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出席论坛并致辞。王东海摄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2017年1月15日讯 (记者 王振红)今天,第八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在京举行,主题为“创新驱动与新旧动能转换”,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
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徐匡迪出席论坛并致辞,他说,刚刚过去的2016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欧美各国政治动荡,恐怖主义活动猖獗,有些国家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抬头,年中的英国脱欧和年末的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等,给全球政治、经济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我国的外部和周边环境持续2016年的情况,在2017年还有可能面临一些很不稳定的因素,将对经济持续发展带来一些影响。
他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着四个主要的外部影响,第一,国际上的外需不足;第二,美联储加息对人民币贬值的压力加大,外汇储备面临进一步缩水的风险;第三,海外投资的风险持续升高,在政局不稳定或者保护主义抬头的国家、地区投资和经营会更加困难;第四,新兴国家,像印度、越南、印尼这些国家纷纷和我们争夺外资企业的转移。
徐匡迪说,对于中国经济的走势,我们有信心、有憧憬,同时也充满期待。这种信心和期待主要是由于“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能够在重压下砥砺前行,取得了中高速的发展,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一年政府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能够直面难点、痛点,成为全国人民的信心。在供给侧结构调整方面,虽然困难重重,但是迈出了踏实坚定的第一步。
他指出,网络经济飞速发展,并且与金融物流业相互融合催生了不少新的产业,网络经济成了“双创”新的沃土,这是2016年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中西部地区城镇化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他认为,“如果去年没有中西部的城镇化和铁路、公路、机场等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国经济增速达不到6.7%。所以在相当一段时间,整个‘十三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还是我们的‘压舱石’。只有有序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原材料工业、重型产业才有销路。”
徐匡迪说,“走出去”和中国方案融入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从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至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开业运营,丝路基金顺利组建,一大批重点项目及时付诸实施,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2016年是关键的一年,国际舆论把它看作是中国全面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一年,因为在世界经济遭遇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浪潮侵袭的背景下,在中国主办的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和各个国际组织的认同和响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发展、共享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强调要引导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环保的方向发展。”徐匡迪说,“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中央已经明确了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并且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同时要高度警惕不良资产风险、流动性风险、债务违约风险和政府债务风险、房地产泡沫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等等。”
他表示,“实体经济是发展中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新旧动能转化,创新转化,当然服务业也要创新,服务业电商创新也很好,最关键的创新还在于制造业的创新,制造业如果不能创新,还是要买人家的,还是要靠人家合资,这很难解决中国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