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谭浩俊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8月15是中秋,中秋是团圆的日子。但是,当中秋这天看到《一位倒闭工厂主的自白:把我们都逼死了,日子就好过了?》的文章时,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要知道,在当下人与企业基本融为一体的大背景下,中秋,既应该是人团圆的日子,也应该是企业团圆的日子。如果企业一个个倒下了,人的团圆,还有多大价值呢?
现实状况是,企业的倒下,确实有点快,也确实有点多。
对大批企业出现破产的状况,更多的都是归咎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归咎于市场的供求关系失去了平衡,归咎于成本上升等等。很少有人去分析,这些倒下的企业,有多少是冤假错案,是被人为地整死、整垮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相当一段时间内,那些被冤假错案整倒的人,在拨乱反正中,一个个地都得到了平反、得到了昭雪,即便是被整死的,至少在荣誉方面,还得到了恢复,还能够含笑九泉。可是,那些被冤假错案整倒整垮的企业,以及因此失去了就业、失去了收入来源、失去了创造辉煌的企业主、企业家、工人,他们又有谁来平反、昭雪呢?谁来弥补他们的损失呢?
可不,原本办的好好的企业,非要通过行政命令将其赶到所谓的园区。好吧,到园区就到园区,企业集中到一起,可能更有利于竞争、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问题是,园区设施完全没到位,承诺的条件也一个个地失约了,企业进入园区以后,还如何生存呢?要知道,所有进入到园区的企业,都会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大幅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唯有园区的基础设施齐全、政策配套到位,才有可能使进入园区的企业不至于被拖垮。可是,有几个地方的园区,会给进入园区的中小企业以足够的政策支持和帮助。那么,进园区之时,就是死亡之日。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如此,就不进入园区好了。可是,地方政府容得企业说“不”吗?更何况,还都许诺了那么多的优惠条件。尤其在房地产市场全面放开的这段时间,地方政府更是把推动企业进园区当作了首要任务。因为,只有企业搬迁完毕,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才能用得上。自然,就更不允许中小企业在这个问题上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了。
值得注意的是,好不容易按照政府的意志进入到了园区,就算基础设施不到位,答应的政策和条件,总该兑现吧?也不会那么容易。于是,优惠政策和条件变成了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工具。为了把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和条件拿到手,企业还必须给掌握着政策执行权的部门领导表示,且不能直接表示,而应当间接表示。譬如文中提到的陪局长夫妻玩麻将,一夜输给局长夫妇5万元。
可怜的企业主,把政府承诺给自己的政策和条件拿到手,还要通过玩麻将的方式给执行部门的领导送钱。更重要的,除了钱之外,还要陪上一个晚上的时间。如果说钱可以挣回来的话,失去的时间可不那么容易挣回。当企业主、企业家们需要把大量的时间花费在与政府职能部门的周旋上时,还有多少人有时间去思考企业发展、思考市场、思考员工呢?所以,当市场出现比较大的变化,竞争越来越激烈后,倒下的自然是这些企业了。
我们说,市场经济下,企业立立倒倒,是很正常的事。前提是,问题应当出在企业自身,而不是外部。但是,从这些年来的情况看,因为冤假错案倒下的中小企业,实在不是一个小数。不然,实体经济不会出现目前这样的现象,也不会出现大量资本撤离实体产业的现象。
也正因为如此,如何拨乱反正,在无法对因冤假错案倒下的企业进行平反、昭雪的情况下,减少新的冤假错案的发生,就成了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最为重要的方面。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明确提出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模式,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减轻企业的负担。但是,就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显然远远不够。对中小企业来说,应当象父母呵护孩子一样,用真心、用真情、用真爱,而不是口头、文件和会议。
如果说因为政治原因制造了中小企业的冤假错案,还能理解的话。在整个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谁都知道发展中小企业有多重要,谁都清楚应当支持中小企业的情况下,仍然有大量的冤假错案发生,就不能不更深层次地思考了。什么人工成本上升,这些都不是理由。发展企业,就是为了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真正需要考虑的,是制度性成本,包括合法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也包括不合法的制度性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