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一带一路”行动计划的领导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生态中心”)积极发挥在水环境、水处理方面的技术优势,瞄准斯里兰卡、柬埔寨等“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饮用水安全、水质和水环境影响人类健康的关键因素,打造了以科技援外为牵引、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企业跟进落地进行落实、以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水与环境卓越中心(CAS-TWAS CEWE,以下简称“CEWE”)为平台的“政产学研协同”的“走出去”模式。这一新模式得到相关国家的认可,斯里兰卡政府高级官员 2017 年 3 月1日特地发来感谢信(感谢信附后),高度赞赏生态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对其国家的帮助。这种新的“走出去”模式的探索,为中国科学院进一步实施好“一带一路”行动计划提供了新的思路。
“清洁饮用水和环卫设施”是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 17 个目标之一,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水与卫生形势严峻,污水直接排放非常普遍,存在严重的饮用水安全问题;发展中国家饮用水安全保障和水环境保护方面能力弱,饮用不安全的水而导致的健康危害问题突出。水与卫生已成为众多发展中国家亟需解决的民生问题甚至是当地重要的政治议题。
当前,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以下水问题:(1)排水基础设施不完备,保障率低(供水管网覆盖率、污水处理率),缺乏资金投入;(2)饮用水水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缺乏有效的水净化技术与设施,存在较为严重的水源性疾病;(3)地表水污染严重,地下水存在砷、氟、硬度超标问题,部分地区存在地氟病、砷中毒、霍乱、痢疾、伤寒、慢性肾脏病和蓝色婴儿症等;(4)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能力弱;(5)专业人才缺乏,技术水平低,不能有效应对日益增长的安全供水、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需求;(6)因着力于经济发展、人才缺乏、战乱、政府更迭等诸多原因,供排水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水资源管理规划等缺失。
针对上述突出问题,一方面,需要通过水安全技术与人体健康研究相结合;另一方面,只有增强当地的水处理、水资源综合管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帮助解决当地面临的水挑战。因此,CEWE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了新型科技援助“走出去”模式:(1)以人才培养为核心,通过管理人才培训班、技术人才培训班、海外技术培训班、博士/博士后培养、联合硕士计划等,培养一批知华友华的高端水务人才,事实证明这些培养人才回到本国后为进一步的多方位合作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2)以科技援助为抓手,通过联合机构、合作研究、示范工程等全方位的科技合作,搭建的合作平台能够更容易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认可,为我国政府科技援助、市场开拓等其他活动提供了很好的平台;(3)企业跟进解决落地问题,通过前述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平台合作,为我国水务企业项目和技术走出去做了较好的准备。
以斯里兰卡为例,2012 年斯里兰卡仅 40% 的人口实现了管道供水,城市污水处理率仅为 2.5%。旱区不明原因慢性肾病(CKDu)患者主要为成年男子,40 000 多病人,标化发病率高(15%),是斯里兰卡重要的民生问题,迄今为止,人们不清楚 CKDu 的发病机制,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调查结果表明,饮用水水质是发病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针对斯里兰卡政府长期寻求国际合作与援助,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CKDu 追因及其相关饮用水安全问题,在与斯里兰卡城市规划与供水部、卫生部、国家供排水委员会、国家自然基金委多次深入交流和 CKDu 地区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生态中心推动签署了多项重要政府间合作备忘录及落实政府间备忘录的合作协议,为中斯两国科教援助与合作的全面展开夯实了基础。2015 年 3 月26 日,在习近平主席和西里塞纳总统的见证下,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与斯里兰卡城市发展与供排水部部长哈奇姆在人民大会堂签署了《中国科学院与斯里兰卡供排水部合作备忘录》。2016 年 4 月 7 日,CEWE 中-斯基金委在北京签署谅解备忘录,中斯两国总理见签。2016 年 4 月9日,中斯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项目(以下简称“中斯水中心”)和 CKDu 追因研究列入中斯两国政府联合声明。2016 年 10 月25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与斯里兰卡卫生部部长塞纳拉特纳代表双方签署了关于围绕 CKDu 开展科研和教育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6年12月21日,中-斯水中心项目被两国政府正式批准立项。CEWE 成立以来,以 CKDu 追因和安全供水为核心目标,促进了中-斯水技术研究与示范联合中心项目的批准立项,重点开展了 CKDu 病因调查、安全供水技术研发与示范、水质监测技术研究示范及体系构建、饮用水安全保障方案与示范等工作。不仅组织国内中国科学院兄弟研究所、北京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北大第一医院肾病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单位与斯里兰卡城市规划与供水部、卫生部、供排水委员会、佩拉德尼亚大学等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而且着力推进企业合作,促进水务企业走出去,例如,北京京润、力合(湖南)科技、中冶国际、北京泰宁、碧水源、金州环境等水务企业。
针对不同国家国情,CEWE 实施了一国一策的清洁水行动与水务合作计划。目前,CEWE 已开展合作的国家和部门有:斯里兰卡-城市规划与供水部——饮用水安全;孟加拉地方发展部——地下水除砷;尼泊尔科学院——抗震救灾,捐赠小型供水设备;柬埔寨手工业部和环保部——技术交流与培训;伊朗德黑兰大学和环保部——联合实验室与二噁英;卢旺达大使馆、培训学员——调查需求,聚焦合作点。
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与“一带一路”国家水合作有如下思路:以当地国家水与卫生领域的重大民生需求为导向,以“政产学研用协同”为发展模式,以“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技术研发、工程示范”为途径,最终实现“造福当地民众、促进水务产业走出去、培养知华友华人才”的目标。主要设想如下:
以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培养高级水务人才为切入点,以科技合作为先导,选择代表性国家进行针对性水务技术研发,并以政产学研用合作推进的形式,带动院内技术及国内产业链走出去。
帮助沿线国家(地区)解决重大民生问题,计划将开展针对沿线国家(地区)的饮用水安全开发高效、可靠的水质净化技术,包括除砷、除氟、除硬、海水淡化、雨水利用、地下水开发等技术与设备,针对工业园区及生活污水处理研发经济高效的适用技术,同时,对缺水国家(地区)研发废水再生利用技术,研发针对沿线国家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并选择代表性国家进行技术与设备的示范应用。
首席科学家专访
杨敏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开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开展环保领域合作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必然要求。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科教援助在我国外交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普遍存在的饮用水安全保障和水环境保护需求,该项目选定南亚、东盟、中亚与中东、东非及其周边国家为典型区域,由生态环境中心、新疆生地所、武汉水生所、遥感地球所、合肥智能所、重庆绿色院、厦门城市环境所、文献情报中心等院内单位和国内水务企业组成联合团队,以帮助沿线发展中国家培养高级水务人才为切入点,以明确沿线国家科技合作需求为先导,围绕饮用水安全保障、雨水收集与利用、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水资源综合管理等关键环节,进行除砷、除氟、除硬、海水淡化、雨水利用、地下水开发、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等适用技术与设备研发,同时研发针对沿线国家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并选择代表性国家进行技术与设备的示范应用。组建一带一路水科技与产业联盟,并通过政产学研的合作推进。饮用水安全保障是“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重大民生需求和重要的政治议题。因此,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整合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和水务公司等资源,“清洁水技术及水务合作计划”既能造福当地民众、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饮用水及水环境安全保障能力,又能促进我国水务产业走出去。
(《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