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9-03-20 14:24:42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王启贵 王海威 郭宗义 王高富 刘作华 印遇龙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遗传资源,保护,创新利用

我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建议

随着我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畜产品的生产正在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的新阶段。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抓好畜禽遗传资源这个良种的源头,增加“特、精、美”和优质畜产品供给,推动我国畜牧种业发展。针对当前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情况,加快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等方面建设,全面提升我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水平。

加大畜禽遗传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由政府出台“中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条例”,落实分级保护制度,对列入畜禽遗传资源志的地方品种实施有效的保护,逐步建立和完善原位活体保种和易位保种相结合的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保存体系,提高保种安全水平和效率。研究建立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保种工作评价规范,开展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绩效管理,对各保种场、保护区和基因库的保种工作、保种效果和管理状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建立保种单位奖励和退出机制,督促强化保种工作措施高效有序实施。建设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大数据中心,建成由国家大数据中心、省级地方分中心、基层监测点三位一体的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动态监测体系。中心开展畜禽遗传资源种群常态性的监测和登记,通过全面监控分析品种资源数据,及时掌握资源动态变化,提高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针对性。例如,在 2018 年第八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上,由我国 15 名院士联名向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建设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的建议》,得到了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和胡春华副总理直接肯定性的批示。国家生猪大数据中心的建立,可全面监控分析涉及猪领域的数据,同时也为建设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大数据中心起到示范作用。

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的科技创新。积极探索、完善和创新保种理论,为建立高效保种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指导。加强地方畜禽保护的技术方法研究,开展包括生殖细胞冷冻保存,cDNA 文库的构建,以及生殖细胞、体细胞克隆等技术的创新研究。如:建立可以大幅度提高畜禽繁殖效率的性别控制、体外胚胎生产为代表的配子胚胎操作技术体系,建立高效、安全的体细胞重编程技术,构建以克隆、干细胞为代表的新型畜禽繁殖技术等。加强地方畜禽品种性状解析方面的研究,应用现代生物学、集成信息与传感等技术,对生产、品质、抗病等成因进行解析,鉴定、验证具有重要育经济价值的功能基因及其调控元件,筛选出与主要经济性状显著相关的分子标记;提高畜禽性能测定、数据采集与传输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通过畜禽遗传资源优质性状相关基因的发掘,促进地方品种的开发利用,间接达到保种的目的。加强产学研联系,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大力开展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种质特性研究、评估分析与优良基因挖掘。解决制约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发展的技术瓶颈,提升资源保护与利用科技创新水平。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畜禽遗传资源的保护主要为了开发利用,单纯的保种而不利用,既不现实也不长久。加强我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协调发展,努力做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相融合,为实现我国现代化的畜牧“种业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以经济效益优良、种质特性优异的地方畜禽品种为核心,以区域特色明显、养殖传统悠久的市县为重点,加快产业化开发,推动传统产业化转型升级。以地方品种为主要素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采用常规育种技术,结合信息和生物工程技术,培育优质、节粮、高产型地方畜禽新品种和配套系。针对已培育的新品种和配套系,加快产业开发,打造知名品牌,增加特色畜禽产品供给。扩大地方特色畜禽遗传资源的药用、娱乐和竞技等价值,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发展特色畜禽产业。完善利益分享机制,逐步建立以有效保护促进开发利用,以开发利用成效反哺保护工作的良性循环。(作者:王启贵,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农业农村部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王海威,重庆市畜牧科学院;郭宗义,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农业农村部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王高富,重庆市畜牧科学;刘作华,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农业农村部养猪科学重点实验室;印遇龙,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  1  2  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