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国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只有正视问题,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才能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强化科技支撑和供给,用现代科技成果助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保卫人民健康。

应急体系建设

陈国强院士建议,推动医疗、医保、医药和医学教育“四医”联动,有效提升医学教育的战略地位。
科研创新开拓传染病防控新范式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传染病疫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新的手段。当前,传染病防控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呈现“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精准化”的动向。

全文>>>

仝小林等:加强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医药应急防控体系建设的思考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际,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不仅及时控制了疫情的扩散,国内生产生活也已逐步恢复正常。在疫情阻击战的“中国答卷”中,中医药全面、全程参与疫情防控成为此次抗疫的亮点与特色。但面对新发突发传染病,中医药参与防控的储备和应急能力均存在不足。

全文>>>

生物安全治理

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简称“武汉 P4 实验室”)是国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唯一按照国际标准建设,并首个投入正式运行的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
打通科技治理与生物安全治理的边界
目前,我国通过科学技术部建设审查的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有 81家,正式运行的生物安全四级(P4)实验室 2 家;而美国有 12 个机构拥有 P4 实验室,P3 实验室近 1 500 家,我国的差距和“短板”比较明显。

全文>>>

实施国家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规划 提高生物安全平台保障能力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全球卫生安全体系带来了重大考验,也给全球治理结构和格局带来新的冲击;同时,还暴露出全球及我国在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和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一些不足。

全文>>>

挑战与对策

从 2003 年的 SARS 之后,全球新发、突发传染病接连不断暴发,随着甲流、禽流感疫情的出现以及 2014 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的暴发,传染病早已突破国界,并显现出在世界范围加速传播的趋势,从这个角度上说,人类在疫病面前,前所未有地结合成了“命运共同体”。随着“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要做好健康保障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
浅谈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防控难度大,在没有特异性治疗药物和疫苗的情况下,我国通过最全面彻底的、以“非医疗干预”手段为主的防控举措,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科学防治、精准防治,有效遏制了本土疫情,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我国各级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了诸多短板和不足。

全文>>>

赵路:加强我国公共卫生管理的若干建议
应当进一步完善发现重大疫情处置上报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疾控机构权责划分,进一步赋予地方疾控机构疫情发布权力。应当进一步完善疫情预警机制,按照底线思维的原则处理预警问题,明确预警程序、等级、方式等。

全文>>>

结束语

科技平台和设施是科技创新的舞台,在重大传染病机理研究和防控技术研发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加快推进卫生健康和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整合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药卫生、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科研体系,加强生物信息库、样本库等公共卫生基础平台的布局与建设,布局一批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一批高水平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以及搭建服务病原学研究、药品筛选、疫苗研发的技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