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沙漠区主要优势植被稳定修复途径与可持续经营技术

发布时间:2020-06-28 16:56:14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曾凡江 等  |  责任编辑:张蔚蓝
关键词:典型沙漠,沙地,地下水位,优势植被,生物生态学特性,稳定修复,可持续经营

不同典型区主要优势植被的可持续管理技术

合理处理沙漠前沿植被与洪水和地下水的关系

合理处理洪水和沙漠前沿植被的关系。塔里木盆地南缘是降水极端稀少的区域,而且程度已经达到 1 000 年以来的最低点。植物繁殖需要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这不仅是种子萌发的需要,而且是保证幼苗根系达到地下水的需要。由于水分缓慢地渗过土壤淤积层,短时间(几天内)的洪水不会引起深层土壤水分的充分饱和。所研究的植物都没有出现远离现代河床、形成大面积分布范围的现象,甚至在土壤表面到毛细管水边缘距离超过 20 m 的立地也没有出现.

稳定维持地下水和前沿植被的关系。在塔里木盆地沙漠周缘的沙丘中,从沙丘顶端到地下水之间的距离主要是通过植物的根系来连接的,还可以通过(植物)的主干和粗枝来连接的。植物的生产力、木质部水势和 δ13C 值随着植物离地下水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这表明(植物体内)水分传输的阻力和水分在木质部中的传输距离有关。沙漠前沿的多年生植物不仅能够而且需要和地下水相联系,因此前沿植被的存在依赖于持久的地下水供给.

对沙漠前沿植被的收获量不应超过植被的增长量。植被的死亡和更新要达到平衡。在确定植被年生长量的基础上,可以计算植被的允许利用强度。为了避免浪费灌溉水,在植被更新措施中,应运用能促进植物根系尽快生长而达到地下水的灌溉方法。当植物根系达到地下水以后,灌溉即可停止。为了在植被更新中确保灌溉水的节约利用,即使在土壤表面离地下水距离很远的立地,也需要调查选择合适的灌溉方法和研究植物根系对土壤水分的依赖程度,为实现植被的“近自然”恢复重建奠定技术基础。

充分利用积雪融水培育幼苗和免灌造林

利用雪墒播种幼苗培育关键技术。准噶尔盆地边缘冬季多年平均积雪厚度为 20—30 mm,可以利用好的雪墒飞播或者人工辅助恢复梭梭。人工种植技术关键为:一次供水量为 20 mm,沙埋厚度为 1.0 cm。

梭梭免灌造林技术。在准噶尔盆地,种植幼苗要利用好早春的积雪融水,造林应在每年 3 月底前完成。由于干旱区降水量低,通过改造微地形,形成积雪沟和积水坑的方法,让降水再分配,形成梭梭集水造林免灌植被造林方法。梭梭林合理种植密度为 2.5 m×3 m,即 1 333 株/hm2 作为初植密度和成林密度是较为合适的。其能够达到水分供需平衡,在不灌溉情况下,仅靠降水不会出现固沙林衰亡的结果。

封育保护是促进优势植被稳定修复的先决条件

封育保护对于防止人畜对沙漠(沙地)自然植被的破坏,以及提供稳定的环境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促进自然植被稳定修复的先决条件。沙漠(沙地)自然植被的生理生态、生长繁殖与演替规律是其稳定修复与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系统性地开展自然植被方面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对于制定自然植被保护、修复、经营和利用的技术措施和相关政策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长期的支持。

统筹兼顾生态用水、扶持区域经济发展,也将为沙漠前沿主要自然植被的有效保育和合理利用创造重要条件

在 21 世纪水资源需求总量不断增加的大背景下,应把生态用水摆在落实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与生产生活用水一视同仁,通盘考虑,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绿洲建设与荒漠治理用水。同时,通过节水满足农业规模扩大的需要,为保护和改造荒漠植被提供合理的生态灌溉水源。

(作者曾凡江、张道远、李向义、刘国军、张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张文军、张 雷、袁立敏,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

<  1  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