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杰:我国应重点发展什么类型的高性能计算机

发布时间:2019-07-12 10:08:06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李国杰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高性能计算机,科学技术,成果

发展高性能计算要强调应用牵引还是技术驱动?

人们常说,发展科技既要需求牵引,又要技术驱动。但在实际过程中,往往有所偏重。比较而言,美国发展超级计算机主要是应用牵引,而我国侧重于技术驱动。从一个例子可以看出美国应用牵引的倾向。美国最近开展的 ECP 计划的负责人 Paul Messina 是美国阿贡实验室的计算机应用科学家,ECP 计划则是由阿贡实验室(超级计算机的应用方)主导的科研项目。在 Summit 计算机交付之前,美国能源部已经成立了 25 个应用软件研发小组,设计能够利用E级计算机的软件。ECT 计划是否成功的指标不是 Linpack 性能,而是这 25 个应用性能的“几何平均值”,这意味着其中任何一个应用的性能都不能很差。美国是先有挑战性应用问题,为解决应用问题造新的计算机;我国的做法则是先造出世界领先的机器,再来找应用。发展超级计算机一定要国家战略导向,以及战略中的挑战问题导向。在研制新的超级计算机之前,应用部门一定要先把急需解决的挑战问题明明白白提出来,用可考核的应用性能指标来评价正在研制的计算机。在应用牵引上我们应虚心地向美国同行学习。

强调应用牵引不是说技术驱动不重要。由于摩尔定律临近极限,学术界普遍认为现在是系统结构研究的黄金时代,但系统结构研究的困难超出人们的预期。

在 ECP 计划刚启动时,Paul Messina 强调 E 级计算机研制要走所谓高架轨道(Higher Trajectory),两年以后描述 E 级计算的用语已经从“新型(novel)”转向比较乏味的“先进(advanced)”,Summit 计算机的重大技术突破也不多。对于 E 级计算机和以后更高性能的超级计算机研制者,能耗、访存、通信、可靠性、应用性能这几道“高墙”必须越过。没有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超级计算机不可能再上一个大台阶。中国计算机学者应当在这一征程中作出载入史册的贡献。国家在安排高性能计算重大科研任务时,不能只盯住工程任务,应更加重视颠覆性器件(如新型存储器件、超导、量子、光子器件等,以及几种器件的跨界协同设计)和变革性系统结构的基础研究。降低功耗的技术突破要摆在最优先的位置。

<  1  2  3  4  5  6  7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