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亚洲山区冰川退缩观测现状和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 2017-05-04 17:43:46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邱玉宝 李新 等  |  责任编辑: 刘芳奇
关键词: 积雪,一带一路,观测

大气成分的影响

大气中云凝结核(CCN)的核心部分来源于新粒子的形成,这些凝结核中有35%是直接在对流层中形成的,其中重要的科学问题是阐明在高海拔和偏远地区形成该过程的因素与潜在机理,最近研究证实新粒子的形成在高海拔地区发生频率高。

尽管周知这些研究很重要,但仍不足以得到一个合理的物理机理的评价,用以提高模式中新粒子的准确性,然而,最新研究展现了新粒子在自由对流层的形成发生的新认知,该研究对于拓展我们在亚洲偏远地区如青藏高原的观测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

该项研究可为HiMAC地区的云物理过程提供科学的解析,是高山和寒区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

观测网络和数据源

为降低“一带一路”实施的风险,需要及时和连续的观测,并发挥HiMAC地球大数据服务能力,充分考虑地面观测在区域尺度上对卫星反演结果和过程模型的验证和校准的价值。

卫星观测和数据资源的网络协调是构建地球大数据信息服务的有效途径,诸如中国、欧洲等多种资料源可以帮助“一带一路”关键区域的应用。中国的高分系列数据可以在HiMAC区域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数据;此外,计划于2020年发射的水循环观测卫星(WCOM),可同时测量全球水循环的关键要素。

DBAR-HiMAC的观测网络包含不同国家的卫星接收站地面和研究站与研究中心等,如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北极接收站(瑞典基律纳)、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喀什站(中国喀什)、芬兰气象研究所北极研究中心(FMIARC,芬兰Sodankylä)、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中国格尔木)、中科院黑河遥感试验研究站(中国黑河)等,其他国家和区域计划和项目也将进入关联状态,如GEOCRIPEEX、欧盟H2020相关项目以及ICIMOD、尼泊尔、蒙古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活动将提供额外的重要的数据和研究合作。

(作者:邱玉宝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Massimo Menenti 荷兰代尔夫特大学;李新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Birendra Bajracharya 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Joni kujansuu6 Narantuya Davaa 蒙古国立大学;刘时银 云南大学;Gao Yongqi 挪威南森环境与遥感中心;Cheng Bin 芬兰气象研究所;吴通华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李志军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车涛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Juha Lemmetyinen 芬兰气象研究所;刘建波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Xie Hongjie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分校遥感与地学信息实验室;冉有华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阮智星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赵天杰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上一页   1   2   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