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温情脉脉代代相因

发布时间: 2016-02-05 17:20:13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雷钟哲  |  责任编辑: 方青
关键词: 剩女,春节,相因,抗议,味道

2016春节系列文化观察

雷钟哲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在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春节是最为隆重最为盛大的节日,说成“惟此惟大”一点也不夸张。因为这个节日有着不同一般的“味道”。味道在哪?就在拜天祭祖的虔诚中,就在阖家守岁的温馨中,就在亲友相聚的热烈中,就在互道恭贺的祝福中。而春节所有的元素,都内涵着人际交往友善和睦的基因。

春节是农耕时代的产物。遥想那时,人们生存环境十分艰难,更需要抱团取暖。在经历了春播、夏管、秋实、冬藏之后,自然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农闲时机,而人们又亟待在劳作之余,趁着节气更迭的闲暇交流沟通、访亲会友,求得心灵慰籍,于是,充满亲情友情的春节,也就应时而生了。因而,春节是最具人际春风的节日,温情脉脉,情意满满。这个时节,人们满怀喜悦彬彬有礼一副谦谦君子样,更加包容更有爱心,其中就有节日浸润的原因。

可是有的时候,本该亲情融融的场合,也会生出些许尴尬。比如前不久,武汉李女士在网上发帖吐槽,称往年家里聚餐吃团圆饭都是“轮流请客”,今年一位家庭成员提议年夜饭AA制。大家族20多口人在餐馆吃完年夜饭,每人掏出100元支付各自的饭钱,结完账不欢而散。

还有一副对联,道出了春节聚会中经常见到的那些令人难堪的场景:

上联:考了几分什么工作能挣多少呢?

下联:有了对象没买房子准备结婚吗?

横批:阿姨吃菜

可以说,春聚中的这些情形,疏离了人际之间的关系,原因就在于违背了人际交往的原则。一般而言,要想取得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得秉承平等原则、理解原则、相容原则、信用原则,此外,人还尊崇自我保护原则,即:人往往对肯定认可自我价值的人回报以肯定与认可,而对否定自我价值的人则予排斥。前例的AA制引起不快,就在于提议者忽略了其他人的价值取向,事前没有进行充分地沟通,方案提出的过于突兀。而春联中描摹的事实,也缺乏起码的理解。

数据显示,超八成受访者都遇到过令自己不便启齿的问题,春节聚会又为这类问题集中出现提供了最好的机会。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那些问题——收入、婚恋、买房、买车等等,常常只有亲朋好友才会关注。亲朋好友关心,却引起亲朋好友不快,实在是一种悖论,这种悖论,多缘于换位思考的缺失。

以常见的催婚为例。曾有媒体报道,春节期间,“逼婚大战”借道假期烽火再起。正当“80后”们因为被催婚而和亲友“鏖战”之时,开始迈入晚婚门槛的“90后”们也开始和“逼婚军团”打起了春节遭遇战。面对家人全程高能的催促态势,有人熟视无睹,有人被迫和谈,有人奋起反击。在“每逢佳节被催婚”这道坎儿上,有人安抚了亲友,却拗不过父母;有人敷衍了父母,却最终跨不过自己那一关。

按说,在有人喊出“我有一千个剩下的理由”的时代,在“剩男”“剩女”“必剩客”“剩斗士”越来越多的时候,抗议逼婚,没有什么可惊讶的。可是抗议父母,乃至有人对亲戚朋友劝婚反诘“关你屁事”,就有点不近人情了。

其实,一些人眼中的“逼婚”,充其量只是“劝婚”,因为现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然过时,谁还对父母言听计从呀。真要言听计从,何来“抗议”一说。年轻人不妨想想,在这个拥有70亿人口的蓝色星球上,或者在这片栖居着13亿人口的中国大地上,真正关心你的婚事的能有几人?恐怕除了你的父母至亲,不会再有其他人了。不妨再想,在你工作的城市里,每天与你擦肩而过人不说恒河沙数也是过江之鲫,有几个人对你说过“你该结婚了”呀?这说明,那些关心你个人婚事的人,要么和你有着血脉的联系,要么和你至为亲近,欢乐着你的欢乐,痛苦着你的痛苦。为什么对来自他们的好意,冷如冰霜一味拒绝呢?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千百年来的价值认同。尽管结婚是个人的事情,但那主要体现在选择配偶上,不是指结婚本身。人是社会的人,彼此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今没见过有谁脱离社会就能生存下来的先例。为什么子女在个体发展上严重依赖父母,上大学要父母出学费,就业要父母找关系,买房要父母出首付,工资不够花或失业时理所当然去“啃老”,却偏偏在父母最为纠结的个人婚事上崇尚“独立”呢?其实说穿了,这是对父母亲情的无视,是对长辈爱心的怠慢。他们忘了,父母子女之间,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能超脱到了无牵挂的地步。当然话说回来,父母的爱心也要有一个适度地表达,尽量不要引起子女的反感,尤其在春节放假期间,不要给孩子增添精神负担,更不要设置不切实际的门槛,同时避免容易引起反感的盘问。

如果换个角度观察,难堪也罢,尴尬也罢,未尝不是生活的佐料,其终极目的也是指向人的幸福,因而也并不减弱春节的魅力。这一点,看看每年这个时候全球最大的人员迁徙场景,看看每日“800万+”的春运人数,你就坚信不疑了。某种意义上说,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也是人生活幸福、心理健康的指证。现在早已不是“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的时代,交际更成了频繁而又必不可少的需求。但愿在情意满满的春节,浓烈出温馨绵绵的氛围,氤氲着温润人际的春风,为达到亲密、融洽、协调的人际关系铺设出坚实的路基。把曾经是传统乡土文化留下的温情脉脉的优秀遗产,代代相因地传承下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