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东北地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便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农业生产基地,在“一穷二白”的国家困难时期,为国家的发展与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与保障。如今,这些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历史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产业、产品竞争力不断下降,急需调整与创新。
抓住“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发挥东北地区地缘优势。东北地区毗邻蒙古与俄罗斯,面向太平洋与朝鲜、韩国、日本紧密相连,这样优越的地理位置,必然要求东北地区要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协同推进战略互信与基础设施等项目的互联互通,全面了解各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思路,不断完善相关设施建设,与各毗邻国家发展战略相衔接。与俄远东开发战略相衔接,深化中俄合作与经贸往来;与蒙古草原之路倡议相衔接,加速推进中蒙经济走廊建设;以中韩自贸区建设为契机,推动共建中日韩三边经济产业合作平台。不断将地缘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让东北振兴之路更加平坦通畅。
以创新促发展,调结构,转方式。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上强调,要全面推进东北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多策并举,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制造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相互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重工业与传统加工制造业上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如今在新的国际化标准要求下,要不断引进高水平人才,高技术企业,促进装备制造等优质产业提质增效。利用当地以及全国优质资源,加强交叉行业的合作融合,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制造与绿色升级,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产业集群。 转变国有企业经营理念与经营模式,真正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支撑力量。不断探索出一条符合东北地区以及老工业基地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
文化,科技,民生,生态协同发展,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一个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东北地区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多样的文化资源。粗犷的民风,特色的曲艺,壮美的风光,都为人们所熟知。发掘文化资源,建设文化产业,为产业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促进科技机构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深化中国科学院与东北地区“院地合作”,建设一批高水平,技术型大学,将人才优势充分利用到经济发展转型上;改善民生,解决重点民生问题,是判断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成果的重要标准,人们群众生活水平的改善是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地调研时曾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不是一时的功利而是要实现生态与社会的永续发展,惠及子孙万代。文化、科教、民生与生态环境的统筹兼顾,关乎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容不得一点疏忽大意。
东北地区等一批老工业基地,在祖国最困难的时期是它们在默默支援,如今,在祖国繁荣发展的今天,促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这项宏伟事业,意义重大。在“中国梦”的精神引领下,以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努力实现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