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南方红壤丘陵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20 14:24:42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魏文学 谢小立 秦红灵等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南方红壤,水土流失,耕地退化,温室气体排放,农牧复合,可持续发展

对比剖析了不同利用方式对红壤坡地土壤养分转化与迁移过程及其微生物机制,为加强红壤坡地退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功能恢复提供理论依据,为丘岗地综合治理与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示范样板

红壤坡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的土地资源之一,目前主要利用方式是农作物轮作,如植果、药、茶以及经济林、草等。由于植被群落单一和农事耕作,红壤丘陵坡地成为中国南方面积最大、垦殖指数最高、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目前对红壤地区生态环境退化各项指标已有较多的论述与研究,但针对该区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这一生态学研究热点的论述尚不多见,特别是针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功能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因此,以桃源站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应用 T-RFLP 和 RT-PCR 技术研究红壤坡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壤坡地 3 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农田 > 茶园 > 自然恢复,但土壤细菌数量茶园 > 自然恢复 > 农田,茶园土壤细菌数量是农田的 8.76 倍。农田与茶园和自然恢复土壤细菌种群结构均存在显著的差异,而茶园和自然恢复土壤细菌群落比较相似。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均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和保持红壤坡地的可持续利用,认为茶园是中国南方红壤丘陵坡地可持续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

采用高标准、规范化的水土保持措施开发坡度10°—15°  的丘岗坡地,在植被良好(森林覆盖率≥ 85%)的前提下,降水的植被物拦截、土内渗流与地表径流量之比约为 3∶5∶2,比非水保坡地拦截的降水量增加 500—700 mm · yr1,降水年径流系数可控制在 10.0% 左右、土壤年侵蚀模数可控制在 200.0 t · hm2· yr1以下,作物(林果)产量或生物量提高 23.8%—83.3%,形成“土涵水”“水养土”“生物生长旺盛”的“土壤—水分—生物”资源利用的互利型模式(图 3)。

 

<   1   2   3   4   5   6   7   8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