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深林的抗战老兵

发布时间: 2015-06-16 13:29:33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王川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蔡凌云 抗战老兵 潼关之战 马克沁重机枪 127师

蔡凌云1919年出生,如今已经97岁高龄。得知我们要来,老人家专门找出了新衬衫和抗战纪念服,虽然衣服对他那瘦小的身子来说太大,但依旧掩盖不了那股子精气神。中国网图片库王川摄

来到临安於潜镇东部后,我们的车子开上了山路,路很破,只有一辆车的宽度,地面是碎石和黄土,下过雨后坑坑洼洼的,两边爬满了草木。很短的距离,我们开了好几分钟,这样的路普通小轿车真有点吃不消。

山上住着一段活着的历史。蔡凌云少校,黄埔军校17期的抗战老兵,正正经经地和日本兵杠过正面的英雄。97岁的他,如今依然健硕。

也许是得知我们要来,蔡老特意“打扮”了一番,他穿了一件很新的白色条纹衬衣,外面是深蓝色粗布外套,胸前有繁体字书写的“抗战老兵”四个字,字下面挂着4枚已经饱经风霜的勋章。

黄埔记忆

蔡凌云1919年出生,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那年,革命思潮风起云涌,但当时这一切都和蔡凌云不相干。

老家浙江新昌的他,出生在杭州临安,而他的舅舅是广东人,鼎鼎大名的19路军军长蔡廷锴。7岁时,蔡凌云跟着舅舅,去到了西安。

蔡凌云回忆说,在西安那几年,是一生中最舒坦的日子,由于是将门之后,荣华富贵自是不在话下,“那真是天堂一样,想吃啥都有。”

但蔡凌云成年之时,正是民国“黄金十年”的终结,日本侵华野心日益膨胀。国难之下,在西安当惯了大少爷的蔡凌云毅然从军,报考了黄埔军校。

这里还有一个花絮,蔡老很矮,我本以为是年老之后才这样,但蔡老告诉我,天生他个子就不高,只有一米五几,并不符合黄埔军校严格的入学标准,还是托他舅舅走的后门才进去。

蔡凌云属于黄埔第17期,学制3年6个月。学校里有来自德国、英国的教练,同学也都是精英,更是抗战的主要力量。

不过蔡凌云说,他已经记不起都有哪些同学们了。

潼关之战

时光过去80年,如今近百岁的蔡凌云的很多记忆都已经模糊,但有那么一段却丝毫没有褪色,蔡凌云讲起它,激荡之情不亚当年,宛如隆隆的炮火声传来。

那便是潼关之战。

潼关地处陕、晋、豫三省交界处,谷深崖绝,山路高狭,自古就是交通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日本疯狂进攻中国之时,自然也打上了潼关的主意。

1937年11月7日,日军派战机第一次轰炸潼关,次年,日军再度来犯,董钊率第28师紧急驻防潼关。为躲避战火,约2/3潼关居民背井离乡,迁出了潼关。

蔡凌云在黄埔军校毕业后,马上就到部队服役,编入127师501团,后随部队加入潼关的防守。

1944年,岗村宁次率14万日军西进,他们的目标是先攻河南,再过潼关,直取西安,然后延川陕公路南下,逼近中国当时的首都重庆。至1944年5月25日,在37天的时间里,日军攻陷了38座城市,潼关不可再失。

“嚯!仗打得可惨嘞!”97岁的老人突然提高了音调,精神头也旺盛了许多。“我当时是501团的重机枪连连长,和日本兵正面对抗过的。”

蔡凌云讲到,当时在一个500米高的山坡上,军民一起挖了战壕,大概1.5米深,70厘米宽,大家的吃喝拉撒全在战壕里。每个人斜挎一个长条包袱,里面是炒米,饿了就冷水吃两口,便是一顿饭。

“日本兵毛厉害,天还没亮,大炮就打来,我们只能赶紧躲在战壕下,毫无还手之力。”顶住第一波炮袭之后,大家开始组织反击,前面是步兵,后排是重机枪兵。当时,蔡凌云已经是501团的重机枪连连长。

重机枪连的装备是马克沁重机枪,就是我们在影视剧里会看到的那种一个三脚架支起来,子弹像一条长长的链子拖在旁边的,这种机枪一把要7个人操作,打枪的人根本看不清前面是什么,需要人指挥方向,旁边还有协助上子弹的等。

在蔡凌云的记忆里,战争没什么文韬武略,也没什么阴谋阳谋,有的只是机炮火鸣声中战友一个个的倒地,“我们一个连152个人,一场战斗之后,只剩了7人”,蔡凌云用手比划了一下,“不过我来不及伤心,也来不及害怕。”

在一次炮袭之中,弹片穿进了蔡凌云的肚子,伤疤直到现在仍清晰可见,并让他隐隐作痛。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日军对潼关的进攻才告停止,这期间,国共联军一直死死抵抗,硬是守住了这座三省要冲。

山中独居

蔡凌云现在住在山林之中一幢2层的木质小楼里,一楼是大厅和灶台,二楼有一个大平台,堆放着一些杂物,里面是蔡老的卧室,依然堆满杂物。总的来说,房屋比较破旧,里面也有些狼藉。

蔡老有4个儿子,大儿子在新昌老家领低保度日,三儿子从小被人抱走领养,四儿子出生便夭折,只有二儿子一家陪在他身边。其实说来,蔡老的大儿子和二儿子也分别有69和61岁了。

儿子和儿媳妇住在一幢紧挨的蔡老木屋的二层小楼里,我们去的那天,儿子出去做活了,儿媳妇热情的搬出小板凳让我们坐。聊天时,一个穿浅色T恤的小伙子热情地向我们手里递中华烟,然后又匆匆离去,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蔡老的孙子。

作为一个快要百岁的老人,蔡老身体好的有点让我们吃惊,他走路并不借助拐杖,上下楼也可以自己做到,甚至经常散步到镇中心的街道上去,我前面说了,下山的路,连汽车都步履维艰。

更让我们吃惊的,是蔡老的饮食。他拒绝任何我们一般吃的饭菜,只吃酸奶、麦乳精、蛋白粉,偶尔来点土豆或面包。他说,这是当年当阔少爷的时候留下的习惯,讲究一个洋气,以后这么多年,都是如此。

不过这也使得蔡老的生活有点入不敷出,现在统战部每月给他525元,当地政府再每月补助200元,加起来一个月只有725元生活费,他不断地问我,政府什么时候能给他涨点生活费。

在二楼卧室里,有一台25寸的老式电视机,最近坏掉了,蔡老说,他以前喜欢看一些碟片,打发时间。我们看到,这些碟片要么是《铁齿铜牙纪晓岚》这样的轻喜剧,要么是《杜秋娘》、《孟姜女》之类的越剧。

“不看战争片么?”我问道。

蔡凌云很肯定地说:“不看,没意思。”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