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记者袁放、实习记者郭俊魁)2017年6月12日,由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税务研究中心与维也纳经济大学全球税收政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财经期刊总社、中国网“一带一路”官网协办的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税收政策论坛在中央财经大学学术会堂举办。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税务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名誉主席张志勇、中心执行主任曹明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维也纳经济大学全球税收政策研究中心杰弗里•欧文斯,肯尼亚税务局局长约翰•卡里米•恩吉拉尼,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收管理司司长廖体忠,北京大学财经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剑文,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财经期刊总社社长高进水,中国网“一带一路”官网主编王东海等出席论坛开幕仪式。
来自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业务主管部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高校研究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华为集团、华油能源集团等企业,安永、毕马威、德勤、中税咨询、亚嘉财务咨询等中介机构代表200余人与会,围绕论坛主题“深化国际税收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进行研讨。新华社、中国网“一带一路”官网、中国经济网、经济参考报、中国财经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税务报、今日中国、中国财经出版传媒集团财经期刊总社等专业媒体全程跟踪报道。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的闭幕辞中提出,要“让各国政策沟通更有力,设施联通更高效,贸易更畅通,资金更融通,民心更相通”。政策沟通在“一带一路”“五通”建设中居于首位,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从理念到蓝图、从方案到实践,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和讨论议题繁多、成果丰富;然而,关于“一带一路”发展国际税收问题高端深入集中的研讨,相对比较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既存在着发展阶段上的差异,还有着公私两类产权结构与市场经济制度结合的分野,亦有要素禀赋差异导致比较优势的不同。以上,不仅决定着发展路径的不同取向,也决定了政府收入结构与财力动员能力的差异。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沿线国家联合、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过程,也是不同发展路径协调的过程。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支柱,财税体制作为发展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差异的协调既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更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抓手。
从“走出去”企业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推行投资的便利化和贸易壁垒的消除,为“走出去”企业和对华投资企业均提供了新的机遇,而与此同时,由于各国税制和政策的差异,合规、重复征税、税收抵免、转让定价等涉税风险目前成为“一带一路”企业投资中的严重隐患。如何更好地减少企业投资和经营风险?企业实操中真实的困难如何向政策制定者有效传递?诸如此类问题,成为“一带一路”政策沟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从财税主管部门角度来看,在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税协调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基于双边税收协定公式及其相互磋商程序解决“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这类存量税收利益的分配问题,更为主要的是通过涉税协调,在包容性增长框架下实现“税基共创与利润分享”这样的增量分配理念与机制。这种协调不仅需要对税收工具应用的范围与时机有共识,还需要以相应的税收征管能力为基础,而无论是共识的达成还是征管能力建设,都需要沿线国家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
从国际财税战略研究角度看,学界各方也应贡献自身力量,围绕“一带一路”国际财税协调中心目标,以基础理论研究诠释道路自信,以政策战略研究推进制度完善,以学术合作交流拓宽参与机制,以高端人才培养保障能力提升,扎实回应“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时代需求。
未来两天,以首届“一带一路”国际税收政策论坛为平台,与会代表将围绕“深化国际税收合作,促进一带一路建设顺利推进”主题,集成跨国界、跨业界、跨学科比较优势,为深化“一带一路”国际税收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共商、共建、共享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