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分子模块设计研究成果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8-09-28 14:04:06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薛勇彪 韩斌 种康等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水稻,禾谷类作物,复杂性状,分子模块,分子模块设计育种

水稻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取得丰硕成果

“全基因组导航”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得到实验验证

“全基因组导航”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通过对基因组进行扫描检测,高效预测现有推广品种中所遗缺或者需要改良的基因型组合,根据已有分子模块及其互作关系,设计品种改良的最佳路径,并借着基因组信息快速、准确地预测杂交群体中哪一个体是聚合众多优良基因型的个体,为育种家培育理想品种提供最佳育种策略和方案。利用此技术,明确了我国东北稻区、长江中下游稻区、黄淮稻区主栽品种所遗缺的分子模块或需要改良的基因组合;然后针对不同品种遗缺的分子模块和需要改良的基因组合,通过导入 1 个、2 个或 2 个以上分子模块;结合全基因组选择,已培育了 30 多个设计型水稻新品种,其中 4 个已通过国家审定。这些研究验证了分子模块设计育种技术可行性。这些分子模块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切实解决了我国主产稻区现存水稻品种的缺陷,为相关稻区水稻生产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建立和完善了以水稻为主的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最终将带动其他主要农作物品种的升级换代,引领我国农业领域新兴种业的发展。

水稻分子模块品种显示巨大的生产潜力

东北稻区是我国优质米生产基地和商品粮基地,商品粮贡献率高达 70%。近年来水稻主栽品种种性退化、稻瘟病频发等因素严重影响稻米的生产。运用分子模块设计育种理论和技术,笔者团队培育出多模块耦合新品种“中科 804”和“中科 902”。其中,“中科 804”以“吉粳 88”为底盘品种,耦合了粒型模块 GS3、稻瘟病抗性模块 Pi5 等,2017 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适合东北地区第一积温带稻区种植。“中科 902”以“空育 131”为底盘品种,将抗稻瘟病模块 Pizt、Pi35、Pb1、Pi21 以及香味模块 Badh2 耦合育成,2017 年通过黑龙江省品种审定,有望成为黑龙江第三积温带主栽品种,解决该稻区 3 500 万亩水稻生产的瓶颈问题。

长江中下游稻区是我国南方水稻的主要产区,近年来主栽品种退化严重。通过耦合 ipa1-2D,以及稻瘟病抗性模块 PiZ、Pi5 等,育成高产、抗稻瘟病的“嘉优中科”1 号、2 号、3 号杂交粳稻新组合,顺利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其中,“嘉优中科 1 号”具有高产、多抗、早熟、矮秆、大穗等特点,2017 年在江苏沭阳进行了 1.4 万亩示范,实测平均亩产 850 公斤,比当地主栽品种亩产增加 200 公斤以上。“嘉优中科 2 号”具有籼稻株型和粳稻品质,具有高产、多抗、早熟、优质等特点。“嘉优中科 3 号”2016 年在江苏沭阳完成 1.1 万亩示范,亩产达 917.7 公斤。“嘉优中科”系列模块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实现了水稻优质、高产、多抗的完美结合,为李家洋院士团队获得 2017 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作出贡献,系列成果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 10 多家新闻媒体报道。

针对杂交稻米品质亟待提高的重大需求,将多个高产、优质、抗病、高效等模块进行全基因组聚合,育成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中禾优 1 号”。该品种适应性强,从黄淮稻区到长江中下游稻区均能种植,兼具籼稻的外观和粳稻的口感,实现了高产和优质的完美结合,切实解决杂交稻米质差的问题;实测亩产 937.6 公斤,比对照“徐稻 3 号”增产 20.8%,品质达国标 2 级,并于 2018 年获得国家品种审定。同时,针对黄淮稻区直播稻品种的缺乏,以“武运粳 8 号”为底盘品种,通过导入早熟、抗稻瘟病、抗条纹叶枯病等模块,育成了优质高产粳稻品种“中科盐 1 号”,并于2018 年获得国家品种审定。

<  1  2  3  4  5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