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鹏:“一带一路”建设路上的护路员

发布时间:2018-12-18 17:07:30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岳凌生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减灾工作,一带一路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在汶川特大地震、庐山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等救灾过程中,都曾出现过一支灾害考察团队的身影——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身赴险地,进行细致的观测以获取第一手数据,并由此提出科学的认识和危险性评估,为灾后的应急抢险、防灾减灾、灾后重建提供决策所需要的科学依据,而这支队伍的领导者就是中国第一位“泥石流院士”——崔鹏。

从 2006 年起,崔鹏就已走出国门,开始为中巴经济走廊的减灾工作作出不可替代的贡献;2016年5月,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综合减灾国际研究计划(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减灾计划”)正式启动,他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安全服务,以及解决沿线国家遭遇的灾害问题的工作中去。“当地老百姓对我们的减灾工作都是非常欢迎的,因为能够解决他们实际的民生问题。‘一带一路’减灾是‘民心相通’非常好的切入点——减灾工作做好了,不仅是各国政府,而且是各国老百姓对中国的理解和友好的程度就会增加很多。该工作能够服务于我们国家新时代对外开放大的格局,也符合我们国家提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崔鹏说。

实例 1 喀喇昆仑公路上的“风景点”

2000年,巴基斯坦北部山区发生滑坡,形成一个很大的堰塞湖,其规模超过了汶川地震的唐家山堰塞湖。当时滑坡掩埋了中巴喀喇昆仑公路 25 公里长的路段,这使得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商贸几近中断。承建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改扩建任务的中国路桥集团委托崔鹏团队做了危险性分析;与此同时,也有西方的科技单位做评估。经过对比,双方最终决定委托崔鹏团队做进一步的风险分析并设计应急排险处置方案。巴基斯坦的施工队伍采用崔鹏团队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后,中巴喀喇昆仑公路堰塞湖风险得到控制,完成了公路修复并且提高了运输能力,使商贸得到迅速恢复,且贸易量超过了断路之前。此外,这个堰塞湖风险不仅被排除了,甚至成为喀喇昆仑公路上一个美丽的“风景点”。

实例 2 尼泊尔地震灾害评估报告

2015年,尼泊尔地震以后,由崔鹏带队的中国科学院科技团队(以下简称“中科院团队”)成为到地震现场做考察工作的第一支减灾方面的科技队伍。尼泊尔对此非常重视,相关部门对该队伍工作的支持、配合也非常好。中科院团队与尼泊尔公路局、特里布文大学以及国际山地研究中心一起组织了一个考察工作队。该工作队的任务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野外考察,一部分是遥感解译,其中遥感调查就是中科院团队和国际山地中心共同进行的。野外考察工作,分别由两个研究员带队分两路开展了一个多星期的调查,基本上把重要的地方都调查了——当时交通到达不了的地方也都乘直升机去了。考察完以后,中科院团队很快写了一个灾害评估报告,报告结尾提出减灾建议,包括应急减灾阶段应采取的措施,以及未来灾后重建阶段应该采取的措施。中科院团队通过中国大使馆将该报告转交给尼泊尔政府后,得到了尼泊尔政府高度重视,后来包括其科技部及地震灾后重建专门机构,都到中国与该团队交流后续的减灾工作。“中国和尼泊尔的中尼交通廊道建设对两个国家都是很重要的,我们做的工作将会为公路的修复和已经在计划中的铁路修建,特别是为规划中的中尼铁路选线和工程设计等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在修建铁路或者修建公路过程中提前做好灾害预防工作,能够保证道路修建的顺利和今后运营的安全。如果灾害应对比较合理,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减工期、减小投资”,崔鹏说。

1  2  3  4  5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