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工程

发布时间:2019-09-11 09:59:37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刘艳琼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核弹,导弹,卫星,中国科学院,技术

核试验

1963年初,国防科委要求中科院承担首次核爆炸试验中光、热辐射和多种力学参数测试任务(包括 8 项光热辐射参数测量和 7 项力学参数测量),提出测量方案并研制所需测量仪器。中科院组织了地球物理研究所、力学研究所、物理研究所、声学研究所、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等 11 个研究所紧急安排该项任务。新技术局和各研究所都指定专人负责,采取了有力措施确保优先解决各研制项目的生产安排问题和器材供应问题。1963 年底大部分样机接近完成,1964 年 1 月,测试设备样机进入了正式产品的小批量生产阶段。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全部观测仪器和设备的研制任务。

1964 年 12 月,中共中央专委向中科院下达 27 项任务,大部分是第一次核试验测量任务的扩充和改进,要求 1965 年 2 月15日前确保完成。中科院按时完成了各项测试设备和技术准备,并派出不少科研人员到爆炸现场参加试验(图 1)。

图 1 1964 年,中国科学院研制成功的 64 型光电快门高速ZDF- 20 转境式半周等待型高速摄影机拍摄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的蘑菇状烟云

1964 年底,国防科委委托中科院承担核爆炸生物效应研究。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承担了该项任务,进行了历次核爆炸试验中的动物试验,研究了实验动物及其后代临床医学、血液学、细胞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生物遗传学、剂量学等多学科的远后期辐射效应。

1964 年 4 月,中科院承接了地下核爆炸试验有关科研任务,先后安排了 11 个研究所承担 27 个科研项目,包括为爆炸场区选择、场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地质资料而进行的野外地质勘探、岩石的成分分析、岩石的物理力学特性等实验研究,为地下核试验测试方案的确定而进行的理论分析、理论计算,以及测试技术和测量仪器的研究和试制等。其中,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和计算技术研究所共同负责了“地下核爆炸近似计算方案”的研究:力学研究所负责地下核爆炸力学效应近似计算和数值模拟的力学模型研究;计算技术研究所负责该项数值计算的计算方法研究、程序设计以及利用该所计算机进行计算;最后,再由力学研究所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1969 年 3 月,两所完成了研究任务,其成果为中国首次地下核试验采用。在第一次地下核试验中,中科院的 6 个研究所共派出 49 人到试验场地,协同国防科委 21 所完成此次核爆炸的测量任务。

<   1   2   3   4   5   6   7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