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董锁成团队执行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所级国际合作项目,并组织召开了若干大规模国际性学术会议,有力发挥了智库专家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作用。2014 年 6 月,孙九林院士团队和董锁成团队在北京共同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百余位国际科学家签字倡议成立了“‘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目前,“‘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已凝聚了沿线国家数百位著名科学家,是“一带一路”智库建设的高端力量。2016 年 8 月,第 33 届世界地理大会期间,董锁成团队举办了大规模分论坛——“一带一路”科学家联盟智库论坛。会上,董锁成作了关于“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模式报告,受到与会专家强烈反响和认同,并作为该届地理大会突出贡献者受到大会组委会表彰,该分论坛成为第 33 届世界地理大会优秀论坛。2016 年 11 月,孙九林院士团队和董锁成团队承办了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一带一路”沿线 37 个国家科学院院长及科学家联合签署了“北京宣言”,提出建立绿色“一带一路”和共同建立“一带一路”国立科研机构联盟等倡议。
在董锁成看来“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首先是语言问题。最初团队中懂俄语的专业人才短缺,沟通困难;大量俄、蒙科学资料和信息翻译成本高、难度大。随着与俄蒙科学院及大学合作的加深,双方互访交流频繁,招收俄蒙博士生,聘请俄语翻译,语言问题有所缓解;目前积极培育既懂专业也懂语言的人才迫在眉睫。其次是,考察区域广阔。有些中、高纬度地区地理环境比较严酷,考察难度大,条件比较艰苦,同时也面临着考察成本高及经费不足的情况。“让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乘科考船在北冰洋沿岸和勒拿河三角洲考察,船上床铺不足,我和张树文教授就把床铺让给其他专家,张树文教授在半尺宽的板凳上睡了一夜,我在甲板上呆了一夜”,董锁成说。
董锁成认为,“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架构,与许多国家的战略高度契合,是当前世界经济的强大增长极,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5 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也面临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他希望,未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继续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在数量增加的同时,要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生态旅游,建设低碳城市,共创绿色发展示范区。加强科技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撑作用,积极部署对六大经济走廊和沿线重点国家的国际联合科学考察和系统研究的国家专项,邀请沿线国家共同参与。促进“一带一路”科技合作,制定“一带一路”国际科学计划和“一带一路”专项研究基金,以我为主吸收沿线国家及国际组织参加,凝聚国际科学家共同探索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模式。(作者:张勇《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