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春林:服务国家战略 建设生态走廊 促进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 2017-04-17 15:31:13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 刘芳奇
关键词: 扬州,环保局,金春林,江淮生态大走廊,规划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4月18日,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在扬州召开“江淮生态大走廊运河城市合作恳谈会”,旨在搭建连接各方力量与智慧的平台,为打造江淮生态大走廊献计献策。扬州市环保局局长金春林在会上发表了题目为“服务国家战略、建设生态走廊、促进绿色发展”的演讲,并介绍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的基本情况。

金春林介绍, 2014年,扬州市提出在扬州市域范围内依托南水北调输水干线重要湖泊湿地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构想。江淮生态大走廊(扬州段)的具体规划范围是北至扬州市界;西至苏皖省界、高邮湖、邵伯湖重要湿地西边界、京杭大运河西岸1km;东至京杭大运河、高水河、芒稻河、夹江东岸1km以及新通扬运河、三阳河及潼河两岸1km;南至长江,总面积为1800 km2。总体布局为“一带一廊”。“一带”为沿京杭大运河、高水河、芒稻河、廖家沟、夹江及周边湖泊水系、湿地形成的生态带,“一廊”为沿潼河、三阳河、新通扬运河、夹江形成的清水走廊。

金春林说,江淮生态大走廊的规划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把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廊道和淮河入江水道建设成清水走廊、绿色走廊和安全走廊。具体包括生态空间有效拓展、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美丽扬州展现形象和体制机制创新突破等四个方面目标。规划的重点工程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包括调整产业结构,二是持续推进河道整治,三是整生态廊道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程,主要包括实施生态修复、建设生态廊道、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疏浚整治县乡河道、推进乡村建设、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体制改革、加强城市的建设。

谈及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的意义,金春林表示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是服务南水北调国家工程的现实需要。江淮生态大走廊的最南端三江营是淮河与长江交汇点,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地的核心区,长江水沿京杭大运河逐级提水北送,途径江苏省泰州、淮安、宿迁、徐州等地。依托南水北调输水廊道和淮河入江水道规划建设的江淮生态大走廊,是江苏省南水北调的主干线,涵盖扬州南水北调沿线全部水道,与微山湖、骆马湖、洪泽湖、白马湖等纵贯相连,湖泊链面积占全国淡水湖15%左右,是江苏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实施流域共治、战略共保,确保清水北送是沿线城市的责任。

二,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高度契合长江大保护的战略要求。江淮生态大走廊沿线城市既担当着“一江清水向北送”的使命,也肩负着“一河清水南入江”的重任,因为有70%的淮水最终经由扬州泄入长江,入江淮水水质直接关系到长江水质。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按照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推进区域整体性的生态保护与治理,打造“清水廊道”,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的生动实践,是长江下游城市呼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主动作为。

三,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有利于强化江苏绿色发展的生态自觉。江苏以全国约1%的国土面积,承载着6%的人口和10%的经济总量,资源与生态环境压力巨大。强化生态自觉,加快绿色发展的形势更为紧迫。规划大走廊有利于统筹推进区域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绿色化、资源利用节约集约化、新型城镇化、自然生态规模化、污染防治精准化、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探索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如何实现物质财富与生态财富的同步积累,聚力打造环境生态的样板区、治理保护的先行区、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将大手笔助力江苏的绿色发展,有力推进江淮大地绿色崛起,挺起江苏绿色发展的脊梁。

四,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是建设环境美新江苏的重要载体和样板工程。江淮流域生态基底良好,境内水系发达、湖泊众多、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许多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坚持生态优先,进一步彰显生态特色,放大生态优势,构筑起江淮大地的生态安全屏障。有利于保护好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生态家底,有利于用生态文明倒逼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发展,也有利于为人民群众和子孙后代积累更多生态财富,提供更好生态福利,为建设“环境美”新江苏增添更加夺目的亮色。

金春林还介绍了扬州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上的积极尝试,他说,扬州市的的积极尝试体现在以下五点:

一,超前谋划,强化源头生态涵养。2013年12月一期正式通水时,扬州市就围绕清水走廊如何长治久安,积极酝酿和思考江淮生态大走廊的规划建设问题,坚持治污、防污、监管、涵养多管齐下,着力打造南水北调清水源头。

二,积极争取,推动大走廊上升为省级战略。扬州市将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头号工程扎实推进,目前,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已纳入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江苏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写入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并放大到省域、淮河流域其它4个城市,作为省级战略推进实施。

三,不等不靠,启动先导工程和先导区建设。扬州市先期实施了江都水利枢纽环境综合整治、“七河八岛”生态中心、廖家沟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等一批先导工程,示范带动江淮生态大走廊全域的高标准建设。同时,把淮河入江口和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地区约100平方公里作为先导区进行建设,目前已完成71家船厂砂石场搬迁、100多万平米的拆迁和环境整治,以扬州市人大常委会决议的方式,对“七河八岛”生态中心区域实施“四控一禁”(即控宽、控高、控强、控污和禁止违章建筑),用法律守住开发建设底线,对违法建设“零容忍”。

四,及时跟进,研究大走廊建设配套政策。

五,优化布局,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另悉,扬州市市长张爱军、江苏省环保厅副厅长于红霞、国家文物局世界遗产处领导和内河航道国际主席大卫•爱德华兹梅、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主席朱民阳及理事城市代表、新会员等参加了会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