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机构负责人就银行业支持或参与“一带一路”的举措和成效作了介绍并就热点问题答记者问。专家指出,资金融通既是“一带一路”倡议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3年多来,中国金融机构积极在海外布局设点,同时推出了多元化的优质金融服务,在为“一带一路”建起通畅的资金桥梁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国际化发展的长足进步。
融通成果可圈可点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介绍,截至2016年末,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机构;在“一带一路”沿线,则有20个国家的54家商业银行在华设立了分支机构。
在海外机构不断扩大的同时,资金融通成果亦可圈可点。例如,国家开发银行累计发放贷款超过1600亿美元,重点支持了基础设施、产能合作、能源资源、社会民生等领域;工商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储备项目总投资金额达3372亿美元;中国银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年底授信支持1000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资银行还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各类“走出去”企业跨境贸易提供结算、清算、汇兑等便利性支持,为跨境投资提供财务顾问、并购搭桥、股权融资等服务。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都是以间接融资为主,因此我国的银行业在支持经济发展中实力较强、经验丰富。从目前情况来看,‘一带一路’领域业务的顺利推进既促进了具体项目的资金融通,又为银行自身带来了很多国际化发展的机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多元金融层次丰富
关于“一带一路”中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关系,潘光伟表示,前两者贷款期限长,可以在支持境内外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建设上发挥独到作用;商业银行的优势则在于可以利用筹集资金渠道多元性吸收存款、发行理财、发行债券,与前两者形成互补。
“‘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居多,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基础性建设项目资金需求大、使用期限长。因此,在促进资金融通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发挥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中长期资金优势,又要用好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手段,双方相互支持,取长补短,最终构建一个能够提供多元化、开放式、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体系。”董希淼说。
金融分类各司其职,多元服务共促发展。例如,国家开发银行为支持印度尼西亚一个年产30万吨的镍铁冶炼项目,提供了3.84亿美元贷款。截至今年4月,该项目为当地创造了1.1万人的就业机会,为当地贡献税收超过1.1亿美元,并带动当地出口超过1.3亿美元。
据中国银行副行长许罗德介绍,中国银行充分发挥自身多元化优势,通过授信撬动更多投资,通过投行带动企业兼并和收购,通过境内外发行债券使资金向“一带一路”沿线集聚;通过投资咨询、利率汇率的管理、保险保障等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保驾护航。
防控风险撬动商机
那么,“一带一路”资金融通过程中有哪些风险呢?
据业内人士介绍,风险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信用风险。“一带一路”很多沿线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复杂,有的企业履约还款的能力存在着不确定性。二是市场风险。近年来世界各国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不一致,且溢出效应比较明显,相关市场波动较大。三是合规风险。近年来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日益严格,因此中国银行业要更加注重遵守所在国和国际上相关的监管法律法规,特别是留意反洗钱、反恐等方面的规定。
潘光伟强调,中国在银行业内部管控机制具有较好的矫正、纠错机制以及非常好的内控、合规和风险管控的技术。因此在防控风险上是有独特优势的。
除此之外,加大国际金融合作亦是分散风险、共享机遇的重要手段。例如,赞比亚想要建一个燃煤电厂,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渣打银行、巴克莱银行等六家银行一起提供了商业性融资,然后再由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提供信用保险。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组合,既有效地解决了电厂建设问题,又分散了相关风险。
“无论是投资、信贷还是并购,对中国金融机构来说,‘一带一路’上的资金融通业务不仅仅是一种责任,更是提升自身国际化水平,输出中国金融经验与能力的难得机遇。”董希淼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