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建设

发布时间:2018-09-07 11:49:52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马克平 朱敏 纪力强等  |  责任编辑:赵斌宇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大数据,生态安全,数据共享,数据挖掘,决策支持

中国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的资源整合与共享

生物多样性大数据资源整合涉及多种结构形式、多个单位渠道和多个学科领域,数据共享形式可以分成 4 种类型:①中国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建设团队产生的数据,全部充分对外提供共享服务;②中国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建设团队主持或者作为主要参加人建设的在线数据共享平台,以在线 API 共享方式整合,对用户提供共享服务;③中科院资助项目产生的数据集,通过协商和院局层面的协调或者发布相关的数据共享办法实现数据共享;④中科院院外和国外数据资源采取协议方式实现数据共享。中国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是一个由总平台、子平台和合作共享的数据源组成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共享网络体系。

数据共享总平台主要包括下列 4 个部分:①数据汇总、质量控制、可视化展示并实现不同程度和方式的数据共享。集成古生物演化、遗传资源、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等专项数据集。通过对数据信息的组织和标准化处理,构建多维度生物多样性(如组学多样性、物种多样性、谱系多样性、功能性状多样性、群落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古生物多样性等)综合数据平台。建立专门的门户网站、开发专题搜索引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对各类数据集产品、数据挖掘工具、重要研究成果等进行可视化展示与充分共享。②建立共性数据库,包括高分辨率环境数据库、1 亿年来的古气候古环境数据库、社会经济数据库、自然保护地数据库、新一代植被图、生态系统类型矢量图等。③整合与开发数据挖掘工具或软件,建设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格局在线分析平台。将当前常用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数据模型进行收集和整合,建立方法工具库,综合评价各类模型预测精度与稳定性,探讨全球变化下重要类群(如濒危物种、特有物种)分布和迁移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区域气候变化对生物群落和功能的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群与关键物种的变化预测、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与空缺分析、自然保护区管理成效评估、外来物种风险评估预测与预警、关键生态系统例如中国森林、草原、湿地等类型动态变化模拟与未来变化情景预测等。④利用手机 APP 智能识别物种功能性状或鸟类鸣声等特征,快速识别动、植物物种,在提供物种识别服务的同时实现众源数据采集。通过中国植物志在线、中国植被在线和生物多样性知识百科等在线知识产品以及对用户进行的数据平台、数据挖掘工具和人工智能识别系统等使用培训,让广大用户简单快捷地从综合平台上获取需要的生物多样性信息,不断提高用户的体验水平。

中国生物多样性大数据平台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整合现有的相关数据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 4 个方面的产出。①整合、清理和完善专题数据集,为用户提供价值大共享程度高的数据产品;②针对重要的科学问题充分挖掘整合的数据资源,在大数据基础上开展数据密集型研究,有力地驱动更具创新性的科学发现;③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支撑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的政府决策,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④通过知识库和灵活多样的数字产品,为科普教育和社会公众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做出重要贡献。(作者:马克平 朱敏 纪力强, 马俊才郭庆华欧阳志云朱丽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北京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北京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北京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北京。《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  1  2  3  4  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