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海洋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物多样性监测内容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海草、红树植物、珊瑚等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在监测区域内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87种,浮游动物673种,大型底栖生物1 479种,海草6种,红树植物9种,造礁珊瑚77种。
渤海鉴定出浮游植物212种,主要类群为硅藻和甲藻;浮游动物85种,主要类群为桡足类和水母类;大型底栖生物390种,主要类群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黄海鉴定出浮游植物230种,主要类群为硅藻和甲藻;浮游动物107种,主要类群为桡足类和水母类;大型底栖生物374种,主要类群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东海鉴定出浮游植物298种,主要类群为硅藻和甲藻;浮游动物341种,主要类群为桡足类和水母类;大型底栖生物623种,主要类群为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
南海鉴定出浮游植物487种,主要类群为硅藻和甲藻;浮游动物551种,主要类群为桡足类和水母类;大型底栖生物901种,主要类群为环节动物、节肢动物和脊索动物;海草6种,红树植物9种,造礁珊瑚77种。
夏季重点监测区域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生物物种数、密度、多样性指数及主要优势种
监测区域 |
浮游植物 |
浮游动物 |
大型底栖生物 |
|||||||||
|
物种数 (种) |
大型浮游动物 |
|
|||||||||
|
物种数 (种) |
密度 |
多样性指数 |
主要 优势种 |
|
密度 (个/立方米) |
多样性指数 |
主要 优势种 |
物种数 (种) |
密度 (个/平方米) |
多样性指数 |
主要 优势种 |
双台子河口 |
45 |
25 |
2.60 |
中肋骨条藻 浮动弯角藻 |
36 |
145 |
1.76 |
强壮箭虫 火腿许水蚤 |
/ |
/ |
/ |
/ |
滦河口-北戴河 |
67 |
1 479 |
2.79 |
丹麦细柱藻 旋链角毛藻 |
22 |
242 |
1.84 |
异体住囊虫 球型侧腕水母 |
42 |
211 |
1.16 |
豆形短眼蟹 |
黄河口 |
60 |
5 014 |
2.60 |
拟扭链角毛藻 佛氏海线藻 |
16 |
267 |
0.84 |
强壮箭虫 背针胸刺水蚤 |
63 |
173 |
2.21 |
凸壳肌蛤 日本长尾虫 |
长江口 |
94 |
175 |
1.74 |
中肋骨条藻 梭角藻 |
91 |
811 |
2.14 |
背针胸刺水蚤 太平洋纺锤水蚤 |
83 |
147 |
2.48 |
钩虾 丝异须虫 |
珠江口 |
75 |
319 |
1.67 |
尖刺伪菱形藻 丹麦细柱藻 |
151 |
160 |
3.48 |
刺尾纺锤水蚤 鸟喙尖头溞 |
167 |
32 |
1.20 |
无 |
苏北浅滩 |
63 |
516 |
2.24 |
中肋骨条藻 浮动弯角藻 |
43 |
41 |
1.60 |
真刺唇角水蚤 中华假磷虾 |
40 |
55 |
1.56 |
文蛤 四角蛤蜊 |
锦州湾 |
30 |
40 |
3.02 |
三角角藻 窄隙角毛藻 |
11 |
7 672 |
1.06 |
小拟哲水蚤 双毛纺锤水蚤 |
/ |
/ |
/ |
/ |
渤海湾 |
53 |
7 044 |
2.06 |
中肋骨条藻 旋链角毛藻 |
30 |
144 |
2.38 |
异体住囊虫 强壮箭虫 |
61 |
648 |
2.85 |
凸壳肌蛤 |
莱州湾 |
42 |
350 |
2.47 |
佛氏海线藻 旋链角毛藻 |
21 |
119 |
2.02 |
小拟哲水蚤 强壮箭虫 |
113 |
2 708 |
3.18 |
凸壳肌蛤 丝异须虫 |
杭州湾 |
64 |
86 |
2.11 |
中肋骨条藻 琼氏圆筛藻 |
44 |
126 |
1.60 |
太平洋纺锤水蚤 虫肢歪水蚤 |
7 |
3 |
0.14 |
无 |
乐清湾 |
70 |
24 |
2.89 |
中肋骨条藻 琼氏圆筛藻 |
47 |
78 |
2.13 |
刺尾纺锤水蚤 百陶箭虫 |
34 |
128 |
0.85 |
寡鳃齿吻沙蚕 |
闽东沿岸 |
89 |
874 |
1.90 |
中肋骨条藻 柔弱拟菱形藻 |
88 |
189 |
2.38 |
软拟海樽 中华假磷虾 |
79 |
122 |
2.35 |
双鳃内卷齿蚕 不倒翁虫 |
大亚湾 |
68 |
78 |
2.00 |
叉角藻 中心圆筛藻 |
145 |
363 |
3.48 |
鸟喙尖头溞 亚强真哲水蚤 |
179 |
125 |
1.93 |
短吻铲荚螠 多丝独毛虫 |
图例说明: /无监测数据或数据不完整。 |
2010~2014年夏季重点监测区域浮游生物和大型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
重点监测区域海草、红树植物和珊瑚的生物多样性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