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伦谈华语音乐过往

发布时间: 2017-03-22 10:01:34  |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佚名  |  责任编辑: 江萍
关键词: 音乐审美,味道,音乐节目,华语音乐,华语乐坛

左手综艺右手音乐

这是我的两个面相,它们不冲突

从1991年踏入流行乐坛,直到1994年走红并拥有金牌制作人地位,黄国伦说,自己用4年的时间学会了“谦卑”,也学会了如何用爱去创作。

给华语乐坛留下很多经典,黄国伦却在2007年一脚踏入综艺的世界,从《康熙来了》开始他横扫台湾各大综艺,此后更踏足内地上遍内地的综艺节目。在《金曲捞》里,他是那个搞笑程度绝不亚于薛之谦的人——所以,昔日的金牌制作人,是不会再写歌了对吗?

对此黄国伦说,其实自己是“左手综艺右手音乐”,“这是我的两个面相,我都不会放弃。”

做综艺的黄国伦和做音乐的黄国伦是不一样的。他说,写歌需要沉淀也需要一些深刻的人生经历,“他需要关在房间创作,因此大部分孤僻,世界自我。”但综艺人的世界是开放的、搞笑的、与人打成一片的,“所以我一方面封闭内敛,另一方面外向又疯狂。”

而这种两面性在黄国伦看来毫不冲突,“音乐人要求的是能够流传的作品,综艺人追求的是即时的娱乐,这两种人都是世界所需要的。”

至于做综艺这件事,他说其实让更多人了解了黄国伦和黄国伦的音乐,“它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媒介,足以拉近距离,否则我和我的作品很可能仍被束之高阁,我还在我封闭的世界里创作着。”

参加过很多综艺节目的他反对记者称其为“老司机”,“我永远都觉得自己像新手上路,因为面对任何一个节目,我都怀抱着探索和新奇的感受,每个节目的面相都不同,我能够贡献的角度也会不同。”

黄国伦谈华语音乐过往

   神曲虽多,好旋律才能广为流传

《金曲捞》能重塑时代音乐审美

身兼音乐人和综艺人,黄国伦其实对于华语音乐的未来没有想象中绝望。他说,从上世纪80年代华语音乐的兴起,到上世纪90年代华语音乐的百花齐放,再到2000年后周杰伦王力宏开启的中式R&B风潮,“我们的音乐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音乐是会一直向下滚动的。”

这个时代,在黄国伦看来最重要的是需要有能写歌的人,“要有新的创作,要有前瞻性的思想,要有不断更新的作品,音乐的活水才会继续滚动。”而当这些“能够写歌的人”还未出现时,《金曲捞》的出场就别具意义。

黄国伦说,2000年之后,节奏型的音乐开始取代了旋律型音乐,“但真正能够源远流长的还是旋律,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留下来的就是旋律。”而当下这个年代,好的旋律太少,比较多的是神曲、节奏、搞笑的、比较哗众取宠的所谓音乐,“很多音乐会红,但它不一定好听。”因此他说,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还是Good Melody(好旋律),“我期待大家多写一些Good Melody,不需要任何节奏包装,光是清唱就觉得好听,那它才能够流芳百世。”

对于黄国伦而言,《金曲捞》是有时代意义的和时代刻痕的——就是不要让任何一首真的好歌被遗漏,要把所有的遗珠捞回来。

他说,自己期待《金曲捞》会去捞一些有跨时代意义的好歌,“《金曲捞》应该负起一个责任,那就是一首歌虽然被埋没,但仍然具有那个时代的价值,仍然有流传的感动,那我们就把它打捞出来。”

虽然他坦言节目可能需要冒险,“因为我们会提供给大家完全陌生的歌曲,没有人熟悉它。”但这种冒险对创作人来说是一个福音,“它是很尊重创作人的节目,能让真正很棒的音乐重见天日,重塑这个时代的音乐审美,让音乐有一种不只是唱口水歌的好听,而是真正焕发能够影响大众审美的美感。”

他也表示,做《金曲捞》,要有过人的审美观、听觉、有时候也需要胆识——选大家都没选过但可以流传下来的歌,还有那些能让人发出“哇,这一首怎么会没红呢?太可惜了,应该要红的”的惊叹的作品,而不要捞那些让大家评论“怪不得当年没红”的作品,“那这样,我就觉得这节目成功了。”

   上一页   1   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