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川汶川7.8级地震 I级应急响应 中国减灾救灾行动
四川汶川地震各地伤亡汇总(实时更新) 四川汶川地震灾害死亡人口已经达到11921人
民政部及地震局介绍汶川地震灾害进展情况
重庆通报地震灾情最新进展(答问全文)
救援医学会会长李宗浩做客新华网 新华网 张龙 摄
面对灾情救援队将以何种方式开展救援工作?
地震发生时我们到底如何规避才是最科学的?
救助伤员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面对自然灾害我们应该如何自救?
主持人:下午好,各位网友!欢迎点击新华访谈!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省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确保证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赴四川地震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新华网通过24小时不间断播报的方式随时发布最新灾情和救援状况。
昨天晚上,一支约184人的国家地震救援队抵达成都。其中有22个成员来自武警总医院负责医疗救护任务。我们今天邀请到武警总医院首席急救专家,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分会主任委员李宗浩教授。
欢迎你,李老师!李教授将和广大网友介绍一下有关地震救援方面的情况。
李教授,四川汶川县昨天14时28分发生地震,北京震感是14时35分左右,我们很想知道地震发生之后您的感受是什么呢?
李宗浩:发生这么大的一个地震,我作为职业的急救医生我马上想到人员的伤亡,因为这个地震是7.8级。我当时想到的就两个问题,一个是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城镇是什么情况?一个是发生在比较边远的山区的情况是什么样的。但是不管发生在什么地方,7.8级的地震是一个大地震,这是肯定的。所以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人员伤亡的问题。
今天新华网请我来谈谈这方面的问题,我也很高兴和我们的广大网友交换一下这方面的意见,同时在救援上也做一些建议,因为灾害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怎么能够把灾害对我们生命财产的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这是要和网友交流的,这是很重要的,同时也是我的责任。
面对灾情,救援队将以何种方式开展救援工作?
主持人:拿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作比较,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感觉到这两次地震有太多的不同之处,我知道您也有一套现代救援理念,您怎么比较这两场地震呢?尤其我知道您曾经亲自参加过唐山大地震的抗震救灾,能不能和大家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呢?
李宗浩:从地震本身来讲都是地震,而且震级都差不多,当然城市不一样,唐山是大的华北人口集中的大型城市,这次在汶川是一个山区。而且和当初已相隔30多年了,这30多年来我们国家有了很大的进步,从国际上、整个人类文明发展上来讲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所以对急救的理念、急救的知识、急救的技能、抢救的运行等都应该有很大的不同。
这次发生这次灾害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震的抢救,总书记亲自做了重要的指示,总理亲自到现场。我们国家昨天也派出了中国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其中有22名是医学救援人员,他们这支队伍曾经多次参加过国内外的地震抢救工作。最近的一次就是2004年年底到印度尼西亚的一个最重的受灾地区做了抢救;2005年10月份巴基斯坦大地震这支队伍又去了巴基斯坦进行了抢救。我的同事们昨天下午七、八点多钟起飞去了那里,他们肩负了我们大家的重托。
我想这三十多年来我们在抢救理念和抢救技能、科技上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在抢救上我们首先要有理念上的转变,过去我们抢救都放在第一位,从总的提法上没有太大的错误,但是真正执行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到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一定要保护好救援人员自己的安全,这并不是贪生怕死,因为你只有把自己的安全保护好才能最大限度地抢救别人。所以我想注意救援队整体和个体的安全这是很重要的。也许有些救援工作因此进展得慢了一点,但是总是要安全地进行救援吧。
昨天我一看到这样的消息首先的想法就是面对大量的伤病员要怎么处理,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他和你在城市里面、在医院里面、在急救中心里面抢救病人有相同的地方——都是救人;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环境不同,危险情况不同。
所以我觉得这次汶川这么大的地震灾害给我们的抢救工作提出了非常严峻的问题——我们的救援队将会怎么样开展工作。
当然,我们的救援队也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他们也经历过很多的抢救,经历过很多场战役,而且也带了比较充足的药品、器械等等。所以我相信真正要开展起来抢救还是应该比较顺利的。
但是因为这次波及的省份很多,有些地方像成都还能明显感觉到震感。那么这次的救援队,我看到今天早上温总理在新闻中也讲到说需要全国医务人员去支援。所以救援队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
同时,对每一个公众,我们的城市、城镇、社区、百姓们面对这样的一场地震,也应该有一个比较健全的心理状态来应对这场地震灾害。
我现在想在这里说一说我们的救援队的情况。我们过去都是说有重的病人赶快去抢救,这是对的,但是不全面。为什么呢?在地震这么一个紧张的场合下,我们的时间很紧凑,我们的医疗资源很有限,我们的空间很有限,同时我们的道路等等方面的条件都是非常差的。所以现在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进行检伤分类,什么叫检伤分类呢?就是你面对几十个、上百个伤病员,你自己带的队伍要对这么多伤病员心里有数,要把它分成四类,国际上也是采取这样的方式。
它是给予一个标签,红、黄、绿、黑,四种颜色代表了检伤的四大类。红颜色是根据判断和初步检查是最重的,要在现场及时抢救,如果不抢救很可能很快就死亡了;第二类是黄颜色,这是重的病人,这些病人也需要及时抢救或者及时转运,但是不像红的那么紧迫;第三种是绿色的,绿色的就是受伤了,但不是很重,可以缓一缓再处理也没有关系;第四种黑颜色就是已经很不幸的死了,这四类黑的当然就不去说了。那么根据这三类病人,根据三类的受伤情况,根据现有的医疗状况要分一下,首先抢救重的,不要轻重缓急不分,不然就容易把很重的病人遗漏掉,尤其在现场往往医疗设备不是很齐全。所以要把重点力量放在抢救危重病人身上,重的病人可以先处理一下,轻的病人等有条件、有力量再处理,没有条件可以缓一缓。
所以检伤分类这四个字在现代急救医学上是很重要的。前几年我们几个人在参观一个医院,突然国家地震局的一个局长和我说:“李教授,检筛分类很重要。”要是医务人员和我说我不会惊讶,但是他和我讲这个就不一样,他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他参加过很多次的海外救援,他就感觉到检筛分类是很重要的。这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救援效果。
地震伤害还有两种自己的特点,一种是直接损伤,一个是间接损伤。直接损伤就是房倒屋塌把你砸了,大部分是外伤,大家都可以理解,头砸伤了,脊柱、四肢骨折、内脏出血等等这是直接伤害。还有一种间接伤害,间接伤害尤其在城镇人口密集的地方,比如房倒屋塌,电器、煤气泄露着火,家里的家具、塑料的东西着火产生有毒气体等等。
2006年唐山地震30周年的时候,我请美国几位专家交换意见,他们就说越是现代化的城市,这个城市越脆弱,这个道理很简单,城市一脆弱,人的依赖性一强,如果我们现在没有电、没有水了会造成什么样的局面呢?所以在人口密集的城镇要发生地震的话,间接伤害我们也不能小看它。
从历史上看,1923年东京大地震的时候,有4万人逃出来了,到了一个广场,一般到广场上比较安全,结果突然之间风向大变,别的地方的火星就吹到这个广场上,广场上很多人搭了帐篷,在睡觉、休息,结果就着了大火,四万人烧死了三万八千人,所以这种次生灾害我们也不要小看。尤其是在城镇。那山区有没有这种情况呢?也有,他容易产生滑坡、泥石流,这也容易造成很大的危害,它本身并不是地震,但是这都是地震之后造成的次生灾害。
地震,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是很难预报的,而它又频频发生,我们国家又是地震频发的地区之一,在世界上来讲也是非常严重的频发地区之一,全球陆地地震三分之一在中国,死亡人口将近占了世界地震死亡人口的二分之一。所以我们要很好地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增加这方面的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