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强身治病

发布时间: 2016-11-01 09:35:57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赵海燕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领导干部,治病

赵海燕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延吉市党史办实习生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0月27日在北京胜利闭幕。全会提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不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好。

列宁曾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提出,“一个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郑重,是否真正履行它对本阶级和劳动群众所负义务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批评与自我批评做出重要论述,并要求弘扬和传承党的这一优良传统作风。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就曾指出,自我批评要一日三省,相互批评要随时随地,不要等小毛病发展成大问题再提。要让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生活的常态,成为每个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再次将批评与自我批评摆在了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使全党对新形势下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必要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

明代的思想家王阳明曾提出:“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面对国内国际的复杂局势,我们党更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智慧。

批评和自我批评要动真格。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际交往和开展批评的态度多是“中庸”的,比如“一团和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党员干部认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自找麻烦”,因此,就出现了“蜻蜓点水”般的批评自己,“雾里看花”式的批评同事,“变相拍马”样的批评领导,根本无法“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长此以往必定会导致党组织政治上软弱,作风上涣散。为此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转变组织作风,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讲关系,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上动真格,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碰撞出团结的火花。

批评与自我批评要讲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批评要出以公心、态度诚恳、讲究方法,要实事求是、分清是非、辨别真假,切忌从个人恩怨、得失、利害、亲疏出发看事待人。这种方法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思想上、行动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的权威。

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抓“关键少数”。 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也应从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着手。习近平在《之江新语》中写道,“我们常讲,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这‘四自’要求,就是对自我批评的要求。”领导干部要经常反省、警示自己,及时检查自身存在的不足,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成为其他党员心中的“标杆”。刘邦曾“从谏如流”, 李世民也曾“闻过即改”。如今领导干部更应在工作中敞开心扉,虚心接受批评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成为群众拥护的合格干部。

“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95年来中国共产党能够打破历史周期律,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因素就在于我们党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觉悟,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用好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锐利武器。今后我们更应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应有的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