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西南兴仁县万亩枇杷基地。在石山上种植枇杷,不但为百姓增收,也是治理石漠化的高招。
历程:25年“星火”相传 征服贫瘠留下青山
1986年,我国启动了旨在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农村经济、普及科学技术、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星火计划”。同年,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和中央智力支边领导小组推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开展智力支边。
1990年,原国家科委与民建中央、致公党中央、九三学社中央、全国工商联成立联络组,联合推动黔西南州成立“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同年5月,中央统战部、国家科委、国家民委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会同贵州省顾委、省政府、省科委、各民主党派贵州省委等共23个单位组成47人的考察团,历时半月对黔西南进行考察,初步确定12个项目在黔西南落地启动,由此拉开了统一战线参与黔西南试验区建设的序幕。
2003年7月,由中央统战部牵头,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为成员单位的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联合推动组成立。
2013年5月,统一战线参与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建设联席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统战部牵头,试验区联合推动组、国家科技部、国家民委、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等为成员的联席会议制度建立。由多个国家部委参加的联席会议让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的发展更有“底气”。
黔西南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罗春红介绍,在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联系会议成员单位的支持下,黔西南探索出了扶贫开发与石漠化治理有机结合的很多新模式,现已被总结出的有:石山半石山地区种植金银花为主的“坪上模式”,以发展种草养羊为主的“晴隆模式”,以陡坡石旮旯地带种植花椒为主的“顶坛模式”,南北盘江流域低热河谷种植早熟蔬菜为主的“者楼模式”等。
这些模式和创造,留住了黔西南的青山绿水,也征服着喀斯特地貌地区的贫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