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2月25日,世界银行执行董事会批准提供1亿美元贷款给甘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二期项目,用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加强旅游景点基础设施,改善当地社区居民的公共服务。
甘肃省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拥有中国最重要的一些文化与自然遗产,其中嘉峪关长城、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等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甘肃省也是中国经济最不发达、最贫困的省份之一。以文化与自然遗产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旅游业,在甘肃省的GDP占比超过10%,成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减贫的一项优先重点。
世界银行项目经理游济表示:“二期项目将继续支持甘肃省加强对宝贵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管理,进一步发展可持续的旅游业。我们选择的项目景点都在贫困区县,项目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旅游设施投资可以为当地社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社区居民的收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甘肃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与开发一期项目的实施地是在河西走廊、陇中和天水地区,而二期项目将在陇东南地区实施。陇东南地区在甘肃省的不可移动文物总量中占55%,在自然遗产地总量中占22%,其贫困人口占甘肃省的一半以上。
项目将支持六个景区的遗产保护,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的建设。这些项目景点包括崆峒山、百里石窟长廊、云崖寺、官鹅沟、阳坝、松鸣岩及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馆。项目还将为遗产地周边的社区建设乡村道路、给排水、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组织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项目总投资逾1.6亿美元,其中世行贷款1亿美元,地方政府投入逾6千万美元,项目预计于2022年竣工。
自2005年以来,世界银行在贵州、山东、湖北等地贷款支持了一系列独立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