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中的土壤科技问题

发布时间:2018-03-05 11:43:11  |  来源: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沈仁芳 王超 孙波  |  责任编辑:王虔
关键词: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耕地资源,地力提升,可持续利用

原文标题:“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中的土壤科学与技术问题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确保粮食产量和安全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农业稳定发展。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61791万吨。与此同时,国内粮食库存量显著增加,部分粮食品种供给偏多,仓储补贴负担加重,并且受到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走低的严重冲击。反观粮食增产的代价是耕地的高强度利用、超负荷运行、质量退化、地力透支及土壤严重污染等负面问题,这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局势下,如果粮食生产结构不能及时调整,我国的粮食产量和安全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和压力。

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是保障国家粮食产能和安全的必然选择,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不仅是对我国粮食生产、农业发展形势的准确判断,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科学途径。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实现,关键是要保障耕地数量和提升耕地质量。耕地是粮食生产和安全的根基和载体,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础。基础地力是反映耕地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对其提升是实现“藏粮于地”战略的基础和保证。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战略意义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指通过提升耕地质量和土地生产力,实现粮食稳产高产,在粮食生产相对充足的情况下,有效地调整土地产业结构,将部分土地改作种植经济作物或从事其他经营,让过度消耗的耕地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从而保障和提升耕地地力;当出现粮食紧缺的时候,可很快恢复耕地生产能力,满足国内粮食需求。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短期目标是调整种植结构,提升耕地地力,降低国内粮食库存量,以减轻国家仓储补贴负担,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长期目标是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稳定供给和安全。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仅可以保护我国耕地资源,提升耕地产出效益,缓解土地生态压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平衡国内粮食供求矛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供给,促进农民增收,缓解粮食库存压力,减轻仓储财政负担,这符合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

 我国耕地质量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根本在于耕地。只有保证了足够数量的耕地面积和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确保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才能保障国家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然而,不管是从耕地数量还是质量上,我国当前耕地资源形势都非常严峻,面临着耕地资源匮乏、整体质量偏低、土壤退化和污染严重等问题。

 我国耕地数量不足而且还不断减少

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结果,2015 年我国耕地面积为 1.35 亿公顷,人均耕地不足 0.11 公顷,仅为世界人均数量的 45%。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态和交通建设不断推进,耕地数量还在持续减少。“十三五”期间,耕地年平均减少面积为 90 万公顷。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调整方案》,到 2020 年确保我国基本耕地面积为 1.24 亿公顷,农田面积稳定在 1.03 亿公顷以上。

我国耕地质量整体水平偏低,中低产田面积比例较大

我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 1% 的面积达到 26%,整体有机质含量低于欧洲同类土壤的一半。目前,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对粮食生产的贡献仅为 50% 左右,比发达国家低 20—30个百分点。根据农业部关于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的公报统计显示,全国高、中、低产田的面积分别为 0.31 亿公顷、0.43 亿公顷和 0.34 亿公顷,其中中低产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比例高达 70%,低产田超过 30%。虽然我国通过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平均每 10 年补充耕地 280万—490 万公顷,而这些耕地一般多为劣质低产田,很难快速达到优质耕地的水平。

耕地土壤退化较为严重

我国耕地退化面积较大,占耕地总面积的 40% 以上,而且退化趋势日趋严重。土壤退化突出表现在:耕层变浅、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养分呈现非均衡化、水土流失以及土壤盐渍化、沙化、酸化等方面。例如,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 356 万平方公里,年平均增加 1 万平方公里。目前,东北黑土区土壤耕层只有 12—15 厘米。近 30 年,我国 21.6% 的耕地出现严重酸化,pH 值平均降低了 0.85 个单位,主要集中在湘赣粤等红壤地区。

土壤污染严重,障碍因素复杂多样

按联合国的划分方法,我国耕地有障碍的面积占 89%,无障碍耕地仅占 11%。根据 2014 年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全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约有 0.1 亿公顷,土壤点位超标率高达 19.4%。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率已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的不足 5%,上升至目前的约 20%[8],受农药污染的耕地土壤面积达 0.09 亿公顷[4],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面源污染加重已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

1  2  3  4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