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实:2020年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可达43%

发布时间: 2017-03-29 17:04:53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孙渴  |  责任编辑: 魏博
关键词: 中等收入,主观认同感,低收入群体,论坛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实习生 孙渴)2017年3月27-28日,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挪威城市区域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九届中挪社会政策论坛暨第82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主题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经济全球化新挑战、新动力”。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在论坛上发表了题为《中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扩大趋势及其相关政策建议》的演讲。

中等收入群体定义

李实院长介绍说“为了更好的定义中等收入群体,我们课题组其提出了一个新标准,即从全球的角度看一个国家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是如何界定的。按照全球的经济水平和收入分布界定一个国家中等收入群体标准的上下限,我们选择了230多个国家,根据这些国家的人均收入进行排序,然后找出中值收入的国家,按照这样一个中值收入分别决定上限和下限,上限是中值收入的300%,下限是中值收入的66.6%,这样选择是因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收入在不断的上升。另外,中国的收入增长一定要放在全球的背景下考虑。按照这样的定义,分别计算了2002年、2007、2017年三个年度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上限和下限。根据测算,在2002年的时候,中等收入群体的下限大概是每天78块钱人民币,每人每天38元人民币,到了2013年下限上升了一倍。”

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及变化

按照国际中等收入的66%和300%的区间界定中国收入群体的规模,其在2002年的时候比重很低,不到5%。到2007年达到14%,2013年达到24%,2016年大概是32%。其中,城市和农村是有较大差距的,农村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不到10%,而城市超过了57%,这是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对于2016年以后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什么样的变化趋势?李实院长表示,假定收入分布是不变的,在未来几年中,居民的收入增长是在6.5%的水平上,也就是说按现有的经济增长水平能够持续下去。到2020年,我们的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可以达到43%,到2025年可以超过50%。实现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过半的目标,可能需要大概10年的时间。当然了,到2030年会达到60%。而在这当中,农村的比例还是远远的低于城市的比例,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估计在10年以内还很难得到解决。

中等收入群体主观认同感和幸福感

对于中等收入群体的主观认同感,李实指出,根据北大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数据分析显示,中等收入群体也就是根据实际收入界定出来的群体,大概只有50%左右的人认为其收入水平在社会当中属于中等,很少比例的人认为是高等的,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其收入水平是中下水平,认同感的比例低。虽然客观收入划为中等收入群体,但是其自身并没有很强的认同感。

根据幸福感的程度对样本进行分布,可以看到,大概超过了80%的人认为其幸福、很幸福,2014年的比例比2010年有所增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样的中等收入群体的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应该是比较高的。这也说明了,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群体本身对收入增长以及现有的生活状况的满意程度。

低收入群体的规模及变化

李实院长认为,中等收入群体将来不断扩大的人群主要是来自低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是指在贫困线以上,在中等收入群体收入的下限之间的群体。低收入人群预计到2020年的时候大概还有53%,到2030年,可能下降到29%。低收入群体不断减少的原因就是中等收入群体在不断的扩大,这是一个变化趋势。在低收入限和中等收入下限之间的中间人群(偏上的人群),即低于50%的人群,在2013年的时候,所占的比例大概是40%。也就是说,大概70%左右的人群中有40%靠近中等收入下限的人群。

四大政策

针对于我国目前中等收入群体的情况,李实院长提出一下四大政策:

一是促进收入增长。只有保持收入增长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才能保持中等收入群体不断的扩大。

二是缩小收入差距。

三是让有潜力的低收入人群尽快步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

四是稳定中等收入群体。因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具有很大的波动性,所以,要有相关的政策保证其的收入稳定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