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光:本土创新与全球创新如何兼顾

发布时间: 2017-01-17 13:02:12  |  来源: 中国发展门户网  |  作者: 杨洋  |  责任编辑: 王东海
关键词: 创新,驱动,专利,统计,商标,注册

图为国务院参事、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副局长李玉光 王东海 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记者 杨洋)2017年1月15日,第八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主题为“创新驱动与新旧动能转换”,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

    国务院参事、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副局长李玉光就在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他列举数据说,专利是创新的一个标志,2015年中国受理了110多万件发明专利申请,连续5年全球第一位,而美国在2015年国内只申请了58.9万,日本31.9万。可以看出,中国的国内专利申请超过了美国和日本国内申请的总和。他指出,在国际申请方面,2015年全球主要的几个国家申请专利的情况,中国4.2万,美国23.8,日本19.5万,德国10.2万。中国申请的全球专利只相当于美国的17.7%,所以中国的创新到目前为止主要是本地创新,不是一个全球创新。

他说,“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创新者提交的发明专利申请包括电信在内的电气工程类、计算机技术与半导体类,包含医疗科技在内的测量仪器类等科技含量较高的类别,这是中国目前申请专利量比较大的地方。还有其他领域,也是显示科技创新的能力强大。这些领域不一定通过专利来表现,比如在载人航天、高速铁路、核电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大高科技工程,有了一批高价值的核心专利。高质量的专利有效支撑了该领域的产业转型。”

本土创新和全球创新能否兼顾

李玉光表示,创新的原动力是让现实生产力转化为桥梁和纽带。通过知识产权,专利申请、外观设计和商标的申请来体现。可以看出来,中国目前处于经济转型期,生产力的水平总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整体表现追赶型国家特征。中国在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等高科技领域的创新活动和美、欧、日、韩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中国正处于由本土创新向全球创新转变的阶段。

本土创新和全球创新可以兼顾吗?李玉光表示,“从全球的创新活动和实践看,本地问题都可以全球解决。全球创新实际上是一种双赢模式,既可以解决本地创新所有需求,同时解决适应全球贸易的需求,走向全球化。在当今全球创新一种低迷的低增长的情况下,寻求一种新的生产力的源头和未来增长是需要优先考虑的重点。”

他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创新正变得全球化。而全球创新需要借助更多的平台,对中国企业来讲,需要具备创新型的方法,另一个是需要有利于相关各方参与全球创新合作的平台和文化。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通过创新来解决,而创新需要更多的是国际创新。在目前一些领域已意识到并且正在向全球创新领跑的企业,本土销售市场占有率优秀,所以全球创新是一个双赢的模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