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渐进式变革的发展道路适合中国国情
记者:这样做有的放矢,既能根据实际情况保护环境,又能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年,中国的环境状况一直因发展变化,从先发展后治理到边发展边治理,到目前的以恢复保护为主的生态环境发展观,您如何评价这样的发展?
吕永龙: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发达国家讲“你们在走我们20世纪发展的老路,我们都已经污染过了,你不能再污染。”还有人提出跳跃式发展,跳跃式发展有陷阱,我并不完全赞成。在初级发展阶段,中国的工业体系没有那么先进,技术员、高级工程师、企业管理人员等各方面都缺乏的情况下,怎么能够跳跃式发展?只能逐步发展。任何发展都要量力而行,我认为中国发展走的路是对的,选择的是渐进式变革的发展道路,适宜的技术,这是适合中国国情的。
中国现在很多污染问题,跟上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发展模式有关。当年很多地方都强调沿着河岸布局小纺织、小机械、小造纸等等,那时候人们认为冒烟就是好的,冒烟代表是有技术的,因为不了解发展过程。如今社会逐步发展了,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提高了,有的人说希望回到以前,但是回到以前那是一个原始的生活状态,跟国际水平是不可比的。人们向往生活在没有城乡差别,过着富裕生活但又没有污染的地区。
当前我国需要做的一个工作就是持续地支持一些科研机构,做系统性研究,注重数据资源的积累与储备,加强生态系统保育和环境技术创新。不能再走发展低端产业的老路,要从污染源头上控制,把好关。我国已经跨越了技术、人才、经验储备和积累的阶段,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发展可持续的产业,这不是简单的GDP增长,而是生态资本也能增加,至少是保护生态的,这是极为重要的。
不要认为过去的发展都是有问题的,如果没有过去的经历与经验,老百姓也不会认识到现在的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还在为解决温饱而奋斗,没有能力去顾及到环境问题。如今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群众的环境意识也在逐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变得更为紧迫。
记者:能理解成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阶段吗?
吕永龙:对,如果说必然可能有的人不一定赞同,但是确确实实是一个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也培养了人的环保意识。我讲一个案例,中国人对于核辐射污染的认识,最大的一次震动是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对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没有什么感觉,实际上这两次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更惨痛。一是因为日本距离我们很近,二是2011年中国人已经开始关注环境、自己的安全和健康,这绝对是发展阶段性的问题,需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