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种养结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建议
建立畜禽粪污养分管理为基础的准入制度,促进种养结合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是连接种、养两个环节的绿色纽带,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已成为社会的共识。畜禽粪便农田利用,不是简单地把畜禽粪便施用到农田土壤,而是需要根据农田作物的养分需求,充分考虑畜禽粪便养分供给量、土壤养分含量,结合周边一系列生态环境参数,进行科学管理。
建议结合欧美国家粪便综合养分管理计划的思路,建立以畜禽粪污养分管理为基础的准入制度,以大型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推动实施养分管理制度。要求养殖场根据《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测算方法指南》,配套足够的农田面积,自己或委托第三方采用科学合理的粪肥施用措施(合适的用量、合适的施用时间和合适的施肥位置),提高粪肥利用率,保证农田的产量、质量和环境安全。建立畜禽养殖场粪便资源化利用台账,农业农村部联合生态环境部建立粪污养分管理的技术标准和监督服务体系。引进荷兰、德国和丹麦等欧盟国家的畜禽养殖产业准入政策,结合我国畜禽养殖污染条例等现有环境影响政策法规,研究出台适合我国的畜禽养殖准入制度。
培育和壮大第三方服务组织,推动畜禽粪污还田的机械化和信息化
第三方服务是一种高效的组织模式,在我国部分区域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减少面源污染和提高土壤肥力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种养结合条件好的地区以及养殖密集区域,设置区域性畜禽粪肥施用服务组织,政府可对运输车辆、施肥机械、服务费用等进行引导性补贴,降低种植户肥料成本,让农户从繁重粪肥施用中解放出来,提高种植户使用畜禽粪肥的积极性。研究推广适合我国不同区域、不同田块类型的粪肥还田利用输送和施肥设备,提高粪肥还田的效率。开展粪肥还田利用的信息化管理,实现粪肥还田从养殖场到田块的全过程信息记录,确保还田利用量的科学准确。
建立全链条农田利用监测网络,研发和推广重金属和抗生素减量化等环保技术
建立全链条畜禽粪污还田利用监测网络,监测对象包括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专业机构、粪污施用田块 3 个部分。监测环节包括饲料投入、粪污养殖场内贮存处理、粪污运输、还田利用等主要环节。监测内容包括所有环节中的氮磷钾养分、重金属、抗生素等在粪污、空气、土壤和水体中的含量。各地畜牧部门要督促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专业机构和粪污施用农田做好粪污收集、处理、利用等信息台账工作,逐步实现农田利用的可监测、可报告和可核证。在监测示范的基础上,建立粪污还田利用大数据库,并通过与养殖数据和配方施肥等项目的结合,核证指导科学利用。同时,根据监测结果研发和推广重金属和抗生素减量化环保技术,包括畜禽粪便高温堆肥和生物有机肥化等技术。在实现农田利用可监测、可报告和可核证的基础上,实现可解决和可优化的管理和技术集成。(作者:董红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左玲玲,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魏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朱志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尹福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