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停诊 自称曾是医院领导拍广告问心无愧

发布时间: 2017-06-27 10:35:33  |  来源: 北京青年报  |  作者: 王天琪  |  责任编辑: 袁放
关键词: 李炽明,神医,出诊,专家,药品

'神医'停诊 自称曾是医院领导拍广告问心无愧

李炽明此前曾以美国医学专家的身份现身一药品广告中

近日,随着刘洪滨(“滨”有时写作“斌”)被曝光代言违规医药广告,众多网友也陆续揪出来“虚假医药广告”的“四大神医”。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作为“四大神医”之一的李炽明仍在一家机构定期“坐诊”。这家机构的工作人员称,因为身体原因,李炽明将暂停“出诊”,何时恢复无法确定。

李炽明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真是医生,对广告片中的内容问心无愧,“拍摄广告时每一个文稿我都认真审阅过。”但是李炽明也承认,从来都没看过拍出来的片子,“他们是把我当做演员看待了”。

李炽明系医务人员

通过“专家”夸大其词、发布虚假治疗效果、观众患者都是演员……《北京青年报》近日报道了“四大神医”背后的违规药品广告产业链条。

一位广告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最早的一些药品广告所推销的药是有一定治疗功效的,所以销量很好,挣了不少的钱。后来一些商家眼红,就完全照扒形式模仿出来,到后期一些药商就会找一些形象符合的群众演员来冒充“观众、患者甚至专家”,这些药商为了让自己的药能够更好卖,就会让这些“专家”夸大其词,发布虚假的治疗效果。

刘洪滨、李炽明、王志今、高振宗等“四大神医”中,最知名的刘洪滨已经处于失联状态,她的“经纪人”曾向圈内人表示:“刘洪滨关机了,找不到人。”

排名紧随刘洪斌之后的李炽明,与他合作过的导演曾表示,李炽明确实是医务人员,还有全科医学(中医类)副高级职称证明。

自称曾是医院领导

近日,北青报记者与“神医”之一的李炽明取得了联系,李炽明表示,他已经从亲朋好友处得知自己在网上“出名”的事。

李炽明告诉北青报记者,他现在就在北京,自己是退休医生,但拒绝透露退休前就职的医院名称、职务,只称自己“曾经是一家医院的领导”。

李炽明称,自己之所以接拍了那么多广告片,并不是为了补贴家用,而是想完成他“作为一名医者的工作”。他称自己是问心无愧的,“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疾病、预防疾病,在宣传普及这些疾病的知识的同时,顺便宣传一下药品”。

李炽明说,他现在在为一家保健品公司工作,主要是“出门诊”,并称自己近日还曾出过门诊。在这家公司的历史网页中,李炽明名列公司的专家团队之中,其简历介绍为“著名中医药专家”。

出诊单位并无资质

李炽明自称是为这家保健品公司出门诊,但是北青报记者查询了这家公司的工商登记信息,有特殊食品销售(保健品)的资格,但并无行医资质。

6月24日上午,北青报记者来到这家公司,两名值班的工作人员称,一般找李炽明看病都需要提前预约,“李老什么时间来,得看公司的安排,李老不光是在公司里坐诊,有时也会到外面出诊”。

值班的工作人员说,李炽明平时并不总是在这里出诊,但是每次来出诊都会非常早到,“平时来看病的人非常多”。

不过昨天上午,这家公司的负责人石先生告诉北青报记者,李炽明因为身体原因暂停接待患者,什么时候恢复接诊暂时无法确定。

对话

李炽明:他们是把我当做演员看待了

在李炽明所就职的保健品公司宣布他停诊之前,李炽明对北青报记者说,自己拍这些“药品”广告问心无愧,“别人爱说什么说什么”。李炽明自称是一家医院的领导,却在广告片中被安排什么头衔职务,“这些我都不知道”。

北青报:你当初是出于什么原因接拍这种广告片?

李炽明:我觉得我这一辈子,特别在诊疗工作中有两大任务,一是治病救人,就是平时的门诊、开方子、看病。再就是告诉病人怎么不得病,或者是得了病之后怎么康复,这些知识我觉得也是一个医生应该告诉病人的。所以,我做了一些节目告诉人们自己的病是怎么回事,怎么预防。

北青报:你清楚知道自己广告片中所说的是什么吗?

李炽明:我拍片子是有原则的,凡是文案中有一些夸大的、不合理的、没有原则的我都不会说,这是我一直把握的比较严的原则。

北青报:你知道自己在这些广告片中被冠以多个不同的头衔吗?

李炽明:这些确实是有些夸大了,我确实曾经是一家医院的领导,但是药厂、后期制作要安什么头衔,这些我都不知道,他们是把我当做演员看待了。

北青报:你知道你在广告中推销的是什么样的药品吗?

李炽明:知道,这些广告有的是宣传药品,这种非常少,有的则是宣传理念,还有的是讲疾病的预防。我主要是宣传疾病的预防,但是这里面肯定会牵扯到药品,比如,降压的、降血糖的。

北青报:你怎么看网上的舆论?

李炽明:我知道现在网上说的这些,我的朋友也发给我了,但是我不在乎,别人爱说什么说什么,我问心无愧,对我也没有影响,我依然在出我的门诊。

北青报:你现在还在出门诊?

李炽明:是的,我现在很忙的,还要坐班出诊,不过我现在出的是一个特殊的门诊。

本组文/本报记者 王天琪实习记者 张曜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