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扬州市积极应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进字当先,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总基调,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革创新稳步推进,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民生幸福持续改善。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16.84亿元,可比价增长10.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9646元,增长10.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1.93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2011.97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1762.94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6.1:51.0:42.9调整为6.0:50.1:43.9。
2015年末全市有各类法人单位75135家,产业活动单位11036家。全市新发展私营企业21125户,新发展个体商户39053户,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实际到资611.05亿元。
全市新增城镇就业70562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9305 人,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1%。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0171 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508人。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市区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1.7。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1.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4%。构成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八大类指数分别是:食品类103.3、居住类101.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101.3、烟酒及用品类101.8、衣着类100.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101.0、交通和通信类98.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101.0。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0.5。
二、农业
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丰”,全年粮食总产量314.41万吨,与去年持平略增。生猪出栏132.72万头,下降2.2%。家禽出栏4184万只,增长1.6%。年末生猪存栏72.72万头,下降1.6%。家禽存栏1464万只,下降1.9%。肉类总产量18.16万吨,下降0.3%。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0.3亿元,增长6.6%。
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18万亩,比上年扩大1万亩。特种水产养殖面积103.4万亩,同比扩大1.3万亩。实现水产品产量39.8万吨,比上年增加0.15万吨。
全市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2005个,其中列入市级名录的家庭农场有349个,经营面积6.7万亩。全市各级农业龙头企业达375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50家,市级148家,县级173家。市级以上农(渔)业园区54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8家、市级45家。新增农业园区面积10.8万亩,总面积达163.6万亩,园区化率达38.3%。江都区成为本市首家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2762家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9822.98亿元,增长8.4%,工业增加值增长10%。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1463家,比上年增加19家,占全部规上企业的53.0%。亿元企业完成产值9221.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3.9%。其中完成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50-100亿元的13家,30-50亿元的21家,10-30亿元的131家,5-10亿元的233家,1-5亿元的1059家。
新兴产业完成产值2895.8亿元,增长10.1%。 “三新”产业完成产值1137.8亿元,占全市的11.6%,增长11.6%,其中,80家新材料企业完成产值476.6亿元,增长5.3%;93家新光源企业完成产值309.7亿元,增长13.5%;44家新能源企业完成产值361.9亿元,增长19.1%。
五大千亿级产业累计完成产值6791.6亿元,增长8.6%,其中,汽车产业1326.1亿元,增长16.5%;机械装备产业3398.8亿元,增长8.1%;新能源和新光源产业671.6亿元,增长16.5%;石化产业1076.4亿元,下降3.4%;船舶产业318.7亿元,增长6.9%。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83.1亿元,增长7.6%;实现利税1085.8亿元,增长7.1%;利润624.4亿元,增长6.4%。
全社会用电量211.50亿千瓦时,增长3.5%。第一产业用电量4.09亿千瓦时,增长11.7%;第二产业154.85亿千瓦时,增长3.0%,其中,工业用电152.49亿千瓦时,增长3.1%;第三产业23.41亿千瓦时,增长5.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9.14亿千瓦时,增长4.0%。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 |||
|
|
| |
指 标 |
单位 |
2015 年 |
比上年 ±% |
原煤 |
万吨 |
33.73 |
-14.8 |
天然原油 |
万吨 |
155.50 |
-9.1 |
发电量 |
亿千瓦小时 |
209.80 |
-2.7 |
烧碱(折 100 %) |
万吨 |
27.85 |
-1.7 |
合成纤维聚合物 |
万吨 |
190.81 |
-0.7 |
水泥 |
万吨 |
1142.64 |
1.1 |
钢材 |
万吨 |
433.55 |
20.7 |
塑料制品 |
万吨 |
13.38 |
4.3 |
纱 |
万吨 |
19.49 |
-2.1 |
服装 |
万件 |
24222.36 |
-3.9 |
化学纤维 |
万吨 |
119.90 |
0.4 |
金属集装箱 |
万立方米 |
472.75 |
9.9 |
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 |
万对千米 |
388.07 |
6.5 |
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 |
万台 |
78.67 |
32.9 |
家用电冰箱 |
万台 |
420.37 |
9.0 |
呢绒 |
万米 |
312.60 |
19.7 |
机制纸及纸板 |
吨 |
99303.00 |
45.5 |
人造板 |
万立方米 |
52.49 |
7.4 |
单晶硅 |
万千克 |
9.08 |
60.5 |
皮革鞋靴 |
万双 |
3696.23 |
6.7 |
全市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167.4亿元,增长7.6%;建筑业增加值263.06亿元,增长4.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288.3万平方米,增长2.4%;竣工产值2751.4亿元,增长15.5%;竣工面积10619.8万平方米,增长13.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56.82亿元,增长18.2%,其中,建设项目投资2478.65亿元,增长20.5%;房地产开发投资378.18亿元,增长4.9%。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16.15亿元,增长6.6%;第二产业投资1511.17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投资1329.50亿元,增长24.2%。一、二、三产业投资占投资的比重为0.6:52.9:46.5。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78.18亿元,增长4.9%,其中,住宅投资298.51亿元,增长4.0%;商业营业用房投资43.58亿元,增长13.7%;办公楼投资13亿元,增长17.8%。商品房施工面积2726.99万平方米,增长3.9%,其中,新开工面积629.94万平方米,下降21.7%;商品房竣工面积643.55万平方米,增长6.1%;商品房销售面积638.30万平方米,增长0.5%。
全市开工重大项目429个,完成投资1563.0亿元,增长14.3%,占全市投资比重54.7%。其中,工业项目173个,完成投资780亿元;服务业项目136个,完成投资586.7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连淮扬镇铁路扬州段全线开工,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全面完成。文昌路西延、新万福路及万福大桥建成通车。352省道江都段、宿扬和江广高速加快建设。西部交通客运枢纽建成启用。城市南部快速通道、金湾路、611省道沿湖大道、芒稻船闸扩建工程、界首运河大桥等开工建设。高邮运东船闸扩建工程建成通航,长江六圩弯道应急护岸工程、淮河入江水道整治主体工程完工。
五、邮电通讯和交通运输
全市邮政通讯业务收入56.9亿元,增长4.1%。其中,通讯业务收入40.4亿元,下降4.3%;邮政业务收入16.5亿元,增长32.6%。年末电话用户603.95万户,下降1.6%,其中移动电话用户488.61万户,增长0.2%。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22.26万户,增长12.1%。
全市货运总量和货运周转量分别完成1.2亿吨和318.53亿吨公里,分别增长3.1%、4.0%。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完成4667.7万人和35.3亿人公里,分别下降2.8%、2.9%。港口货物吞吐量11027万吨,下降9.1%;集装箱吞吐量62万标箱,增长10.3%。
年末全市公路里程10652.43公里,新增126.99公里。年末高速公路里程270.91公里。
六、国内贸易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6.96亿元,增长9.7%,其中,批发业166.50亿元,增长11.3%;零售业930.19亿元,增长7.3%;住宿业19.10亿元,增长27.2%;餐饮业121.17亿元,增长23.1%。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47.82亿元,增长9.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9.14亿元,增长8.8%。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26.34亿元,增长3.6%;饮料类零售额3.32亿元,增长1%;烟酒类10.86亿元,增长14.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34.55亿元,下降0.9%;日用品类零售额11.12亿元,下降0.9%;化妆品类零售额6.1亿元,增长4.8%;金银珠宝类零售额13.52亿元,下降10.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32.45亿元,增长0.5%;汽车类零售额145.16亿元,增长8.7%。
七、财政金融
全市财政总收入515.18亿元,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6.75亿元,增长14.1%,其中,税收收入274.67亿元,增长13.4%。主体税种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合计完成177.82亿元,增长11.1%。其中,增值税42.64亿元,增长7.1%;营业税100.96亿元,增长19.2%;企业所得税25.01亿元,下降1.2%;个人所得税9.21亿元,下降10.1%。
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35.28亿元,增长16.2%,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4.36亿元,增长6.7%;教育支出74.96亿元,增长10.8%;科学技术支出12.94亿元,增长31.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40亿元,增长17.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2.60亿元,增长30.2%;节能环保支出14.58亿元,增长111.3%。
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4719.40亿元,增长9.6%,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376.68亿元,比年初增加214.1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3095.77亿元,比年初增加363.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404.39亿元,比年初增加90.18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484.02亿元,比年初增加195.58亿元;个人消费贷款665.51亿元,比年初增加109.26亿元。
全市各类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23.81亿元,增长44.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1.55亿元,增长14.9%;人身险保费收入92.26亿元,增长58.8%。保险赔款总支出18.74亿元,增长10.4%,其中财产险支出15.84亿元,增长11.4%;人身险支出2.90亿元,增长4.9%。
全市证券公司营业部累计开户46.68万户,比上年增加11.5万户。证券交易额18767.79亿元,增加12600.74亿元,其中股票交易额16332.48亿元,增加11816.02亿元,占交易额的87.02%;基金交易完成额495.04亿元,增加91.80亿元,占交易额的2.64%。
八、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到账8.48亿美元,新批项目81个,协议外资15.78亿美元。全市完成外经营业额7.37亿美元,增长16%,其中,工程承包完成外经营业额6.78亿美元,增长18%;全年累计境外投资项目26个,中方协议投资额2.36亿美元。扬州泰州机场获批一类航空口岸并开通5条国际(地区)航线。
全市进出口总额103.38亿美元,增长3.3%,其中,出口77.11亿美元,增长0.4%;进口26.27亿美元,增长12.7%。从贸易结构看,一般贸易出口52.99亿美元,下降4.4%;加工贸易出口23.37亿美元,增长19.2%。主要出口贸易伙伴中,美国出口17.86亿美元,增长11.1%;欧盟出口16.38亿美元,下降3.4%;东盟出口6.10亿美元,增长15.2%;香港出口5.91亿美元,增长2.7%;拉丁美洲出口5.55亿美元,下降12.8%。
进出口贸易方式 | ||||
单位:万美元 | ||||
指标名称 |
出口 |
同比 % |
进口 |
同比 % |
贸易方式 |
771076 |
0.4 |
262749 |
12.7 |
一般贸易 |
529868 |
-4.4 |
151293 |
21.5 |
加工贸易 |
233748 |
19.2 |
100265 |
13.2 |
来料加工装配贸易 |
19751 |
90.9 |
17817 |
-6.5 |
进料加工贸易 |
213998 |
15.2 |
82448 |
18.7 |
其他贸易 |
8760 |
-51.1 |
12537 |
-39.6 |
全市旅游总收入600.71亿元,增长12.2%。全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12万人次,下降4.3%。旅游外汇收入5588.45万美元,增长13.6%。主要封闭式景区接待游客909.52万人次,增长12%。全市拥有国家A级景区34家,其中5A级1家、4A级8家、3A级13家。省星级乡村旅游区(点)30家,其中四星级11家。共有星级饭店61家,其中五星级4家、四星级12家。星级饭店客房出租率67.4%,同比持平。
旅行社132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4家。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大力实施“科教合作新长征”和“科技产业合作远征”计划,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669项,落户校企研创中心56家。新开发高新技术产品1509项,创历史新高,获批省高新技术产品数达838项;民营科技型企业达8931家;22个科技产业综合体已建成309万平米,投入使用219.5万平方米,其中产业用房190.5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达741家;新增西安交大扬州科技创业园、江苏红旗光电科技创业园2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0家“众创空间”启动建设,投入使用面积15.5万平方米;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达462家。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64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922.52亿元,增长10.1%,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44.5%;全市共申请专利24814件,增长9.27%;全市专利授权13948件,增长17.8%,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54件,增长61.5%。
全市新增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0家。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188名、产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1631名。入选省创新团队2个、创新人才28名和省“双创博士”83名。
所有县(市、区)创成国家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新(改)建公办幼儿园6所,创成省优质园5所,64所学校创成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全市共有幼儿园290所,小学205所,普通中学166所,普通高校7 所。在园幼儿103516人,小学在校生人数216263人,普通中学在校生人数178843人,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80923人。全市幼儿园毛入学率为99.1%,义务教育入学率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100%,全市高考本二以上达线率为49%。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市文化馆获全国优秀文化馆评分第一。“四位一体”全民阅读服务体系列入全国示范项目。486非遗集聚区建成开放。成功举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承办江苏大运河旅游推广月和中外丝路城市美食文化交流活动。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隋炀帝墓遗址公园一期工程完工。南河下入选国家首批历史文化街区。《扬州市志(1988-2005)》编纂发行。圆满举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暨“爱祖国、爱家乡”群众歌咏大会。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7个,公共图书馆7个。共有广播电台6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13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有线数字电视缴费用户108.80万户。
有序推进分级诊疗,组建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开工建设。新创成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5个,新农合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全市新农合人均筹资人均不低于480元,参保率达99.7 %。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 198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6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0121张,其中医院、卫生院病床17864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432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826人,注册护士9938人。
扬州及所辖6个县(市、区)全部被首批命名为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成功举办扬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江苏省第十九届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正式启动。扬州马拉松再次被评为国际田联金标赛事。
十一、城乡建设和生态环境
创成省首批优秀管理城市。编制完成《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加快建设“不淹不涝”城市,整治城市积水点8个。完成扬州闸改建等“清水活水”重要节点工程。新辟、优化公交线路42条,新购新能源公交车370辆;新增公共自行车2500辆、租赁服务点97个,覆盖面积175平方公里。标准化体育休闲公园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农村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工程提前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28公里、桥梁98座。
编制完成《扬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认真落实市人大通过的《关于切实加强全市水环境保护和大气污染防治的决议》。完成28项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整治淘汰小型燃煤锅炉509台。全面取缔古城和景区核心区露天烧烤。对市区92个重点工地、635辆渣土车安装实时监控设备。PM2.5年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21.7%。全市16家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均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达标率为100%。实施节能改造项目101项、循环经济项目22项,获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启动10大生态中心和城市公园体系建设,全市成片造林3.1万亩,市区新增绿地127.5万平米。疏浚县乡河道202条,整治村庄河塘5031个。新创省级绿化示范村87个、“优美乡村”10个。创成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优秀城市。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461.1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146人。全市登记出生人口4.13万人,出生率8.95‰;死亡人口3.30万人,死亡率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9‰。年末市区户籍总人口为297.39万人,增长1.5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48.3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2.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53元,增长8.7%,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46元,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19元,增长8.7%。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720元,增长8.0%,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780元,增长7.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316元,增长9.3%。
市区三区社会保险和民政福利实现“同城同步同标”。年末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06.00万人、120.51万人和63.69万人。年末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4.65万人,基础养老金发放率达100%。年末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203.83万人。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推进全市社会保险“一卡通”。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11年提高标准,2015年末人均养老金2152元/月,市区2332元/月。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71987人,累计资金支出18202.82万元;临时救助27756户,支出1442.2万元;城乡医疗救助336275人次,累计支出7319.26万元。市区城乡低保标准统一提高至每月575元。
市区新建和筹集公共租赁住房1436套(间)。发放经济适用房货币化补贴312户,发放金额4731万元。租赁补贴325户。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人均GDP按常住人口计算。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