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权威解读

发布时间: 2017-03-10 17:57:19  |  来源: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赵娜  |  责任编辑: 杨霄霄
关键词: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权威解读访谈现场 中国网 赵娜

中国网: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这里是中国网“两会”访谈。

今天上午,李克强总理做了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和成绩,以及“十三五”开局年的发展成就,介绍了2017年的目标和重点任务以及举措。本期节目我们特别邀请到三位嘉宾对报告中的内容交流看法。他们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毛寿龙教授。

毛寿龙:

大家好!

中国网: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教授。

赵锡军:

大家好!

中国网:

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研究员。

杨团:

大家好。

中国网:

欢迎三位今天做客我们的节目。

我们看到,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总理说“‘十三五’实现了良好开局”;同时,2016年也是世界经济增速最低、中国经济困难极大的一年,而总理对这一年经济情况的判断是“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出现了诸多向好变化”。首先想请问三位老师, “十三五”的良好开局体现在哪些地方?你们看到的“诸多向好变化”又是什么?对总理提到的去年采取的政策措施,哪些让你们印象最深刻?

赵锡军:

我觉得总理的这个报告,“缓中趋稳,稳中向好”这个判断,对整个2016年经济的走势来看还是恰如其份的,我感觉是比较恰当的一个判断。确实,给我印象最深的,在2016年的经济工作当中,在2016年一开局的时候,我国金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波动,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汇率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有一些资金外流,经济增速在第一和第二季度都有所放缓,这个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由于经济增速的放缓,资金的外流、市场的波动带来了对正常经济运行的一些干扰,再加上外部的一些压力,使得我们的经济在整个一年起始的阶段就出现了比较大的挑战性的情况。但是我们后来采取了一些措施,从第二季度开始不断采取措施和加大力度,使得经济和市场的稳定性不断向好。到了第三季度,特别是在第四季度的时候,各项经济指标都开始有所好转和回升。年终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总理在报告里面讲到了,我们的经济增速达到了6.7%,整个一年的经济增长速度;物价也控制在2%。所以从这两个主要的经济指标——增速和物价来看都是不错的,6.7%在全球来看,在全球那么低的增长速度来看,6.7%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增长速度了,说明我们的经济在这一年开局还是不错的。

另外还有一些改革方面,我的印象也很深。去年的财税和预算的改革也推进很快,包括营改增的改革等等,都推进得很快。这些都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当然,措施也是比较多的,在去年,从宏观政策调控方面的变化看,在财税方面,包括“三去一降一补”推进的力度,实际上都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最终的成绩,我觉得很不容易,来之不易。

毛寿龙:

从面上来讲,我觉得这份《政府工作报告》和过去的《政府工作报告》一样,当然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应该说表现更加突出。作为政府运作的一个框架性的文件,它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对于去年工作的总结,对于今年工作的展望,以及相关措施的推出,应该说实际上是两个年度的一个框架性的文件。这个框架性的文件我们说从比较虚的一般性的宪法法律框架,一直到比较灵活的一些政策性的框架,这是一个工作性的文件,我觉得这一点应该说是我们政府能力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

我比较了一下世界各国的情况,我发现中国政府的能力和世界各国政府的能力相比,其中一个指标就是《政府工作报告》的质量。从很多发达国家的角度来看,甚至是特朗普刚刚说过的国情咨文,这个质量都没有我们的好。现在很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向中国学习经验,其中如何把《政府工作报告》写好,我觉得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是中国可以向世界贡献智力的指标。在中国,我们学习治理、善治,全世界有很多的经验可以学,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其他很多专项报告,以及这两天我们人代会要发布的一些报告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想从稍微远一点的距离来说,这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是质量非常高的。

杨团:

我去年感觉比较深的有几块,有一块是关于农村,因为农村去年出台了很多有关的政策。包括土地的三权分置、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等,一直到了去年的12月26日,政府还在出文件,就是关于农村改革的,连续出了很多这个方面的文件。这些文件在落实过程当中引起了地方的,包括农民、合作组织、村委会干部,他们有各种各样的反响和意见。我是最近参加过几个有关的会议,我的感觉是,大家在大方向上是比较一致的,就是说农村改革不能走私有化的路,农村改革还是要突出怎么样能够通过一种集体的、公共的方式,让农民的组织、让农民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但是这个集体经济组织是怎么样的做法,它是不是就等于合作社?这里的争议是非常多的。但是起码我觉得,从去年来看,这一块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而且对于集体经济的呼声,或者说怎么样能够给农民带来更多的公共产品和公共利益,这个方面是得到了政府很大的重视的。

第二个跟这个相关的就是扶贫领域。去年的扶贫开局,第一年的成效应该讲是相当不错的。从数据上讲,大概脱贫了有1300多万人。而2014年底的时候我们国家当时公布的数据大概是7000多万,到2015年底的时候是5600万—5700万的样子。在2016年,这样下去,也就是说如果以后每年我们能够坚持一年脱贫1000万,那么就能够达到2020年基本上脱贫的这样一个目标。所以这个工作是抓得很紧的。尽管关于精准扶贫也有很多的讨论,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但是大方向认为中国就是要脱贫,特别是在农村的脱贫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这次提的一个很重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就是说把这个是贯彻进去了。这一类的,除了扶贫以外,还有在老年服务方面,也是在去年很明确的关于长期照护失能失智老人的津贴,特别是重残人补贴的发放,还有一些地方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长期护理的试点。也说明对老年人这个群体,尤其是对于失能失智人的关注,比过去应该说有了一个大幅度的提高。所以,这个应该说都是属于去年在民生方面的亮点。

中国网:

三位老师从各自专攻的领域都看到了《政府工作报告》特别突出的一些亮点。我们就顺着三位老师研究的方向来看,我们看到,总理在报告中明确列出了今年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对GDP增长6.5%的目标,请问赵院长怎么看?

赵锡军:

实际上每年大家很关心,刚才毛教授也讲到了,《政府工作报告》是跨年度的,对上一年度政府工作的总结,对下一年度的展望,以及一些政策措施的设想和安排。大家很关心的,由于中国经济现在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目前经济总规模已经好几年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同时在贸易规模上面来讲,已经是世界第一了。所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各个方面都很关注,一个很重要的关注点就是中国经济确定的增长速度。

以前,通常情况下说我们定一个速度,每年都有一个速度的要求,然后把它作为一个任务,在这一年的工作中间落实下去,贯彻下去,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最近这两年我们对于这个目标有了新的要求,就是从一个具体的数字,慢慢地把它扩展成一个区间,并不完全盯着这个数字。同时它毕竟是一个预期的目标,所以不一定就是说一年过了以后完全是这个目标,有可能因为这一年的各项因素的变化,环境的变化、条件的变化会有些差异,这一点我们现在也开始能够慢慢接受了。同时,对于经济工作,除了增长速度这个目标以外,我们现在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考虑,比如说物价、就业,比如其他的民生方面等等,我们考虑得更加广泛了,经济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目标经济增长速度是一个考虑,但是跟以前相比,仍然有了一些不同的变化。

对于2017年的经济增长确定6.5%,我觉得这个还是比较恰当的。因为从我们经济增长的模式变化来看,从我们经济增长的动力变化来看,从我们经济增长面临的环境变化来看,确实跟原来所面临的恒量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我们面临着一个相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好的外部环境,再加上我们相应的起点比较低,所以这个速度比较快,很正常。但是到了目前这个状态,首先我们的动力在发生变化,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我们面临着更多创新、原创性的东西,要求有更多的高质量的东西产生出来,这个动力是完全有差别的。

另外,从最近几年来看,国际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2017年开始,主要国家主要环境都在发生变化,所以不确定性会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我们现在的情况,确定一个6.5%的目标,尽管看起来比前几年要低,但是我觉得是实事求是的一个考虑。

中国网:

看来这个目标还是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做的一个考虑。我们也看到,刚刚赵院长提到了,这个目标还包括一个就业的问题。我们也看到今年的目标中,预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比去年多了100万人,突出了重视就业的导向。请问杨老师如何看待这一点?

杨团:

就业应该说是最大的民生,只要是把就业问题解决了,老百姓就能够安居乐业,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来安顿自己的生活。所以这次这个文件非常明确地突出了就业的作用,把它放到了第一位。这个我想也是因为我们在经济转型走向新常态的过程当中,正是因为经济转型当中甩下了一批人。甩下的这批人,导致了今年新增就业的人口增长,这个形势还是比较严峻。但是从去年开始,我们其实在就业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方法,而且对几类重点人群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方式去推动他们就业问题的解决。

杨团:

第一类就是高校毕业生。这个部分的人口是在增加的,在今年新增的这100万里面,有相当一批其实是高校毕业生。

第二类是因为产业结构调整,有一些企业会甩下来一些职工。这些职工怎么就业?

第三类就是农民工。农民工在城市里面,因为企业本身的变化,所以农民工原来的就业是一种很临时化的,现在临时化的就业不行了以后,他们到哪里去?

现在要解决就业的问题,其实有几个方面都还是比较有效的:

第一是倡导“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而且建立很多小的企业。去年小企业的增长率就很高,我们看到文件当中讲到是增长了24.7%,这是很高的增长率。

第二是对于年轻的大学生,还有对于这些农民工,更多的是推动他们返乡创业,形成一个产业集群。这一部分也还是不错,有一个带头的,昨天电视里还播出了,是一个耶鲁大学的学生,他毕业回来以后在农村做一个黑土麦田的组织,他自己就带队到村里当村官。他这一带队不要紧,就带了一大批还都是属于名校的高材生,包括我们社科院研究生院的,我的学生还有一个去了。这些人下农村去做村官,做组织合作社,通过他们的带动作用,又带了一批人。所以这部分的发展,确实是有一些新的气象。

这个部分怎么样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加强?农村应该讲是一个很广阔的天地,还有城市和农村的接合部,就比如说北京郊区。还有现在讲京津冀的协同圈,其实协同圈是一大片里面的一部分,城市是星星点点的,连成片以后,这个城市和那个城市当中的区域,就变成了一个新型的城乡结合部。这个地方的发展,已经不纯粹是耕作的农业,它可以发展各种各样的体验经济,可以发展各种各样的服务经济。所以就业的门路应该是多元化的、广阔的。如果朝着这个方向去走,我觉得今年解决新增100万人的就业还是有希望的。

中国网:

我们也看到,总理强调,要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必须把握5个要点,其中多数说法过去也是说过的,比如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推动结构优化升级等,但其中的具体内容与去年相比又有不同,比如强调“守住金融安全、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底线”。请问三位老师,对这5个要点的具体内容,注意到哪些新的内容?

毛寿龙:

这些方面,一个方面是保持了2016年的连续性,另外一个方面,就看到2017年还是有很多新的增长点。除了这些以外,其实还有很多非常具体的一些东西。比如说我们现在特别强调特色小镇的发展,这个实际上就是在城市发展空间已经比较有限的情况下,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库存,尤其是房地产业。特色小镇这个发展应该说已经提上了一个新的议事日程,而且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的方向,也是增长点。

还有一个就是农村本身,我们说近30多年来,从80年代开始,应该说农村没有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从2016年的农村发展就可以看出来,有些地方就一直没有跟上。发展的非常好的地方是什么特点呢?就是政府政策很到位,而且的的确确帮助农业、农村,有一个很好的法律和政策方面的基础,尤其包括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而且这些领域的新的增长点比城市经济或者说企业经济、大规模制造业的那些经济,应该说它们更有对于经济困难的耐受力。我经常看到很多地方,新开始的农家乐,全民的旅游,特色小镇,实际上还没有进入盈利期,可能是80%、90%都是亏损的,但是它很有坚持性,就是这种坚持的力量和进一步发展的力量、创新的力量。我观察了以后发现,这个经济发展的潜力是非常广阔的。

毛寿龙:

尤其是在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过去讲金融安全,现在讲守住金融安全,这个内容是很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看金融业发展,国际上比较有几大特点的时候形成了一个野蛮生长和快速增长的势能,这个势能就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债务非常多的情况下,金融的发展基础非常好,包括企业债、国债、个人债、地方债、政府债都是一样的;二是房地产资产价值提升了以后,金融空间也特别大;三是当生产能力过剩这个特点比较显著的时候,金融发展的市场空间也很大;四是货币超发。这四个因素如果都起作用的话,金融的发展就会是一个爆发性的增长,有时候是雪崩增长的过程。如何守住金融的底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杠杆快,都是过剩的,这个东西什么时候变成破坏性的力量?金融有可能是破坏性的力量,有可能导致大出血,有可能导致输血经济。包括金融也是这样,在变化时期,有的人生活很富裕,有的人生活没有保障,要失业,要进行调整,夹缝当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这些人怎么保障?过去我们保障不够,现在要守住底线,所以说金融安全底线、民生底线、环保底线。

我们过去的环保的底线实际上是没有坚守住的,包括空气的雾霾,包括水污染,也包括土壤的污染,这个污染我们说现在是花了很大的代价去做治,这个代价花了多少,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底线的问题。有了底线我们就知道,我们现在经济增长很困难的情况下不能牺牲环境,不能牺牲金融安全,也不能牺牲社会保障,也不能牺牲就业,有这么一些点,然后再改革开放,再把各种各样的发展积极的措施推出去。一方面我们说积极地往前推,又守住底线,同时又控制速度。

毛寿龙:

所以刚才讲的6.5%这个东西,实际上有治理意义。我们过去讲计划经济的6.5%指标,分解下去完成任务就行了。现在我们不是,我们把6.5%放在那里,让大家都开始努力。如果是3%多,股市可能星期一马上就有反应,金融市场和国际上都有反应,马上会传导到国际市场上对中国的投资,或者是中国外向型经济的格局都可能真的发生变化。所以6.5%是一个方面,自己通过加速可以得到的,过去我们天时地利人和,10%几、20%几的增长速度,我们刹车到8%,没刹住是7%。现在我们可能自然是2%、3%、4%、5%,通过努力发展,才能够达到6.5%,各个方面都瞄准这个方向。大家到底怎么样?是6.6%还是6.3%,这个是一个格局的变化。

杨团:

金融安全底线是不是第一次提出?底线思维有。

赵锡军:

底线思维是比较早就提出了。

杨团:

中央报告里面金融安全底线是以前没有提出过的。

赵锡军:

金融以前是这么提的,最早是在2013年到2014年的时候提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的底线”,而不是笼统地说“守住金融安全的底线”,但是这个底线思维一直是有的。刚才毛老师也讲到了,我们现在的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有很多新的情况出现。特别是2008年出现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各个国家都在应对这个危机,很多国家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我们国家也采取了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方案,当时是4万亿的措施,在全球都是非常著名的。当然,对于度过那场危机,对于中国从危机中间走出来,我觉得对于世界经济的增长都有巨大的贡献。

但是也带来了一个后遗症,就是我们在那个阶段大量的、集中的投入,主要就是在这些产能上,原来基础设施,一些传统的产业里面投得非常多,积累了大量的产能,这个产能随着最近几年我们经济增长的要求高了,对于产品的质量、服务的质量要求高了,差不多十年前的产能就不适合于现在的需要了。所以我们要把传统的老的部分去掉,这就带来了一些问题。因为那个产能增长是靠借债、靠贷款积累形成的。去年的话,那个债怎么还?这就是有风险的。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在谈创新的时候我们说到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创新带来了金融业在互联网上的发展,刚才毛老师用到了一个词“野蛮生长”,确实,在互联网金融刚出来的时候没人去管它,确实有一些野蛮生长的成份,导致了一系列风险事件的出现。而且这个风险事件的出现,跟以前传统的金融风险不一样,涉及到的范围非常广,人数非常多,标的也非常高。比如说我们看到的像昆明的泛亚事件、e租宝的事件、上海中金投资的事件,一个风险事件往往涉及到几百亿标的的案子,几十万人,有些甚至都是6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这个钱卷进去了,都很难拿回来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风险点。这个报告里面专门提到了互联网金融风险。

毛寿龙:

这实际上涉及到民生风险,都是老百姓的救命钱,生活钱。

赵锡军:

金融风险确实涉及到民生的问题。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守住金融风险的底线,包括债务问题,包括互联网风险的问题,包括其他领域里面不良资产集聚的问题,也包括经济和金融出现的泡沫、高杠杆,有些脱实向虚的趋势,这个对于我们将来的经济发展是不利的。所以这个地方守底线,实际上是扭转这样一个趋势,让金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个我觉得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是我补充毛老师刚才讲到的话题。

中国网:

看起来好像金融跟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其实并不是这样,其实跟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守住金融风险的底线,其实也是守住了我们民生的底线。

杨团:

而且有意思的是,最近我们的电视里大量的都是告诫老百姓不要上当受骗,大部分都是属于金融诈骗。

毛寿龙:

和金融风险的抵抗能力有关系,一开始玩金融的人,比如说你去烧钱的那种投资基本上是闲钱,跟生命有关的,跟生活有关的不能放在金融当中。

杨团:

因为有互联网+,因为金融的方式,技术发展的,用网络、打卡这样的一些方式,所以和老百姓直接相接了,这个底就是老百姓,不光是什么机关、企业这些单位了。

毛寿龙:

太没有门槛。

杨团:

所以金融方面的风险,现在变成老百姓自身都需要防范了。

毛寿龙:

现在就是你的零花钱都在金融里面,也是金融的钱了,原来的零花钱都是M0。

赵锡军:

银行的储蓄。

杨团:

所以这就是技术发展带来的变化。

毛寿龙:

原来在口袋里面。

杨团:

金融的发展,整个环境发生变化了,所以很多风险就互相连在一起了。民生保障方面的风险,底线是政府一直非常重视的,所以应该讲,这个方面不像金融安全这个风险,现在看起来好像还是大家有点忐忑不安。民生方面应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已经开始重视了,就是前面所说的,对于失能失智老年人的保障。中国现在失能失智的人我算过一个大账,大约是失能的4000万,失智的1000万。因为失能失智的不光是老人,残疾人里面还有一些是失能失智的,还有星星雨自闭症的,不光是儿童,有一些人终生需要你来帮助,而且是很严重的。再把这样一批人算起来,中国失能失智的人口是6000万到7000万,所以这是很大的数字。

对于这些人,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保障,应该说现在中央已经重视到这个问题了,但是它不应该是很简单的,就是你有什么需求我给你钱,而是建立一整套关于长期照护的保障体系。那么这套体系在国际上因为人家老龄化得早,所以这个问题里面他们有很多的经验教训。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汲取人家的经验教训,把长期照护的这样一个保障体系认真地建立起来?这是保障我们今后20年、30年甚至50年的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这一块,我觉得也是属于民生保障的底线,是应该特别予以关注的。

中国网:

其实刚刚赵院长还谈到了赋税的问题。我们也看到,去年“玻璃大王”曹德旺接受媒体采访,吐槽说中国税太重,企业负担重,引发了很大范围的争论。三位老师觉得,中国企业的负担重吗?总理在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降成本,特别是要大幅降低非税负担。你们怎么看待这一点?

毛寿龙:

这个方面我们曾经有过一个比较长期的观察,我们公共政策研究院有一个税收观察的项目,一直在观察税收的痛苦指数,我们国家不是最重的,也是在非常重的之列,这个是有数据表明的,我们有报告。

我们去年对企业家做过一个调查,这个调查后来参与的学者把它说出去了,曹德旺说完了以后,他们又去说死亡税率,这个报告总理拿过去了。所以这个方面我们也是调查到了,企业家比较普遍认为税收是比较重的。去年应该说减了很多税,减了5700亿,而且还把利息也减了,所以是9700亿。但是我们去调研的时候,发现企业家好像没有很深刻的获得感,感觉总理所讲的,像公共服务一样,最后一公里没有到,就是老百姓,企业和群众没有一种获得感这样一种感觉。这个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们也在琢磨这个问题。也许人家减完税了,他没减,那个有问题。所以总理现在强调,去年是减税,把很多赤字都用于减税方面了。今年还要在减税的基础上减费,把费也减了。因为很多企业说有500多项,最后有人说没有500多项,是300多项。500多项可能是名目上有的,300多项是实际运作的,还是有问题,所以费这个问题还是很重的。

实际上我们自己的科研人员都可以感觉到,按我们自己的课题来看,一百万,原来是5.5%的税,现在营业税取消了,改别的税了以后,6.5万块钱,开票,立即把自己的现金拿去交税去了。如果是企业的话,那都是活血,你是1000万的话,比我们那个还要高一点,我们高校的5.5%改成6.5%还是不多的,他们是20%几,他们马上200多万的钱就没有了。你想像一下,他的利润还没有产生,经营行为还没有发生,税金就已经交掉了。再加上各种各样的管制人工费,这个费那个费,可能直接的行政管理费就是百分之二三十,你的经营资金还有吗?我们自己的感受,对高校里面自己课题费的感受,完全可以感觉出来,何况是企业?经营一个企业是不得了的。它的利润越来越少,企业好的时候大家多交一点税多贡献就算了,企业差的时候,这个压力,稍微有那么几个税费一运作,它就死了,流动资金就没了。

中国网:

所以总理在报告当中明确提出,要多措并举降成本,其中就包括了给企业减负减税的问题。

赵锡军:

据我个人的观察,跟一些企业家的交流,也了解他们的一些想法。我跟财税方面的这些研究专家也有一些交流和沟通,实际上可能由于我们税收制度的改革,还有就是在财税管理方面的一些变化,会造成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感受。比如刚才毛老师讲到的营改增的部分,按照测算减税应该是5000多亿,再把其他的算在里面。但是营改增的前提就是你的管理制度比以前严密多了。原来可能是对于小企业,报税制,另外一些小企业有一些偷漏税的等等,现在你要获得减税就必须要规范,要规范所有的东西都要开票。这样这个结果,原来报税的可能会增加一些成本。原来偷漏税的不行了,他要获得这个减税的待遇,他就必须得去弄规范了。这个可能是刚刚开始的阶段,他会有这个情况出现,有这个效应。

杨团:

我们算的5000多亿,是不是其实并没有减?就是一个数字?

毛寿龙:

表格上减了,工作的时候没有感受。

赵锡军:

他们没有感受,但是就是一些大的行业,因为它们本来运作就规范,就没有这个问题了。管理能力的提升有要求的,要享受这个,就要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对于中小企业、个体企业等等,确实是有一定的压力。

毛寿龙:

原来我们很多地方政府都是一种放水养鱼的政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一些开了国税的票,地方税就算了,交了地方税,国税就算了。从治理结构上来讲,增值税比营业税要严格得多。

赵锡军:

是链条式的,一环一环,哪一个环节成本多少,增值多少,你如果算不清楚就多交了。

中国网:

以前规范的话,这个方面感觉比较明显一些。

杨团:

NGO等社会组织,凡是叫做民办非企业单位的都有营业税。

毛寿龙:

是5.5%,现在是6.5%。

杨团:

这个营业税也是很麻烦的。去年有一个很重要的亮点就是出台了《慈善法》,是去年“两会”的时候专门通过的。但是这个《慈善法》之后,要有一整套的配套文件。《慈善法》讲了,民非改成社会服务组织,而且是要免税的。但是问题是它后面的配套措施,属于这个税法的这一套措施,到现在都还没有出来。所以这样明摆着,《慈善法》是一个利好的,其实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相关的。你成立这个NGO组织,社会服务机构,一方面支持了发展,另外也解决了就业。但是现在就成了问题,也就是说最近我们发现,去年新增的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数量不太多。按理讲有这么一个利好消息,有《慈善法》,又要减税等等,应该组织增长很快,但是做不到。

毛寿龙:

有很多税收的问题,我们仔细体会就是这样。比如说我们的物业费,按道理是直接用于小区的服务,那就不应该交税。但是我们这个物业费直接交给物业公司,他们一开票就变成了公司收入,不就交了税了吗?还有很多这样的方面。

杨团:

所以从中国税赋这个角度,要全局来看,怎么跟“双创”,怎么跟以人民为中心的这样一个发展的思想能够合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毛寿龙:

还有很多政府管理的问题。

中国网: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杨团:

政策上关于税负要好好地研究。

毛寿龙:

有关系的细节。

中国网:

刚刚三位老师都提到了互联网的问题,现在互联网+融入到了各行各业当中。我们也看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我们发现,近两年来,国家一方面大力推动发展互联网经济等虚拟经济,另一方面,特别是近来又非常强调夯实实体经济。报告中的这一部分内容是讲实体经济的,但其中也讲到互联网、云计算等新的业态。怎样看待新经济形态和传统经济的关系?对于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哪些因素需要我们关注呢?请三位老师分别谈谈自己的关注点。

赵锡军:

我的观察主要是集中在金融领域里面,我们刚才讲到了互联网金融这一块的发展是非常之快的。但是由于管理方面、从业者自己的能力方面的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去年的时候,在互联网金融这个领域里面有10多个部委综合进行了治理,从制度建设方面、从市场规范方面做工作,让互联网金融相结合的部分能够有一个好的监管、好的制度安排,同时能够净化它的环境,让这个新的业态有好的市场运作环境,让它能发展。

因为毕竟这个领域里面有些可能从业者,有些从业机构,原来可能是从事金融活动的,他有这方面的知识,知道金融风险、金融活动管理带来的问题。但是有些他不是从事这个行业的,有些是从事技术的,互联网、计算机、信息技术转过来的,他对于金融要求的制度的东西不是很了解。有些是鱼龙混杂的情况,就会带来各种不同的结果。所以在这个领域里面,对创新我们肯定是要提倡,要推动,要支持。但是在创新过程中间,特别是跟传统的一些产业相结合的时候,你要考虑到这个产业所隐含的风险,特别是在金融方面,你要有所控制。

其他的领域里面也有类似的情况,无论是跟创新,或者是跟互联网,跟别的传统行业相结合,也有一些新的要求和变化,既要能够把传统的部分融入进来,又要体现出新的技术方面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特点,都有这个情况。所以我觉得这是一方面,我们这个报告里面,我非常赞成,也讲到了这一点,我们要容纳传统的,也要容纳新型的东西。

毛寿龙:

新经济我觉得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中有一部分是新的,有一部分是非常传统的。比如说最近的共享单车就结合了很多新的东西,比如说像GPS模块就是新的,还有手机支付这个也是新的,包括里面的融资模式都是新的。它里面有几个传统的东西,我们骑自行车出行的模式是陈旧的。很多人都不骑自行车了,现在我发现大家都开始骑自行车了,很方便。之前为什么不骑自行车了?买个自行车就被偷走了。另外空气比以前好一点了,现在大家都开始锻炼身体了,因为越来越胖了。所以这几个需求,使得我们传统的骑自行车的模式又变得时髦起来,而且条件也具备。再说了,五毛钱,一块钱也不贵,比丢自行车要好,所以这个又活了。很多人还是会计算的,299块钱押金,350块钱押金,再加100块钱可以买一辆很好的车了,有人还是不喜欢这样。但是毕竟共享单车给人提供了很多的方便。现在不像以前,以前是骑车出去,骑车回来。现在是骑车到地铁,或者是开车,放到哪里再骑一个自行车。我本来今天想开车过来,后来我在路上想,应该骑一个自行车。这个里面还组合了一些陈旧的行业。比如说钢铁业,产能严重过剩。大家都不买自行车了,现在都向娱乐自行车方面发展,就是高端的自行车,越来越贵的自行车,但是那个产量非常有限,特种钢,很精,是折叠的,那种自行车需求非常有限。但是现在共享单车出来以后,传统的单车,二三百块钱,一二百块钱的那种自行车出来了。还创新了一种新的、维修比较方便的自行车,价格高一点,两千块钱,那个就是一种新技术和新发明。所以自行车有了一些新的创新,还有一些传统的产品又推出来了,就是专门以交通为基础,不是以炫耀、运动、玩酷那种模式的自行车业态,新兴的业态又回归传统的产业业态。所以我觉得因经济这个东西,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表现,你一开始先用管的方法把它管住的话,那就发展不了了。这里面有一个新的业态就是融资业态,这个押金到底算什么呢?押金能不能有保险呢?我350块钱过去,你给我免费用一年,我这个投资回报率是怎么计算的呢?和你的那个企业的亏损、盈利,企业怎么算?

赵锡军:

这个存在一个风险点,这个押金被挪用了怎么办?这么多人。

毛寿龙:

肯定会被拿去。

赵锡军:

这就是一个空白点了,对这个的管理要有。

毛寿龙:

这是底线的问题,是非法集资还是什么?向散户筹集资金,还有别的押金,比如说你存了100,还是一个押金,我们那个理发也是这样,钱存进去,过两天他跑掉了,也是一种风险。这个东西很集中,10个城市,20个城市,都集中在那里。几百块钱一辆车,再加上其他的10个亿,几个亿这种,风投又进来了。新经济打破了原有的投资模式,投融资本身的盈利点在哪里,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现在就指着上市了,上市就发财了,这个框架本身就是这样。现在你去骑自行车不用花钱了,我最近骑自行车都没花钱,一结算就是0元,我的押金在里面了,我喜欢这个东西,我研究研究,我押金送给他们都没事,我写一篇文章稿费就赚回来了,盈亏模式是不一样的。所以自行车里面有很多的问题,骑车是消费模式,我350块钱是消费模式,什么是消费模式?消费是我不要盈利的,我看一个电影要写影评的,50块钱看电影就是投资。所以现在新经济,投资规律、消费规律都搞不清楚了。

杨团:

新经济也很有意思,马云原来做电商,他觉得农村是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农民现在也是消费者,怎么想办法让他们能够买到便宜的东西?所以他就一下子花了两年时间,把他的阿里巴巴全都铺开了。铺开以后他就发现,因为他只是新兴业态,没有和传统的业态结合,所以就大大的亏本。为什么?因为他的最后一公里解决不了,物流解决不了,到农村和城市不一样,路程都很远。

毛寿龙:

那个成本太高。

杨团:

所以他们亏了好几年。

赵锡军:

将来要靠无人机。

毛寿龙:

那个价格更贵,要有电费,是充电的。

杨团:

农村以前是供销社,现在变成一些网点,老百姓是自己花钱,自己把货进进来,然后来卖。现在连老百姓这个人都没有的话,他就得花大价钱,把城里的这些人给他很高的工资,要花很高的物流费,你说他亏不亏?

赵锡军:

不经济了。

杨团:

他太亏了。所以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我觉得很有意思,我在农村的时候就发现,他就跟农村里面的妇女签协议,就变成你是我马云的合伙人,你5千块钱押在我这儿,我负责给你培训,再给你一个电脑,然后教给你这一套,让老百姓到你这个小店里面来买东西。这样实际上他也不付这个妇女的钱,只是签一个协议,是合伙人。这个物流基本上也由其他的公司承担。

毛寿龙:

从雇佣变成合伙人,你想他变成投资者了,原来是劳动者。

杨团:

整个制度就改了。

中国网:

角色彻底发生了改变?

杨团:

他有很多的方式,也包括和政府合作,让政府出钱,政府出一百多万,搞很多点,这个点他一个钱都不出。

毛寿龙:

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传统的企业变成了新业态的企业了,都是合伙人。

杨团:

这种新业态的企业跟传统经济当中的某些部分结合,然后形成一种半新半传统的方式,其实这个路子我觉得是有戏的。后来供销社改革,我们在做乡村的综合农协的时候也在考虑,马云是新业态加上一点传统,我们怎么让那个传统加上一点新业态?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但是都向对方走过去,吸收人家对方好的东西,这样整个的发展就会跟以前不一样,就等于有了新动能。所以这些部分,这个新技术来了,很多已经发生的问题都不是坏事,你发现了问题以后就改进,马云原来亏,他现在就不亏了。

中国网:

新兴的跟传统的结合起来,可能才是一个最优的方案,彼此都往前走一步,能够缩短这个距离。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其实报告当中把就业、教育、医疗健康、文化事业等放在一起,作为民生的内容。应该说医疗、教育两个领域的改革是改革的难点、重点,改了多少年了,似乎离百姓的预期还有不少距离。总理在报告中提出了不少措施来继续推进这两个领域的改革;还有对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等方面,也提出了不少措施。三位老师对这方面内容有什么感受?

杨团:

这个部分我自己觉得,教育、医疗、文化,其实有很多问题是共通的。

毛寿龙:

我们讲医疗、教育、文化,我们看文化,很多画家都住在一些创意产业园里面,画家一边画画,一边教人,画画爱好者又是消费者,又是投资者,这个新兴业态,我觉得已经带动了中国一大批产业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把就业、教育、医疗、文化当做一种传统的东西来看待。过去我们说反对产业化,现在看反对产业化是对的——它是公益的。但是不跟产业结合的话,很多新兴业态都出不来。所以这个东西,还是要有一种开放的胸怀,新经济、新型业态、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模式、新的治理结构、新的社会保障——如果有这些东西,也可以做一个社会保障。过去我们家经常雇一个黑车司机,最后他在我们家那里写一个证明,回去还算是一个灵活就业。

杨团:

你那块基本上属于就业,在就业领域里面我们可以扩展各种新兴业态、各种创造。

毛寿龙:

教育也是一样的。

杨团:

在就业的业态里面,有一部分是在医疗领域里面的,有一部分是在教育领域里的,但是和教育、医疗现有的体制还不是一回事。它是一个新生的东西、增量的东西。我们现在麻烦的是这两个存量都是老大难,多少年了。

赵锡军:

这个问题我估计将来会成为我们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以后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离不开这两块,每个家庭都离不开这两块,就是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这个麻烦不是说我们国家独有的,实际上美国,特朗普上台以后,把奥巴马的医疗方案都推翻了,所以他们也在反复。

赵锡军:

无论是成熟的市场经济还是我们发展中的市场经济,都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个人认为还是灵活一点,分门别类,多元化。因为本身这个里面,比如,购买医疗服务的这些人和提供医疗服务的这些人可能信息不对称,这个存在,那你就需要有一些管理方面的要求,要弥补这个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利益分割的不一样。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大众要享受的这些医疗也好,教育也好,这是国家应该有强制性的要求,每个人都应该享受。但是对于那些更加多的附加值的,你私人享受的,比如说我要做一个什么EMBA那个,更高端的,那不一定让国家去掏钱。所以我觉得这些一定要分门分类要进行区分,然后根据不同的类别来制定不同的办法和方案。

毛寿龙:

博士生应该多加钱,国外的博士生都是拖家带口的。

杨团:

这次讲了,要加补助,已经有了。

中国网:

看来国家对于医疗和教育这两个领域还是非常重视的,并且今后也依然会是我们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其实也提到,很多跟民生真的可以说是息息相关、非常接地气的一些内容。比如说总理讲到今年要取消手机漫游费的时候,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整个报告中,像这样很具体的举措还有很多。作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得如此具体微观,三位老师怎么看待这种风格?报告中这些具体微观的举措,还有哪些给你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杨团:

雾霾就是,关于雾霾讲了那么长一段,一二三四五,摆了好几条,都是很具体的操作化的。按理讲,其实类似这种操作化的,管环保的局长做报告都不会那么细。但是像这样的事情,这当然不光是总理,这是我们整个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的班子,是看准了民生需求,有哪些特别重要的关注点,然后把这些关注点提出来做特别的阐释,这真的是把老百姓放到了第一位,就是以人民为中心。

赵锡军:

这个问题令我想起我在装第一部固定电话的时候,上世纪90年代,还没有移动电话。

毛寿龙:

我们花了5000多块钱。

赵锡军:

有初装费,那是行业惯例,我们花了5000块钱初装费,就像毛老师说的,不知道是什么名目,就是一个行业惯例。

毛寿龙:

然后就给他了。

赵锡军:

如果说你要装这个电话,那个成本远远到不了5000块钱,在那个时候。

毛寿龙:

两块钱就够了。

赵锡军:

所以行业惯例,由这个行业开始起步阶段的一些特殊的点形成的,但是随着这个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技术的发展,这个惯例是不是可以改变?我觉得完全是可以变化的。

杨团:

手机漫游费就是。

毛寿龙:

漫游费这个东西一直是呼之欲出,而且实际上已经取消的差不多了。

中国网:

今年说要全面取消。

毛寿龙:

那就政府去推动一下,的的确确这个行业有点问题。

中国网:

可能报告当中关注了各行各业,不仅是这一个行业。

毛寿龙:

所以老百姓有一个获得感,这次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获得感,因为很多事情说政府做得很好,企业做得很好,但是我们老百姓没有获得感。

杨团:

而且老百姓要参与,你通过这样一个报告,把这些事情都发布出去了,老百姓点赞也好,或者他提出什么疑问也好,还有什么期望,这都是属于一种参与,获得感里是一定要有参与的,既有取得,又有参与。

中国网:

所以这样一份《政府工作报告》,真的是为老百姓做工作的一份报告!今天非常感谢三位老师做客我们的节目,谢谢三位老师专业而详细的解答,再次感谢!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责编/文字:韩琳;主持:黄婉晴;摄像:王宇迪/李双江;后期:董超;摄影:赵娜)

 

视频地址:

http://mp4.china.com.cn/video_tide/video/2017/3/5/2017351488721667405_358.mp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