房销售面积529.9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8%,其中住宅491.17万平方米,增长20.7%;商品房待售面积405.4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5.3%,其中住宅279.99万平方米,增长54.5%;商品房销售额312.5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住宅276.28亿元,增长21.5%。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1.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9%。从城乡市场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28.45亿元,增长10.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3.19亿元,增长12.4%。从消费形态看,批发和零售业863.59亿元,增长11.5%,住宿和餐饮业138.05亿元,增长6.8%。从限额以上单位看,全年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2.0亿元,增长8.0%;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73.0亿元,增长8.2%;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9.0亿元,增长3.6%。
基本生活类商品稳中有降。全年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46.47亿元,比上年增长8.5%;饮料类商品零售额3.94亿元,比上年增长4.0%;烟酒类商品零售额1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7.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商品零售额3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7.47亿元, 比上年下降5.2%;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9.59亿元,比上年增长2.4%,化妆品商品零售额3.62亿元,比上年增长6.2%;书报杂志类商品零售额4.65亿元,比上年下降2.3%;文化办公用品商品零售额2.23亿元,比上年增长7.4%;汽车商品零售额102.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3%;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50.35亿元, 比上年下降4.2%。
六、外向型经济
对外贸易难中求进。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02.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1%;出口63.77亿美元,增长3.2%;进口38.53亿美元,下降18.3%。按贸易方式分,出口额中,一般贸易出口40.05亿美元,下降1.5%;加工贸易出口22.97亿美元,增长15.9%。进口额中,一般贸易进口27.08亿美元,下降7.8%;加工贸易进口7.92亿美元,下降16.4%。按企业性质分,出口额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5.56亿美元,下降0.9%;民营企业出口26.00亿美元,增长7.4%。进口额中,外商投资企业进口25.29亿美元,下降13.5%;民营企业进口12.60亿美元,下降28.0%。按商品类别分,出口额中,机电产品出口31.94亿美元,增长20.3%,农产品出口2.47亿美元,增长5.0%。进口额中,机电产品进口6.77亿美元,下降33.8%,农产品进口11.72亿美元,增长27.7%。按产销国别分,对亚洲出口24.92亿美元,下降6.1%;对非洲出口1.80亿美元,增长13.2%;对欧洲出口11.46亿美元,下降15.2%;对拉丁美洲出口8.91亿美元,增长135.0%;对北美洲出口13.09亿美元,下降7.6%;对大洋洲出口3.58亿美元,增长64.7%。
开放型经济平稳发展。全年新批协议注册外资12.5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9.4%;实际到账注册外资10.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4%。
七、交通运输、邮政电信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增长平稳。全年公路客运量8996万人,比上年增长1.0%;公路客运周转量54683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7%;公路货运量2489万吨,比上年增长6.6%;公路货运周转量68828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8%;水路货运量15118万吨,比上年增长3.2%;水路货运周转量7510426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2.6%。港口货物吞吐量19495万吨,比上年增长5.1%;其中泰州港区吞吐量16800万吨,增长6.2%,外贸吞吐量1472万吨,下降9.7%。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53.88万辆,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47.47万辆,增长15.5%。
邮政电信稳中有降。全年邮政业务总量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3.6%。邮电业务收入40.42亿元,下降1.0%。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22.99万户,比上年增长4.4%。电信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8.66万户,比上年增长5.2%。函件1176.29万件,比上年下降17.9%;包件4.14万件,比上年下降25.3%;报纸和杂志累计11498.97万件,比上年下降8.2%;特快专递205.12万件,比上年增长757.2%。
旅游业发展较快。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037.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41.5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全年入境过夜旅游人数3.1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4%;创汇2922.2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7%。年末国家A级以上景点37个,其中,AAAA级景点7个,AAAAA级景点1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个,江苏省星级乡村旅游点52个。全市旅行社个数119个,持有导游员资格证书的人员1458人,旅游星级饭店数30个,其中三星级21个、四星级5个、五星级1个。秋雪湖生态景区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A级旅游景区数量在全省排名前移2位。泰兴市宣堡镇、曲霞镇印达村创成省级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村),田园牧歌景区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园区,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靖江市生祠镇东进村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姜堰区溱湖绿洲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18家单位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旅游项目总投入61.5亿元,比上年增长40%,增速列全省第四名;全年新开工的亿元以上旅游项目达9个,数量创历史新高。
八、财政、金融、保险和证券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22.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62.09亿元,增长13.7%,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1.3%。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32.30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公共安全支出25.10亿元,增长10.5%;教育支出68.66亿元,增长15.9%;科学技术支出8.03亿元,增长4.9%;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6.72亿元,下降7.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6.94亿元,增长17.3%;医疗卫生支出39.87亿元,增长26.5%;节能环保支出9.46亿元,下降6.2%;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9.08亿元,增长27.8%;交通运输支出10.11亿元,增长6.6%。
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441.70亿元,比年初增加496.68亿元,其中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2242.46亿元,比年初增加217.32亿元。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228.08亿元,比年初增加476.58亿元,其中住户人民币贷款余额857.85亿元,比年初增加92.57亿元;人民币贷款中,短期贷款1281.91亿元,中长期贷款843.48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85.36、192.91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业务收入113.72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财产险收入29.70亿元,增长19.2%;人寿险收入84.02亿元,增长36.8%。全年赔款和给付37.26亿元,增长20.0%;其中,财产性赔付16.69亿元,增长18.2%;人寿险赔付20.57亿元,增长21.6%。
证券市场发展迅速。全年证券交易额11000.08亿元,比上年增长253.7%;其中,股票交易额9841.14亿元,增长311.7%;基金交易额175.18亿元,下降36.8%;债券交易额12.21亿元,增长60.4%。全年期货交易额868.22亿元,比上年增长78.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9.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新标准)137家,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工程中心4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新获专利授权13484件,其中发明专利651件。积极打造人才高地,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2095人,新引进长期外国专家62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9384人。全市获国家科技奖5项,自然科学奖6项,发明奖7项。新认定的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0项,组织实施的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11项,认定国家重点新产品项数12项。新增省科技创新团队3个,省双创博士企业创新类3名,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1件。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751.99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2.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472.17亿元,增长20.6%。
教育现代化建设开局良好。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不断扩大。新创建成省优质园12所,全市省优质园达203所,占成型幼儿园总数的69.0%,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全域均衡发展成为全国典型。新创建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48所,累计占比达75%;全市123所中小学创建成“管理标准”示范校,占比达39%。新增四星级高中2所,新增省级课程基地3个,省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2个。创成省品牌特色专业、省高水平现代化实训基地各5个。一所职业学校创建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一所职业学校通过省首批高水平现代化学校验收。申报7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推进12个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项目试点工作。新创建省级高水平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1个、社区教育示范区2个、居民学校86个、社区教育中心19个。年末全市拥有小学156所,在校学生22.15万人;初中150所,在校学生10.81万人;高中37所,在校学生6.34万人;职业高中3所,在校学生0.57万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9所,在校学生1.71万人;普通高等学校7所,在校学生5.6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 5所,在校学生576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建成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百余家,成为全省唯一一家省级“村和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城市;海陵区、姜堰区加快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全力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成功获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创建资格。培育“康泰之州、富泰之州、祥泰之州”城市形象品牌,成功举办2015中国泰州梅兰芳艺术节取得新成效。成功举办泰州市第三届文化产业产品展示会,共有70余家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参展,数百种文化产品、几十种非遗项目亮相,获得了社会广泛好评。举办第二届“胡瑗读书节”,共举办93项读书活动,努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社会阅读需求。全市城市影院票房收入突破1个亿,达15345万元,比上年增长59.8%。年末全市公共图书馆总藏量270.75万册,电子图书藏量34.23万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98.3%。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0.18平方米。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1970家,其中医院、卫生院175家,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2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187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150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100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300人、注册护士8769人。其中乡镇卫生院151个,床位7204张,卫生技术人员7198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95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100%。
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创成“江苏省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全部建成并通过省级验收,农村“2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全面启动迅速。全市拥有市属体育单项协会34个、团体会员320个、个人会员近4万人;城乡晨晚练健身点2500多个,达到每万人拥有5个健身点目标。连续8年,市体育局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 “全国群众体育优秀组织奖”。“姜堰溱潼会船节”、“凤城河公开水域全国邀请赛”、“溱湖铁人三项赛”等品牌赛事活动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创成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国家级、省级体育俱乐部31个,省级体育传统校11所。拥有市级校园足球布局学校38所、市级校园篮球特色学校54所。第一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夺3金2银2铜。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2.93平方米。
十一、资源环境、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市本级通过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姜堰、海陵、高港通过国家级生态区考核验收,泰兴、靖江分别通过国家级生态市考核验收和技术评估,兴化通过省级生态市考核验收,新增4个国家级生态镇。实施大气环境监测和重污染天气预警,狠抓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源地专项整治,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标准天数比例达到71.2%,环境污染治理项目1316个;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比例达到84.2%;城镇污水达标处理率达85.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8%,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100%。加强绿色泰州建设,城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3.4%。
节能降耗持续推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782.89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3.9%,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321.13万吨标准煤,增长55.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77.14万吨标准煤,下降1.6%。规模以上工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07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1.4%,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4.32吨标准煤/万元,增长2.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0.1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16.9%。高耗能制造业完成投资257.28亿元,比上年增长4.4%,高耗能制造业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下降4.9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全市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194起,死亡124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比上年分别下降14.9%、10.8%,死亡人数控制在省下达指标范围内,占93.2%。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形势保持平稳。全市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人数、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和农业机械死亡人数都在省下达控制指标以内。危化品、人员密集场所、造拆船、烟花爆竹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较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共发生三起较大事故,占省下指标的75%。从地区看,泰兴、兴化、海陵各发生一起较大事故。从行业看,道路交通发生较大事故两起,建筑施工发生较大事故一起,未发生工贸企业较大及以上事故。全市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005人,下降95.5%。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平稳增长。年末167.92万户,户籍总人口507.85万人,其中市区163.54万人,其中女性248.93万人,性别比104.01。当年出生人口4.67万人,人口出生率9.20‰;死亡人口4.25万人,人口死亡率8.36‰;人口自然增长率0.8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64.16万人,其中市区162.25万人。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5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居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092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10元,均比上年增长8.8%,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均增长7.0%。城镇常住居民、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21008元和11844元,分别增长7.6%和9.2%。
就业形势整体良好。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就业问题。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9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23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6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79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89%。
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0%,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3.78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20.34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470.5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63.7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82.52万人。城乡低保户数分别为8119户、47861户,低保人数分别为12987、73593人。全年累计投入低保资金2.2亿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570元/月/人,农村提高到不低于420元/月/人,靖江市、海陵区、高港区、医药高新区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医疗救助比例提高到70%,全年救助城乡困难群众22.4万人次,累计支出资金8664.2万元。发挥临时救助应急救难功能,对因病、因灾及子女就学等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累计投入资金2573万元,救助困难家庭8万户次。
注:
(1)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年度快报数,最终数据以《泰州统计年鉴-2016》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