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切尔西区爆炸案:十五年后的“井绳”

发布时间: 2016-09-19 10:35:25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陶短房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爆炸案,破防,纽约,恐怖袭击,炸弹

陶短房旅加学者

当地时间9月17日20时30分许,美国纽约切尔西区,33街夹第六、第七大道间的一个垃圾桶突然发生惊天动地的爆炸。由于这一带是餐厅、酒吧区,当时正是营业高峰,人流十分密集,爆炸导致29人不同程度受伤。

此前数小时,相距不远的新泽西州海滨公园发生了一起类似事件,一枚炸弹在一个垃圾桶中爆炸,当时附近道路上正举办海军陆战队长跑比赛,所幸无人伤亡。切尔西区爆炸发生后,警方在相距不远的27街发现了另一个未引爆的爆炸装置。

接连三枚已炸、未炸的爆炸装置,时间、地点均高度敏感:时间上,9月17日距离“9.11”十五周年纪念日仅过去一周之遥,正是当地民众和美国及全球媒体对恐怖袭击最关注、最“神经过敏”的时段,不仅如此,自9月13日起第71届联大在纽约开幕,各项议程次第展开,引人瞩目的一般性辩论也将在几天后开始,届时来自一百多个联合国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将会聚纽约,媒体也会高度聚焦,正是恐怖袭击引发“眼球效应”的“黄金时段”;地点上,纽约不仅是“9.11”事发地,也是美国最大都市和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纽约一声响”不论实际造成多大杀伤、损害,其震撼效应是可想而知的。

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此次在纽约-新泽西地区接二连三出现十五年后的“井绳”,在当地街道、网络上登时引发恐慌、猜测和纷纷议论。人们所最担心的,莫过于在付出生命、鲜血、金钱、精力、自由、便利等种种巨大代价的十五年后,却发现原本以为固若金汤的反恐“防火墙”居然被“一夜破防”,这对美国政府、强力部门和情报机构的公信力,对美国社会的稳定,都将构成巨大的打击。

很显然,政治家们也担心这种情绪的蔓延一发而不可收拾,事发后纽约州长科莫(Andrew Cuomo)和市长白思豪(Bill de Blasio)相继在第一时间发表安抚性言论,前者承认切尔西爆炸案“显系恐怖主义行径”,但强调“与国际恐怖主义无任何联系”、“并非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所为”,后者则甚至不愿称此次爆炸为“恐怖袭击”,而仅称为“蓄意行径”,并强调“基于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切尔西爆炸案和新泽西海滨公园爆炸案间无任何关系”。

不难看出,科莫意在将切尔西案和“伊斯兰国”、“基地”等令美国人谈虎色变、一下便能联想到“9.11”、联想到“反恐防火墙失败”的国际恐怖网切割,而白思豪市长则意在将前后脚发生在几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两次爆炸案切割,其共同口径,都是试图将纽约-新泽西的“井绳”描述为既和外界无关、又彼此互不关联的孤立“绳段”,从而弱化、淡化事件的意义和震撼性。

但不论州长、市长均承认,“调查尚未充分展开”(警方也作如是说),他们手中所能掌握的证据、线索和信息十分有限,很显然,在这种条件下所作出的“快餐式表态”,对消除纽约人乃至美国人的“井绳心结”,作用恐怕是有限的。

相对于地方官,全国性政客的表态显得更加谨慎: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仅表示“要求定期通报事态进展”,而两位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和特朗普(Donald Trump),前者称“在得到充分信息前不下结论是最明智的”,后者则将言论集中在慰问伤者和对“破坏表示震惊”上。很显然,他们同样暂时没把握判断此次纽约-新泽西爆炸案是否系列案,是否和国际恐怖势力有关。

从目前警方披露的信息看,33街和27街的两个爆炸装置构造相似(均为用高压锅做外壳、以手机遥控引爆的土制炸弹,这似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13年4月15日导致3人死亡、183人受伤的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而切尔西爆炸和新泽西海滨公园爆炸策划思路相近(均为路边炸弹,放置地点都在垃圾桶内),仅从这些,的确很难断定作案者究竟是同一伙人还是不约而同的两、甚至三伙人,也很难推断作案者是否和国际恐怖组织有联系,如果有,是直接指使还是只不过间接受“洗脑”。

截止目前,“伊斯兰国”宣称对新泽西海滨公园爆炸案负责,但尚未对另两枚炸弹“认领”表态,但这同样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既往事实证明,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既可能为壮大声势,承认于己全然无关的事件系自己所为,也可能出于避免打击报复的理由,对明明是自己策划实施的行动矢口否认。

但无论如何,接二连三的“土炸弹”不仅再度让众多纽约-新泽西人、美国人和全世界人联想起那尘封15年之久的“草绳”,联想起当初痛彻心脾的“蛇咬”,也让人更加质疑十五年来美国政府及其强力部门、情报机构所作出的本土安全承诺是否靠谱,更加质疑为安全而付出的种种代价是否值得。

对于行将退休的奥巴马而言,今年底以后的事已可置之度外,但希拉里和特朗普在即将开始的“面对面”辩论中或许不得不既小心翼翼、又无可奈何地多花一些时间、精力,多冒一些风险,去阐述自己的反恐和安全主张,及去攻讦对方的。

然而真的有什么好办法么?

十五年来的高昂代价和严防死守,似乎的确有效杜绝了“输入型恐怖”对美国本土的威胁,但“自源型”、“独狼型”和“洗脑型”恐怖却防不胜防,且近年来有增多之势。如果说,陆海空口岸的严格安检,可以有效防遏外来恐怖分子的渗透;争议极大、至今裹足不前的“限枪”措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渉枪罪案,那么类似波士顿和此次纽约-新泽西的“高压锅爆炸”该如何去预防?今年7月14日导致84人死亡的法国尼斯血案,凶嫌穆罕默德.拉胡艾耶吉-布赫莱勒(Mohamed Lahouaiej-Bouhlel)所用“武器”只不过是一辆长达15米、普普通通,任何安检都不会显示异样的载重卡车——要知道美国才是世界第一汽车大国,仅和“尼斯凶器”级别相当的公路集卡,就有近400万辆之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