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冶集团将钢制波纹管综合管廊列为重大科技攻关课题

发布时间: 2017-05-08 15:10:45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焦梦
关键词: 城市规划建设,综合管廊,钢制波纹管,产能过剩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中国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成立近两年以来,集纳中冶集团勘察、设计、施工、运营全产业链条各方面优势资源,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主攻综合管廊专业领域,开展深度技术研发。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实施期,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针对普遍存在的“城市病”,中国的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正在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及地下空间资源”如火如荼的开发热潮,这在城市建设领域被看作是一场更新再造的新革命。

2015年10月,在住建部首批十家试点城市刚刚启动综合管廊开发建设之际,中冶集团审时度势、谋划长远,率先成立了全国首家综合管廊专业研究院——中国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在全面分析世界城市综合管廊发展史、中国城市综合管廊总体走向的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发展新常态,经过多轮次技术团队的探讨与论证,中国中冶管廊技术研究院将研发钢制波纹管综合管廊作为在国内综合管廊领域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的主要着力点与切入点,向中冶集团提出将钢制波纹管综合管廊专项课题列为中冶集团十三五期间重大科技攻关课题,得到中冶集团的高度认可并迅速获批,课题还得到了相关省市住建系统的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

中国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钢铁大国,钢铁产能严重过剩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掣肘因素,化解钢铁产能已不仅仅是行业的紧迫之需,更是国家宏观经济转型与升级的重要考量。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已进入到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转变以及从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新常态,为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中央提出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这其中,“三去一降一补”与壮大和发展实体经济是十分重要的途径和载体。所谓供给侧改革,其出发点应是需求侧的市场导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开发建设在与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主流商业模式的结合中,所呈现的“投资巨大、成本高昂、回收期长及设计寿命期许高”等主要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各地政府的大胆和全面跟进,即综合管廊是城市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需求是客观的,但囿于不同城市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的经济体量与经济实力,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因总体财力的捉襟见肘,在综合管廊开发建设上呈现了“想上”而又“上不起”的矛盾与纠结心态。钢制波纹管综合管廊在成本和寿命两要素上的优势,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化解地方政府投资决策的矛盾和压力,这便是从供给侧出发满足市场需求侧的需要。

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开发建设正由试点城市向一般大中城市不断辐射和扩展,而当前在廊体材料使用上几乎清一色采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形式。这种传统形式在成本、工期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不足,尤其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城市综合管廊相比,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廊体建设在使用材料上则显得单一和创新不足,早在二十世纪40年代,德国在城市综合管廊建设上就已经相继使用钢制波纹管,这是世界范围内综合管廊建设材料应用的前沿,是已经被西方城市发展史证明过的更经济更科学的材料。我国推进综合管廊开发建设必须沿着世界科学的先进方向,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用上大胆探索和创新,必须具有综合管廊“源于西方、超越西方”的勇气和胆识,大力地向综合管廊科学技术领域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我们在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在钢制波纹管综合管廊标准化体系建设、同型和异型构件组合装配、长距离敷设、不同复杂地质水文气候条件下广泛适用性等方面均具有着广阔的拓展空间和巨大的后发优势。从钢制波纹管综合管廊的科技创新上精准发力,我们既能够获得良好的市场效应,成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又能够在追赶西方城市建设的同时吸纳最先进最科学的科技成果,为在城市建设领域全面超越西方奠定坚实的技术理论基础。

为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提出推广装配式建筑结构,坚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结构,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符合节能高效的理念。住建部明确要求力争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的比例达到30%以上。钢制波纹管综合管廊的研发恰恰与装配式建筑结构的战略导向高度契合,其在工期、成本、环保等各个方面都展现出了特有的比较优势,当前是抓紧抓好钢制波纹管综合管廊技术研发的难得战略机遇期,钢制波纹管综合管廊作为装配式综合管廊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这既是对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廊体建设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技术补充,又是满足装配式建筑结构引领方向的有效战略举措。总体而言,推动钢制波纹管综合管廊的广泛应用,是满足装配式建筑结构发展方向的紧迫之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