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中国网《中国访谈》再次邀请三位专家详细解读当日上午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网 李佳摄影
3月5日(星期四)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中国访谈邀请三位权威专家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进行解读。他们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毛寿龙,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 >>>中国访谈现场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两会”访谈。3月5日上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总理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针对总理的这次报告,中国网《中国访谈》再次邀请三位专家为您做详细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政策与安全研究所教授,中国政府制度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研究室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中国网:
首先想请问三位听报告后的感受是怎样的?
杨团:
我听报告以后感觉到还是很受鼓舞和激励的,特别是克强总理讲到今年是很关键的一年,改革是很关键的,而且也是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今年又有很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报告我觉得还是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
鼓舞人心里最重要的一句话是讲了“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我觉得全篇贯穿的都是这个意思:政府简政放权,政府要把所有能够给市场回归的回归市场,很多方面的政策都体现了这一点。
还有一个意思,是讲的要“民之疾苦,国之要务”,也就是要把民生放在第一位。政府当官的如果不作为,叫做懒政怠政的,要进行公开曝光,要追究责任。我认为这对老百姓是有鼓舞的,政府依法治国,整贪肃怠的决心很大;还有,要在各项政策中去推动,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赵锡军:
我切身的感受,今年报告里用的数据非常之多。
按照以往的规矩,一般报告对上一年工作的回顾里,会有很多的数据,我们实现了多大的经济增长,多大的就业改善,多大的民生提升等等,用数据来反映我们已经做过的事情和取得的成绩。今年报告里接下来的一年里,2015年我们要做什么,以前我们实现的目标,具体落实到各项指标上可能没有那么细致。今年明显可以看出来,在总体的工作安排里,还有在各项关键的工作里头,都谈到了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指标要求。比如说经济增长,要把就业、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节能减排要降到什么程度。在改革中间、在民生中间等等,都有具体的一些指标。我个人觉得,这种指标现在提出,将来,一年以后要进一步考核,在明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头要对照的。所以,这是一个更加明确的、明显的硬件的约束,就是说这是对政府的具体工作——将来要做的、实现的程度,有一个更加细致的约束。
赵锡军:
另外还有一个感受,我觉得报告除了讲到工作的2014年总结、2015年总体安排以外,对2015年每一项关键工作,包括改革、社会管理、民生、政府自身管理,都进行了更加重点的描述和突出。不仅仅有描述,还有怎么样来做、怎么来评价,做得不好,对责任怎么样来追究都讲得更细致了。所以,我觉得这体现了政府在这一年的雄心壮志、决心,和勇气。
毛寿龙:
听了这个报告之后,我觉得总理的确是很忙,做了很多的事情,我倒是希望,以后政府要减负,总理也应该减负,如果总理报告没那么多事情要讲的话,那我们整个社会的力量、整个市场的力量那就真正形成力量了。包括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说起来很重要,但实际上从我们政府管理角度来讲有那么多数字,那说明我们政府管得太多。如果政府不需要管数字,而是去管一些规则和基本的制度,或者去做一些解决矛盾和冲突的事情,那就不需要数字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想今后的总理,我估计写工作报告不会是这样。
就这份工作报告本身来讲,对新一届政府来讲是一份非常好的“成绩单”。第一年,第二年,今年是第三年,上届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展望了过去,做了规划,讲完了他不做了,新一届政府总理来做,做了新的总结,然后是第二年的总结。这份报告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比如经济发展阶段上了一个平台期,这个平台再往上走是继续高速的台阶还是一个平台,还是本身从宏观向微观的调整期,或者从我们总体财富的创造走向个人财富的创造,由国家行政推动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政府管理变成一个由老百姓自己来推动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甚至是政府创新和管理。这个我觉得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期。包括市场经济里讲到的很多的东西,政府要做“减法”,市场要做“乘法”,如果政府减下去,市场乘上多少。政府一年一块钱,价格是固定的,而且在不同的地方还不一样,在北京一块钱是很便宜的,在农村别的地方这一块钱是很贵的。这一块钱放在民间、金融市场里不只是一块钱,而且这块钱是权力直接可以用的钱,是借来的钱,是负的钱,这个价值都不一样。金融市场不是按年度来考核的,财政是按年度来来考核的,所以把财政资源转变为金融资源,金融资源转变为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而不是以国家权力为基础的金融。所以,这个“乘法”乘多少还不知道。这个总理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基本是施政的一个方向。
毛寿龙:
除了经济社会以外,他用非常大的篇幅甚至是很重要的精力在做一个工作,就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问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简政放权,他前面说政府要做这做那,财政70%用于民生,而且要在民生上加大政府的力量,而这个力量只是加大财政支出的力量,并没有说政府一定配多少机构,配备多少人员,提供多少服务,他说尽可能,最好是全部服务都是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出现,而不是以政府直接提供服务的形式去出现,必须由政府来做的一些事情,也最好是由社会和市场去做。我认为这是本届政府一个很重要的特色。
当然有一些人会讲,这届总理这么讲会祸国殃民,这个词很重的,我说你敢这样说总理?我说这不会吧,让市场发挥更多的作用有什么不好呢?他说这个事情出来了,这个馒头、面包坏了,政府不负责任,没有人管;这个树没人管,乱砍乱伐了;那个地没人管,政府为什么不出来管?出了一个小偷,政府为什么不把他抓起来?这些事情,包括其他很多事情,老百姓认为的(政府管的事),甚至是有垃圾分类搞不好,政府为什么不出来管一管?能管好吗!都政府管的话,那老百姓干什么?
杨团:
那是传统思维,爹娘皇帝老子。
毛寿龙:
爹娘也不管的,爹娘管你了吗?
中国网:
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提出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单”,关于经济社会发展,提到了“总体平稳,三稳四进”,其中“三稳”是指增速稳、就业稳、价格稳,“四进”是指经济结构有了新的变化、发展有了新的质量、人民生活有了新的改善、改革开放有了新的突破。关于这三稳、三进,三位是怎么看的呢?
毛寿龙:
我想总理那种感觉,也是与我们老百姓的感觉是一样的。比如去年我们生活挺稳定,收入挺稳定,我们也没什么成长,身体天天锻炼也挺好,政府处于这么一个时期,没有非常快速增长、百分之十几的增长,就通货膨胀。货币又增发了,太多了,大家都受不了。一下子交通流量上来了,堵死了。一下子物流增加了,货船不够用了,港口不够了,哪儿都不够了,费劲。去年没有那么多,信贷、就业、所有的东西基本都处于很平稳的时期,但潜伏的危机不是没有,环境危机,包括去年反腐败,心理的危机,都有。
赵锡军:
心理落差。
杨团:
有的人真的很难受,总体来讲三公经费还是确定的,去年非常明显,有些饭馆原来都是人满为患,突然不知道怎么回事,有些饭馆就关了。这很有意思,谁去吃饭?
赵锡军:
这也说明在这个环境之下,“三稳”,稳增长,稳就业,稳价格,特别是稳增长和稳就业是来之不易的。因为你有很多原来的传统经济活动,或者原来公费支出的经济活动,它没有了,那经济还要稳定,就业还要稳定,那显然它是有压力的。我觉得这来之不易。
杨团:
而且真正得益的是老百姓。
赵锡军: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因为“四进”讲的相对比较微观,它是在后边的那个东西,包括我们经济结构有了改进,一般老百姓可能不一定能够感受得出来。比如说讲到了我们发展的质量有了提升,普通老百姓可能也没有明确感受到生活有了新的改善。
杨团:
有一部分人,老百姓有一批是有感受的,比如,弱势群体就有改善,比如退休人员工资涨10%还是比较明显的提升。还有低保对象的(工资)涨了,抚恤的这些涨了。基本可以讲,弱势群体部分的收入都通过国家给予的方式,这是为了推动社会政策上最重要的一条。
赵锡军:
这些是有感受的。
杨团:
这些人是有感受的。
中国网:
我们也关注到报告中提到2015年国内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提高10%,而且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统一由55元提高到70元,这一个10%,这一个55元到70元,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杨团:
要说数字还是有一些,这个数字让我们看到,这些方面说实话都是政府拿出财政的钱来做的,是不容易的。就是说我们的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叫做国之要务,他是真正认真地来贯彻这一点的。(正在直播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