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分子设计育种成果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8-09-28 14:05:24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田志喜 刘宝辉 杨艳萍等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大豆,育种技术,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分子模块,模块耦合与组装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人类提供丰富优质的油脂和蛋白资源。无论大豆油还是作为饲料的豆粕,我国一直都是消费大国,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位。仅 2017 年,我国消费大豆油 1 740 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 30.9%;消费豆粕 7 407 万吨,占全球消费总量的 31.7%。

随着人口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逐年增加,供求矛盾日益突出。1995 年以前我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1995 年,国家调整大豆进出口政策,增加进口,减少出口,我国首次成为大豆进口国,随后呈逐年上升趋势。2000 年进口突破 1 000 万吨,2010 年突破 5 000 万吨,2017 年高达 9 553 万吨。目前,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 87% 以上,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且 2017 年的进口主要来源于巴西、美国和阿根廷,分别占我国进口总量的 53%、34% 和 7%。

我国大豆生产和科研水平落后于美国

自 1978 年以来,经过大豆育种学家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培育了 1 800 多个大豆新品种,在生产上品种更换了 4—5 次,使大豆单产提高 140%。但是,与国外大豆主要生产国相比,我国大豆单产还有很大差距。目前,巴西、美国和阿根廷等大豆生产大国的大豆平均产量已经高于 3 000 公斤/公顷(相当于 200 公斤/亩);与之相比,我国大豆平均单产长期以来在 120 公斤/亩左右徘徊。

近年来,我国大豆科研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与美国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对 1916—2017 年间大豆相关研究的 SCI 论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美国以绝对的数量和质量优势占据全球大豆研究发文量的首位,其研究论文总量占全球总发文量的 44%,且发文量排名前 10 位的机构均来自美国,Top10% 的高被引论文数量也排名第一,占高被引论文总量的一半以上。在大豆相关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上,美国也雄踞榜首。通过大豆核心专利的技术布局分析发现,核心专利和相关技术主要掌握在孟山都、陶氏-杜邦等美国公司手中,这些公司通过对大豆种子技术的掌控来实现对产业链源头的垄断。在育种技术上,美国育种公司已经开始了分子育种,而我国基本以传统育种方式为主,在育种效率和对具体性状的精确改良上明显落后于美国。

1  2  3  4  5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